港研发新材料 提升工业竞争力
为配合香港的“再工业化”发展,科技园在将军澳创新园设有先进制造业中心(AMC),目前资助设立约30条智能生产线。特区政府亦研究在大埔兴建第二个先进制造业中心,目标将本港的智能生产线在5年内增加至超过130条。
在特区政府积极推动创新科研下,本港企业成功研发出不少新材料。即将进驻将军澳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创新原材料生产商Nanoshields Technology,正筹备建设纳米纤维过滤材料智能静电纺丝生产线,制造用于个人防护装备及滤水器的材料。
研发纳米滤材 测试数据大减
“原本生产线已有收集数据功能,但Trial and Error(试错)需时,如果采用智能生产线,可将资料进一步整合和分析,节省试错的时间。”Nanoshields研发总监王乐熙表示,制造纳米纤维过滤材料时的电流、电压、温度、湿度等参数,以往需要测试3至4组数据,例如湿度由0至100,当生产线智能化,并将收集数据制成图表,可令测试湿度范围缩窄到40至50。
不单是生产线智能化,Nanoshields亦在生产线附近设置传感器,用以收集周围的环境数据,以便对产品的品质进行实时预测。王乐熙指出,假设生产原本在正常湿度下进行,当室外突然下雨令周边湿度上升,可能会影响成品,以往要靠产品检测才能发现问题,现在可以利用智能生产线提高良品率。
王乐熙认为,对于制造新材料,智能生产线最重要的功能是可以找出生产好品质的条件,同时能够预测生产线将会出现的问题。他指出,由于静电纺丝生产线的机组来自欧洲,曾经试过部分组件突然坏掉,需要向欧洲供应商订购零部件,因而被逼停机两星期。
新回填物料 掘路工程好帮手
香港道路不时有掘路工程,工人需要在工程后将泥土回填并压实,由于香港街道设有不少地下管道,回填泥土未必可完全压实,一旦雨水渗入,便有机会形成水土流失问题,造成路面塌陷的危险情况。
NAMI研发的无塌陷回填材料已成功回填超过7000立方米的工程。“无塌陷回填材料好像水一样,属于自流材料,能完全填补地下空隙。”NAMI首席业务总监沈文龙解释,无塌陷回填材料既可填满坑槽,亦因为强度较低,令开掘路面较为容易,形容是“香港问题、香港研发、香港生产、香港使用”的新材料。
港应用试点 助拓湾区市场
沈文龙提到,外国也有相类似的无塌陷回填材料,惟因应香港的独特性,例如地底有发热电缆管道,因此该材料的导电要求甚高,并需要顾及散热程度。
面对香港推动发展先进材料,沈文龙认为,虽然本地市场有限,但若能以香港作为应用案例的试点,有利于拓展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业务。他续说,透过本地创新材料研发,同时将世界领先的技术引入香港工业,有助提升香港的竞争力。
为配合香港的“再工业化”发展,科技园在将军澳创新园设有先进制造业中心(AMC),目前资助设立约30条智能生产线。特区政府亦研究在大埔兴建第二个先进制造业中心,目标将本港的智能生产线在5年内增加至超过130条。
在特区政府积极推动创新科研下,本港企业成功研发出不少新材料。即将进驻将军澳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创新原材料生产商Nanoshields Technology,正筹备建设纳米纤维过滤材料智能静电纺丝生产线,制造用于个人防护装备及滤水器的材料。
研发纳米滤材 测试数据大减
“原本生产线已有收集数据功能,但Trial and Error(试错)需时,如果采用智能生产线,可将资料进一步整合和分析,节省试错的时间。”Nanoshields研发总监王乐熙表示,制造纳米纤维过滤材料时的电流、电压、温度、湿度等参数,以往需要测试3至4组数据,例如湿度由0至100,当生产线智能化,并将收集数据制成图表,可令测试湿度范围缩窄到40至50。
不单是生产线智能化,Nanoshields亦在生产线附近设置传感器,用以收集周围的环境数据,以便对产品的品质进行实时预测。王乐熙指出,假设生产原本在正常湿度下进行,当室外突然下雨令周边湿度上升,可能会影响成品,以往要靠产品检测才能发现问题,现在可以利用智能生产线提高良品率。
王乐熙认为,对于制造新材料,智能生产线最重要的功能是可以找出生产好品质的条件,同时能够预测生产线将会出现的问题。他指出,由于静电纺丝生产线的机组来自欧洲,曾经试过部分组件突然坏掉,需要向欧洲供应商订购零部件,因而被逼停机两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