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通胀加息压力大 审慎应对防风险
今年以来,美储联已加息四次,但当地通胀却是愈升愈高,最新升穿9%的水平。除宽松币策推高物价,乌克兰战事及供应链干预亦为通胀元凶,加息纵可从需求面遏抑物价,但却无助于理顺供应问题,何况高通胀下工资也有调升压力,多国甚至因此爆发工潮,这或导致通胀持续高企。现在一方面加息并未降服通胀,另方面却势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即使美国第二季GDP收缩幅度较前缩小,但息口迭加的影响料将滞后浮现,特别是美联储最近两月才分别重手加息0.75厘。受累原材料价格和工资上升,难免会损及企业盈利能力。早前美国疫下劳动力市场相对紧张,以至出现所谓辞职潮,惟最新则隐然掀开裁员潮,就连跨国巨擘都宣布缩减人手。鲍威尔也坦承,避免引发衰退、实现“软着陆”的路径已变窄,且有可能变得更窄。最新联邦基金利率区间上调到2.25至2.5厘之间,他预计年底前将加息至温和紧缩水平,即介乎3至3.5厘之间,这意味着年内加息空间的确不大。问题是,当通胀居高不下,即使经济表现欠佳,美联储会否放弃稳物价的职责?在更关注托经济、托就业的同时,怎样避免顾此失彼?无论如何,未来美国币策的不确定性加剧,对环球经济肯定不是好事。
香港经济基本面稳固,加之又有第二期消费券发放的提振,应有力应对任何外来冲击。但作为一个高度外向的经济体,在联汇制度下又与美国币策联动,正如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所言,随着外围环境持续转差,出口表现遭受拖累,即使本地疫情受控、市面运作大致复常,相信即使下半年经济表现优于上半年,全年经济增长预测无可避免会略为下调。因应美国加息步伐提速,本港1个月银行拆息(H)已应声急飙,上月初仍低约0.2厘,昨已涨至1.38厘。资金成本增加,难免阻碍商业投资意欲,业主楼贷压力亦变沉重;最新楼按息率,已超过以最优惠利率(P)计算的封顶息率,预计银行不久将会正式加P。以按揭500万元、供款30年计算,短短两个月内的供款已增2500元左右,无疑这将对消费意欲构成持续影响。幸在监管部门未雨绸缪,一早为加息引入压力测试,故不虞对整体楼市和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风险。
在内外需求减少的交织之下,大家仍须对经济增长步伐减慢做好心理与实质准备。环球通胀未有见顶迹象,经济下行压力亦未见底,加息周期结束也言之尚早,由投资者到政府都要做足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必要时出手稳定经济,且不可在水退时裸泳,必须备好衣服迎接气温骤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