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股回购潮 只宜作短炒

  中评社北京4月1日电/据大公报报道,2021年至今,恒指调整幅度近18%。港股相对环球股市表现落后,甚具追落后空间。随3月业绩高峰期过去,绩优个股再受到市场资金关注,因此,不少企业在业绩公布后均有回购动作,反映这些公司对前景充满信心。历史上看,企业陆续宣布回购或是市场见底反弹的一个领先指标。

  近日,回购潮集中在科技股身上。多间互联网巨头接二连三宣布回购计划,如腾讯(00700),截至本周一,今年以来累计回购13次,合共648.74万股,涉资27.95亿元。今年以来腾讯回购金额已超2021年全年回购规模(25.99亿元);还有,小米(01810)将不定期回购股份,计划动用100亿元;阿里巴巴(09988)加码回购股份金额,由150亿美元上调至250亿美元,刷新中概股回购规模纪录,涉资约为市值9%。

  近月科技股走势疲弱,很多股份估值跌至低残,主要受到外围市况及政策监管等因素影响。步入加息周期,高估值的股份或被市场重新评估。此时,管理层的回购意图,无非是为提振投资者信心,反映股价估值过低,跟未来业务增长步伐不符合,目前市场价格远低于内在价值。而回购的本质是动用公司手头现金,在市场上买入公司股份,即使盈利不变,每股盈利会因股本减少而增加,因此回购亦被视为回馈股东的行动。可是,高增长的科技公司如将大部分现金用作回购,而非作扩充业务或研发,对长远发展亦不利。

  事实上,当一间公司业绩符预期,又宣布回购计划,的确可增加市场的投资信心,刺激股价造好。撇除近3个月大市的非理性沽压时期,参考历史数据,重磅股公布回购计划后往往有助刺激股价短期表现。如去年12月中药明生物(02269)传出将被美制裁的消息,股价单日急插近两成,其后公布回购不超过发行股份一成,预估涉资少于5亿美元,股价在往后的1个月反弹近一成半;汇控(00005)去年10月底宣布拟斥资最多20亿美元回购股份,股价在之后的3个月时间最多升近两成半。

  投资者最关心的是,回购对股价的利好作用可持续多久?回购对股价的支持力度具时间性,难以带动股价持续跑赢大市。不同板块会受市场不同的因素影响,难以一概而论。不过回购始终反映出管理层对其未来增长充满信心,对股价有支持作用。惟消息只宜短线操作,助投资者搭“顺风车”而言,中长远仍需观看回购额度,以及公司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