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正与深圳探讨在河套区建跨河桥梁

立法会(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香港12月7日电(记者卢哲)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6日在立法会谈到深港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时表示,创新跨境要素包括人流、物资流、数据流等软件安排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关键。特区政府会继续积极与深圳合作,实现两地创科深度合作的桥头堡。其中,两地会积极研究的创新措施包括通关模式和设施,特区政府和深圳市政府现正探讨在河套区建设跨河桥梁连接两个园区。

  孙东在回覆议员提问时说,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合作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其中一个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位处北部都会区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天然交汇点,包括87公顷的香港园区(即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及300公顷的深圳园区。今年八月中央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为深圳园区定下发展定位。特区政府全力支持,并将和深圳市政府继续共同推进深港两个园区的协同发展,研究创新性的措施。

  孙东表示,为加强就合作区发展事宜上的合作和沟通,港深双方早于二○一七年成立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发展联合专责小组(专责小组),由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及深圳市副市长共同领导,成员包括相关政府和两地园区公司代表。专责小组至今已举行十次会议,最近一次会议于今年九月在香港举行,会上听取了两地园区的工作进度。此外,双方亦就合作区的未来发展,包括双方园区的规划发展进度,以及专属跨境措施(例如便利两地科研人员往返的措施)进行商讨。

  创新跨境要素包括人流、物资流、数据流等软件安排是合作区“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关键。就此,特区政府会继续积极与深圳合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合作区在“一国两制”下“一区两园”的优势,确保人流、物资流、数据流都能够畅通流动,实现两地创科深度合作的桥头堡。

  孙东表示,两地会积极研究的创新措施包括:一,合作区将以“一区两园”的模式运作,日后将有科研人员每日“早出晚归”往返港深两地园区,因此需要有便利的通关模式和设施,容许特定人员便捷过境,例如预先登记便可利用科技简化园区往来。此外,为方便港深两地创科人员频繁的日常跨境流动,特区政府和深圳市政府现正探讨在河套区建设跨河桥梁连接两个园区,桥梁的位置须待两地政府商讨;二,河套可成为内地和国际重点创科企业在港设立总部或科研中心的重要据点。特区政府会与中央相关部委探讨便利河套合作区内跨境资金流动;

  三,两地政府会研究利用“绿色通道”、“白名单”等机制,简化科研物资、设备的出入境手续,便利为研究或试验而采集的数据和样本(包括临床生物样本)的交流;四,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于二○二三年六月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信办)签订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的合作备忘录》,明确在国家数据跨境安全管理制度框架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合作,便利内地个人数据方便有序地跨境流通至香港。因应企业对科研数据有特定跨境需求,特区政府会与相关部委争取,在符合国家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及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扩大内地科研数据跨境至河套香港园区供园区内的企业使用。

  孙东表示,香港园区分两期由西至东发展。第一期规划已初步完成,总楼面面积可以达到100万平方米,将规划具不同产业主题的片区,包括生命健康科技区、产学研区、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区、新科技先进制造区,以及人才住宿区、商业和附属设施,以建立多元的创科生态圈,及打造具活力和绿色生活的新社区。第一期的首三座大楼将按照原定时间表,由二○二四年年底开始陆续落成;同时,会透过招商引资,借助市场力量,在建设层面提速提量,兴建高质量的科研和产业设施。香港园区与落马洲/新田一带的新创科用地将整合为新田科技城,共提供300公顷的创科用地,助力香港发展成国际创科中心。新田科技城的策略定位是成为创科发展集群的枢纽,空间规划会对接合作区的发展定位,并与香港科技竞争力的布局充分结合,为合作区未来发展作前瞻性规划。

立法会(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香港12月7日电(记者卢哲)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6日在立法会谈到深港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时表示,创新跨境要素包括人流、物资流、数据流等软件安排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关键。特区政府会继续积极与深圳合作,实现两地创科深度合作的桥头堡。其中,两地会积极研究的创新措施包括通关模式和设施,特区政府和深圳市政府现正探讨在河套区建设跨河桥梁连接两个园区。

  孙东在回覆议员提问时说,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合作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其中一个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位处北部都会区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天然交汇点,包括87公顷的香港园区(即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及300公顷的深圳园区。今年八月中央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为深圳园区定下发展定位。特区政府全力支持,并将和深圳市政府继续共同推进深港两个园区的协同发展,研究创新性的措施。

  孙东表示,为加强就合作区发展事宜上的合作和沟通,港深双方早于二○一七年成立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发展联合专责小组(专责小组),由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及深圳市副市长共同领导,成员包括相关政府和两地园区公司代表。专责小组至今已举行十次会议,最近一次会议于今年九月在香港举行,会上听取了两地园区的工作进度。此外,双方亦就合作区的未来发展,包括双方园区的规划发展进度,以及专属跨境措施(例如便利两地科研人员往返的措施)进行商讨。

  创新跨境要素包括人流、物资流、数据流等软件安排是合作区“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关键。就此,特区政府会继续积极与深圳合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合作区在“一国两制”下“一区两园”的优势,确保人流、物资流、数据流都能够畅通流动,实现两地创科深度合作的桥头堡。

  孙东表示,两地会积极研究的创新措施包括:一,合作区将以“一区两园”的模式运作,日后将有科研人员每日“早出晚归”往返港深两地园区,因此需要有便利的通关模式和设施,容许特定人员便捷过境,例如预先登记便可利用科技简化园区往来。此外,为方便港深两地创科人员频繁的日常跨境流动,特区政府和深圳市政府现正探讨在河套区建设跨河桥梁连接两个园区,桥梁的位置须待两地政府商讨;二,河套可成为内地和国际重点创科企业在港设立总部或科研中心的重要据点。特区政府会与中央相关部委探讨便利河套合作区内跨境资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