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扶持 港股REITs大市场只欠东风

  中评社香港8月2日电/香港商报报道,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是资产证券化代表性产品,自从房委会于2005年分拆领展(823)上市后,本港地产商相继以REITs形式分拆旗下物业上市,香港投资者对投资REITs兴趣也越来越大。不过,相对其他国际市场,香港REITs市场规模仍然有待提升,综合市场分析,适当政策有望激活REITs市场,并带旺香港金融市场包括审计、法律以及私募融资等相关活动。
 
  REITs上市可获资助
 
  市场早年传出,新世界发展(017)有意分拆酒店上市,最终无果而终。另一地产商远东发展(035)也有计划把旗下内地及本港以外的酒店业务,以REITs形式上市,但却取道新加坡,舍弃香港。到目前为止,香港仅有12只REITs上市。过去10年,香港地产“大孖沙”鲜有再分拆REITs,就算有分拆REITs上市,差不多“清一色”为商场、办公室及酒店三类物业,物业组合比较单调。有分析解释称,本港“大孖沙”资金充裕、负债又低,不愁资金需要,加上适合他们分拆的物业已“买少见少”,而且香港欠缺相关税优惠,减低了他们在香港分拆REITs上市的意欲,因而出现上述状况。
 
  对比日本截至去年年底共有66只REITs、新加坡有35只,本港的REITs市场无疑尚有极大发展空间,港府近年因而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去年年底证监会修订《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守则》,放宽香港REITs在投资物业方面的限制;今年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财政预算案中更提出,未来三年REITs在港上市可获资助,上限800万元。
 
  非传统物业或成新动力
 
  那么在财金监管当局连番“出招”后,港股能否迎来新一波REITs集资潮?德勤中国房地产行业主管合伙人罗远江接受本报访问时指出,以往投资者一般期望REITs股息率达6厘至8厘,受现时低息环境及疫情影响,现时REITs的股息率,一般只有3厘至5厘;加上现时中环商厦租金开始下跌,要再吸引地产商分拆办公室及商场上市越趋困难。
 
  德勤中国房地产行业主管合伙人罗远江
 
  香港REITs市场的新动力,可能来自非传统的物业资产。近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物流、医院及数据中心炙手可热。罗远江称,过去数年,不少香港数据中心仍处投资阶段,未有足够现金流,但随着该类资产趋向成熟,相信快将是分拆时机。
 
  REITs纳入互联互通创双赢
 
  惟若要鼓励物业持有人分拆REITs上市,非有足够资金池不可。今年5月,金融发展局发表题为《振兴香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市场─提升流动性》报告,建议把REITs纳入“互联互通”,由“港股通”先行,再扩展至双向交易;同时为REITs引入港元及人民币的“双币交易”。
 
  金发局行政总监区景麟接受本报访问时称,内地投资者对REITs接受程度高,观乎香港早已建构“双币双股”制度,毋须另行构建新制度下,即可推广REITs之余,又可巩固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区景麟提出在REITs实现“互联互通”,主要期望藉此缔造双赢,吸引内地投资者参与香港REITs之余,又可吸引周边地区的地产商分拆REITs来港上市。
 
  区景麟认为激活香港REITs市场,可以一并促进相关审计、法律以及私募融资活动,尤其对私募基金而言,倘若香港拥有蓬勃的REITs市场,既可吸引他们分拆套现,又可诱使他们涉足香港物业市场。他建议,香港可以优先吸引内地企业的REITs来港上市,继而扩大至东南亚企业。
 
  税务优惠可吸引分拆REITs
 
  至于本港企业方面,近年鲜有“大孖沙”分拆物业,或与港府欠缺相关税优惠有关。尽管本港REITs被视为集体投资计划,可获豁免缴付利得税,但对于酒店及服务式公寓持有人而言,若要分拆该等资产、以REITs的方式在港上市,须成立特殊项目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方能做到,惟由于现时港府提供的税务优惠,仅适用于REITs本身,至于SPV则不适用。
 
  当前酒店及服务式公寓持有人,在分拆REITs上市后,可享有物业税豁免,但仍要缴付16.5%利得税。分析称,港府可尝试为物业持有人,提供上市后税务回赠,藉以鼓励他们分拆物业。对此,金发局早前发表《振兴香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市场─提升流动性》报告时,建议可为持有物业的SPV公司,提供利得税优惠,同时为REITs转让物业时,提供税务优惠。
 
  当前香港地产商多数是投资控股方式在港上市。华坊谘询评估资深董事梁沛泓接受本报访问时称,倘若提供税务回赠,可为地产商提供较大诱因分拆REITs上市。他又表示,地产商在分拆REITs的过程中,一般涉及公司股份转让交易,需要缴付税项,建议港府在印花税方面提供宽免。
 
  【建言港府】内地基建适合分拆做REITs
 
  REITs早年聚焦纯地产行业,亦可扩展至公用及基建等资产,香港宜吸纳内地基建资产,以REITs的方式来港上市。事实上,近年内地基建领先全球,有不少具稳定现金流的基建资产。今年6月,内地迎来首批9只基建公募REITs,涉及高速公路、水务、产业园、物流货仓等资产。
 
  早于去年4月底,中证监及国家发改委联合发表《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除了肯定推行基础设施REITs的积极意义外,还提出优先支持京津冀、雄安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基建资产,以REITs形式上市。
 
  大湾区基建资产逾34万亿
 
  坊间估算,单计粤港澳大湾区可供分拆成为REITs的资产,已高达34万亿元人民币。德勤中国房地产行业主管合伙人罗远江认为,除了酒店及商场,也值得吸引内地的路桥、码头及产业园,以REITs形式来港上市。
 
  但罗远江提醒,内地REITs来港跨境上市所涉及税务问题,或多或少影响了分拆意欲,若港府没有针对相关问题作法例和税务改革,实难以吸引内地企业分拆REITs来港上市。他又指,若香港要成功吸引内地基建REITs,除了要解决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喜好的差别,更须建立成功案例,方能扩大香港在REITs方面的融资规模。
 
  全球家族办公室
 
  手持优质资产
 
  除了应吸引内地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登陆香港外,全球富豪家族的家族办公室手上也有不少物业。适逢香港致力吸引家族办公室来港设立,有金融业人士认为,若能顺道吸引家族办公室分拆物业,可望为香港的REITs市场锦上添花。
 
  万亿资产可拆成REITs
 
  瑞银集团2019年发布的“全球家族办公室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球家族办公室的总资产管理规模估计高达为5.9万亿美元;而家族办公室用于房地产的投资,约占其整体资产总值的17%。若以上述标准计算,可供全球家族办公室分拆成REITs的物业资产价值,约值10030亿美元。
 
  安泓投资创办人及投资总监杨书健表示,若要借镜美国房托经验,也许可以从印花税等方面着手,减少REITs收购资产的成本,以壮大REITs的资产规模。   中评社香港8月2日电/香港商报报道,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是资产证券化代表性产品,自从房委会于2005年分拆领展(823)上市后,本港地产商相继以REITs形式分拆旗下物业上市,香港投资者对投资REITs兴趣也越来越大。不过,相对其他国际市场,香港REITs市场规模仍然有待提升,综合市场分析,适当政策有望激活REITs市场,并带旺香港金融市场包括审计、法律以及私募融资等相关活动。
 
  REITs上市可获资助
 
  市场早年传出,新世界发展(017)有意分拆酒店上市,最终无果而终。另一地产商远东发展(035)也有计划把旗下内地及本港以外的酒店业务,以REITs形式上市,但却取道新加坡,舍弃香港。到目前为止,香港仅有12只REITs上市。过去10年,香港地产“大孖沙”鲜有再分拆REITs,就算有分拆REITs上市,差不多“清一色”为商场、办公室及酒店三类物业,物业组合比较单调。有分析解释称,本港“大孖沙”资金充裕、负债又低,不愁资金需要,加上适合他们分拆的物业已“买少见少”,而且香港欠缺相关税优惠,减低了他们在香港分拆REITs上市的意欲,因而出现上述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