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旧楼重建 释放市区土地潜力
中评社香港9月30日电/大公报报道,港府在新一季推地计划中,可提供住宅单位创近年新高,约2000个单位来自私人重建。由此可见市区旧楼重建极具潜力,既可改善市容与居住环境,还可善用未用尽的地积比率,增加可建住宅楼面,而适度放宽旧楼强拍门槛,有助加快旧楼重建,释放市区土地潜力,稳定整体楼市。
针对住宅楼价再度破顶、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恶化,特区政府透过不同供应渠道,包括土地拍卖以及市建局、港铁、私人重建与补地价等项目,积极增推住宅用地。
楼价破顶旧楼重建意欲增
本财政年度新一季(10月至12月)卖地计划中,当局计划推售大埔与浅水湾住宅地皮,连同市建局土瓜湾鸿福道项目以及私人重建与补地价项目,涉及7110个住宅单位,为近年来最多。
私人重建新供应逐步增加
本财政年度首三季累计推出土地,可提供14430个单位,已超出本财政年度12900个单位供应目标的10%。若再加上最后一季(明年1月至3月)推地计划,预计2021至2022年财政年度合推出地皮可提供逾17000个单位,超标30%以上。这突显特区政府重手推地、稳定楼市的决心。
值得留意的是,未来一季可提供逾7000个单位的地皮中,6100多个来自私人重建与补地价项目,其中4000个单位为农地改作住宅,余下2000个单位属于市区旧楼重建,从中可见市区旧楼重建所释放住宅供应量不容低估,位于九龙城、土瓜湾、深水埗等地区的旧楼重建最具潜力,既可改善市容与居住环境,亦可善用尚未用尽楼宇的地积比率,额外增加可建住宅楼面。
适度降强拍门槛加快重建
其实,私人重建项目供应正逐步增加,成为住宅新供应重要来源之一。近月香港住宅楼价再度破顶,地产发展商收购旧楼重建意欲明显大增。若然当局此时进一步增加诱因,包括适度降低50年楼龄以上旧楼强拍的申请门槛,从拥有业权不少于8成降至7成,预期市区旧楼重建项目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早在1999年已有推动市区旧楼重建的法例,但过去十多年,每年申请旧楼强拍数目一直维持数十宗而已,有必要进一步增加诱因,推动市区重建,加快释放土地潜力,以达到增加住宅供应、稳定楼市的目的。拥有大量市区旧楼土储的恒基地产,昨日急升3%,跑赢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