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长根:深化两岸“经济融合”的八点看法

  中评社上海12月2日电(作者仇长根)“两岸融合发展”,是统一进程中的必经阶段。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与台企负责人座谈时,首次提出“两岸融合发展”新论。2022年10月中共20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如今,“两岸交流”到“两岸融合”,已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全方位。如何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中的“经济融合”,有以下八点思考与建议:

  一、深化两岸“经济融合”可力助台湾经济。无须否认,台经济支柱产业半导体(芯片)、电子科技具重要地位。但典型的海岛“浅碟型”“外向型”经济,易受全球贸易和金融、能源、通膨等因素影响。2019年陆客赴台约270万人次,消费额约120亿美元;而同年接待东南亚国家游客约250万人次,消费额约40亿美元。显然,大陆市场无法取代。可以预见,大陆商机无限,潜力巨大。大陆愿与台湾共谋合作,分享成果。

  二、深化两岸“经济融合”有利“以融促变”。毫无疑问,融入大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百万台商,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也是为振兴中华民族作出努力和积极贡献的重要力量。可以坚信,继续深化两岸“经济融合”有利于促进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因此,两岸要共同努力,变“求同存异”为“聚同化异”;变“维持现状”为“追求统一”;变幻想美国“保台”为相信两岸中国人的智慧定能解决好台湾问题。   三、深化两岸“经济融合”有利“以融促谈”。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三十多年来进行过十多次协商谈判,签署了23项协议,建立起代表两岸官方的谈判架构和协商机制。事实证明,从1992香港会谈达成“九二共识”,到2015年新加坡“习马会”,都是在两岸“经济融合”日益进步大背景下举行的。因此,不难理解深化两岸“经济融合”,可以不断夯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经济、社会、文化”基础,有利于促进两岸政治谈判早日实现。

  四、深化两岸“经济融合”有利“以融促统”。大陆对台方针政策一直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反“台独”,反干涉;“和平统一,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共同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因此,“融合发展”厚植两岸经济,深化同胞“心灵契合”,促进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连结,最后走向“政治融合”。

  五、深化两岸“经济融合”面临严峻挑战。“台独”势力害怕两岸“经济融合”,炒作大陆经济统战“吃掉”台湾,主张“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甚至用所谓“国安五法”规限、惩罚,试图产生“寒蝉效应”,破坏两岸“经济融合”。根本原因在于,民进党当局坚持“台独”路线,配合美国“以台制华”战略。因此,唯有增强大陆“经济、军事、科技”等综合实力,唯有祖国大陆强大,岛内分裂势力才不敢轻举妄动。

  六、深化两岸“经济融合”须防外力破坏。解决台湾问题最主要的外部障碍是美国。美视台“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地位突出,依所谓《台湾关系法》实施“以台制华”战略,目的是遏制中国和“阻统”,不希望两岸不走得太近。民进党抱美大腿,舍台经济与民众利益而不顾,企图“依美谋独”。因此,要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危机意识,警惕美台勾连,步步逼进,拱火挑衅,打乱、牵制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步伐和进程。   七、深化两岸“经济融合”须增加新动能。早期台商“登陆”打拼创业,已经取得丰硕成就。台商的二、三代已逐步接棒,或正要接棒。不少年青人在大陆成婚,安家立业,对大陆充满信心和期待。无庸质疑,台湾新一代年青人,是深化两岸“经济融合”的新生力量,也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潜在“新动能”。因此,深化两岸“经济融合”更需要注入“新动能”。遏制“台独”势力,完成统一大业,是历史和时代赋予两年青年的光荣使命。

  八、深化两岸“经济融合”须保战略定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坚持“和平、稳定、发展”战略,尽显大国“格局、担当、智慧”。面对当前台海严峻复杂形势,我们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夜郎自大”;更不应失去战略耐力犯“急躁病”。大陆决不会坐视“台独”越过“红线”。中国决不会允许外部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台湾岛“游”不走,完全在我掌控之中。我们坚持对台“总体方略”不动摇,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

  总而言之,实现祖国统一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重大政治工程。2021年3月习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特别强调,“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融合发展”新论与“融合思维”,内涵极为丰富,也是两岸最终走向统一的“必经之路”。

  (本文作者仇长根系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评社上海12月2日电(作者仇长根)“两岸融合发展”,是统一进程中的必经阶段。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与台企负责人座谈时,首次提出“两岸融合发展”新论。2022年10月中共20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如今,“两岸交流”到“两岸融合”,已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全方位。如何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中的“经济融合”,有以下八点思考与建议:

  一、深化两岸“经济融合”可力助台湾经济。无须否认,台经济支柱产业半导体(芯片)、电子科技具重要地位。但典型的海岛“浅碟型”“外向型”经济,易受全球贸易和金融、能源、通膨等因素影响。2019年陆客赴台约270万人次,消费额约120亿美元;而同年接待东南亚国家游客约250万人次,消费额约40亿美元。显然,大陆市场无法取代。可以预见,大陆商机无限,潜力巨大。大陆愿与台湾共谋合作,分享成果。

  二、深化两岸“经济融合”有利“以融促变”。毫无疑问,融入大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百万台商,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也是为振兴中华民族作出努力和积极贡献的重要力量。可以坚信,继续深化两岸“经济融合”有利于促进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因此,两岸要共同努力,变“求同存异”为“聚同化异”;变“维持现状”为“追求统一”;变幻想美国“保台”为相信两岸中国人的智慧定能解决好台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