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减辣可助提振经济

每年首4个月BSD个案情况

  中评社香港6月7日电/香港文汇报报导,政府接连出招加速经济复常,业界认为应包括尽快为楼市减辣甚至撤辣。香港商界会计师协会荣誉会长兼董事暨鋑联控股独立非执行董事李伟强表示,在房屋供应逐步增加及炒卖绝迹的情况下,政府已无打压需求之必要,过往楼市兴旺时所推出的楼市需求管理措施现已不合时宜,应从香港经济的整体大局出发,尽快撤辣,使楼市回复正常化,充实政府库房,让政府可将相关收入用于提振经济及社会发展。

  炒风已竭 辣税“名存实亡”

  综合税务局资料,今年首4个月3项住宅辣税个案(包括15%新住宅印花税、BSD及SSD)宗数合计1,047宗,占同期整体住宅(包括一手私楼及二手住宅)仅约5.1%;宗数比起2015年同期8,007宗大跌近87%,占比亦远低于2015年同期的36.5%。其中,最直接显示炒卖风气的买家印花税(BSD)个案(即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及以公司名义入市住宅的另缴税项)今年首4个月录258宗,占同期整体住宅注册量更只有约1.3%,同样处于低水平。李伟强认为,可见“辣招”存在意义经已“名存实亡”,建议政府尽快撤辣,否则只会窒碍经济及楼市的健康发展。

  增置业信心 刺激卖地收入

  李伟强指出,政府库房其中一个重要收入来源是地产及相关的建造业,包括卖地、补地价、印花税、地产公司的利得税及差饷等。事实上,过去十数年间,地价收入占政府财政的比重愈来愈大,占比由2002/03至2006/07年度五年间约一成,逐步提升至2017/18至2021/22年度超过两成,可见今时今日卖地收入比例举足轻重。

  值得留意的是,香港去年出现逾1,200亿元的赤字。其中之一个最大原因就是地价收入大跌,而发展商投地意欲锐减是源于楼宇需求大跌,置业人士入市信心不足是最为关键。在目前情况下,撤辣刺激楼市不单有助库房收入回升,以应对未来不断上升的政府开支,更重要是香港目前进入“由治及兴”时代,将相关收入用于提振经济及社会发展,有助加快经济全面复苏。   香港置业行政总裁马泰阳表示,多项楼市“辣招”措施实在不合时宜,特别是近年楼市周期较以往明显缩短,建议政府站在市民的置业角度出发,除放宽首置按揭,亦考虑进一步放宽压力测试,减低市民的入市门槛,甚至撤销额外印花税(SSD)的禁售期限制,释放更多二手供应,让更多上车客受惠,提升整体流通率至正常水平。

  恒地李家诚料楼价平稳

  另一边厢,恒基地产(0012)昨举行股东大会,会后联席主席李家诚见传媒时表示,随着香港与内地逐步全面复常通关,疫后市道复旺且出行增加,楼市有较大的用家需求,对香港楼市前景感到乐观,并认为楼价将保持平稳。有关恒地本年度投地策略,李家诚称要视乎每幅地的情况,是否符合发展商策略。

 对于内地楼市方面,联席主席李家杰则认为需时逐步调整。

每年首4个月BSD个案情况

  中评社香港6月7日电/香港文汇报报导,政府接连出招加速经济复常,业界认为应包括尽快为楼市减辣甚至撤辣。香港商界会计师协会荣誉会长兼董事暨鋑联控股独立非执行董事李伟强表示,在房屋供应逐步增加及炒卖绝迹的情况下,政府已无打压需求之必要,过往楼市兴旺时所推出的楼市需求管理措施现已不合时宜,应从香港经济的整体大局出发,尽快撤辣,使楼市回复正常化,充实政府库房,让政府可将相关收入用于提振经济及社会发展。

  炒风已竭 辣税“名存实亡”

  综合税务局资料,今年首4个月3项住宅辣税个案(包括15%新住宅印花税、BSD及SSD)宗数合计1,047宗,占同期整体住宅(包括一手私楼及二手住宅)仅约5.1%;宗数比起2015年同期8,007宗大跌近87%,占比亦远低于2015年同期的36.5%。其中,最直接显示炒卖风气的买家印花税(BSD)个案(即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及以公司名义入市住宅的另缴税项)今年首4个月录258宗,占同期整体住宅注册量更只有约1.3%,同样处于低水平。李伟强认为,可见“辣招”存在意义经已“名存实亡”,建议政府尽快撤辣,否则只会窒碍经济及楼市的健康发展。

  增置业信心 刺激卖地收入

  李伟强指出,政府库房其中一个重要收入来源是地产及相关的建造业,包括卖地、补地价、印花税、地产公司的利得税及差饷等。事实上,过去十数年间,地价收入占政府财政的比重愈来愈大,占比由2002/03至2006/07年度五年间约一成,逐步提升至2017/18至2021/22年度超过两成,可见今时今日卖地收入比例举足轻重。

  值得留意的是,香港去年出现逾1,200亿元的赤字。其中之一个最大原因就是地价收入大跌,而发展商投地意欲锐减是源于楼宇需求大跌,置业人士入市信心不足是最为关键。在目前情况下,撤辣刺激楼市不单有助库房收入回升,以应对未来不断上升的政府开支,更重要是香港目前进入“由治及兴”时代,将相关收入用于提振经济及社会发展,有助加快经济全面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