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楼供不应求 楼价难大跌

  中评社香港12月13日电/大公报报道,据美联物业住宅部行政总裁布少明分析说,虽则12月份属楼市传统淡月,但最近发展商依旧密集式推盘,一手市场热闹不减,冀于年底前抢食“尾糊”。在目前楼市热度保持的背景下,相信12月新盘销售量有望达至约1500宗水平,维持活跃。有市场中人认为,近期港股表现平平,或多或少窒碍投资气氛,甚至可能打击楼市向好的走势。不过,股市风险提高,其实变相令“砖头”的投资价值增加,再加上楼价自突破历史高位后一直争持,有部分业主开始提升议价空间。反映业主信心的“美联信心指数”(MCI)最新指数报55.9点,按周跌3点或跌5.1%,连跌五星期。预计业主减价沽货情况增加,或吸引资金料持续转投楼市。

  首先,日前长策会公布《长远房屋策略》周年进度报告,宣布未来十年总房屋供应目标维持约43万个单位,至于公私营房屋比例亦维持7比3,即公营房屋供应维持约30.1万个;私营房屋供应则维持约12.9万伙。换句话说,每年的私楼供应仅约在1万伙出头,可见中短期私人住宅供应难以大幅增加,在供应增幅难以满足楼市刚需下,楼市表现难以大幅下滑。

  事实上,自2018年底长策会将公私营房屋比例改为7比3后,加上总房屋供应目标亦调低,导致私人住宅供应目标明显下调,发展商吸纳的土地储备亦显着减少。即使本财年卖地最终超过1.7万伙,但以近三年(19/20-21/22年度)计算,卖地计划提供的私人土地供应合共仅超过1.4万伙,比起前三年(16/17-18/19年度)的约2.006万伙,大跌约三成。

  辣税急增有启示

  适逢两地“小通关”,楼市亦见内地买家偷步入市迹象。据税务局最新资料,今年11月主要反映内地客及公司客入市状况的买家印花税(BSD),录得117宗,按月劲升逾67%,反映有个别豪客不惜缴付巨额辣税抢先于全面通关前入市,相信一旦两地正式恢复大规模通关,楼市将更添升动力。

  此外,近日人民币汇价水涨船高,迫使国家央行出手冀遏止人币升势。即使实际效用尚未可知,但对于内地投资者而言,人币汇价高企,将令本港物业价格出现“折让”,更具吸纳价值。两地若实现全面通关,楼市可望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