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北上热情不减 机遇更多

在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的努力下,区内创业环境对港青正变得越来越友善和便利。图为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资料图片

  中评社香港6月4日电/自“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提出以来,在各方的积极建设下,本港青年在大湾区内一方面发挥自身所长,帮助国家建设,同时藉助大湾区机遇成就自身发展,港青北上热情不减。与此同时,港青到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可选择的方向也更多,除了科技创新领域,文化领域的机会也不断出现。大湾区内人才的多向流动,也强化市场力量不断优化湾区资源配置。专家认为,如果大湾区各地政府在服务细节上加以完善,解决一些人才流动“痛点”,不仅会吸引更多港青到粤港澳大湾区创业,而且可以加速其融合进程。

  把握湾区产业链机遇

  香港商报报道,今年1月,在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香港中国商会创会会长陈丹丹提出“港青北上2.0版本”提案,呼吁带动香港青年创业家更有效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促进大湾区有效提升适合优质人才创业环境。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公布后,港青北上成为热潮。此前,港青北上背后或许有着各方面的因素,而当下更多的是因为机会摆在面前。

内地完整的产业链及庞大市场,不断吸引港青北上。资料图片

  数据显示,自2015年开始,北上深圳就业或创业的港籍青年人数量以年均10%的增速在上升。近期发布的“内地高校香港毕业生出路去向研究”调查结果也显示,约四成人未来3年会考虑到大湾区的内地城市发展。而据统计处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年中至2018年年中,通常逗留在广东省的香港居民每年高达50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都是《规划纲要》出台前的数据,在各项具体政策措施尚未推出前,在广东省创业与就业的香港青年就已为数不少,而今后相信港青到粤港澳大湾区内创业及就业的数目会更多。而记者走访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港青企业舒糖科技、声希科技及酷飞发展等发现,当下香港有不少年轻人在深圳工作、在香港生活,每天上演“双城记”。

  多位北上创业的港青对记者表示,到内地创业,产业链是关键因素之一,尤其在硬件产业链方面,全球能在一小时内找到所有想要零件的,只有深圳和东莞两个地方。内地广阔的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及较低的人力成本以及丰厚的创业补助,也都吸引着想要创业的港青。
  酷飞发展创始人、董事廖永通对记者表示,其公司总部在香港,负责融资方面,研发团队和市场推广等部门基本上都在内地,其中硬件设计是在深圳、芯片部门在东莞,而软件部门在广州。“公司的布局和大湾区规划纲要里面的安排是有吻合的。”他说,以内地的发展速度很快,如果不长期驻扎,根本不能了解市场。

  目前,位于福田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已吸引深港两地23家高科技创业团队入驻,并且截至2018年,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达356个,其中包括港澳团队176个。此外,近期香港青年联会主办的“深圳创业服务试行计划”在两个星期里收到近40份来自香港青年创业团队的报名申请,北上热度可见一斑。

  创业配套服务细节有待完善

  港青北上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多位受访创业者表达了对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环境的关心,希望在细节上更加完善。提及港青北上创业的相关服务,廖永通无不遗憾地说,如果早年也有“香港青年深圳创业服务试行计划”,企业的发展可能会更快。他解释说,酷飞发展是差不多四年前在内地落地的,当年的港青北上创业服务远不如今天,像开公司、申请补贴、开银行户口,甚至交水电费,当年都需要创业者自己去摸索。而现在则是有完整的“一条龙创业服务”,港青北上创业不需要再操心这些,入驻后能马上开展工作。

  在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等一系列复杂情况的条件下,蔡德升认为若要更好地为北上创业港青服务、鼓励港青北上,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在细节服务上加以完善。他说,“像车牌方面,应该更放开一些,允许粤港两地车牌在不同的口岸进出。而目前只允许从申请的口岸进出,且只有皇岗口岸可以24小时通关。”蔡德升还指出,香港身份证在内地并不通用,户籍管理上还需进一步放开。

  此外,为了消除一些港青对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疑虑,蔡德升认为可以加强对本港青年宣传,让他们更加了解情况。他表示,上述这些都是一些小细节,但也是痛点,可以预见这些痛点在将来会被解决,但如果当下就?力处理好,会加速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进程。

近年来,大湾区内的文创机遇不断涌现,独特的视野让港青在文化创意上更具优势。资料图片

  港深加大青年创业扶持力度

  近年来,香港在青年创业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特区政府青年发展委员会今年3月又推出两项资助香港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的计划,旨在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发展空间、资助和配套服务。该计划第一部分是为每个获资助的香港非政府机构提供最多每年100万港元的资助,支持他们为香港青年创业者提供更深、更广、更具针对性及更具持续性的创业支持及孵化服务,包括协助他们落户位于香港及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双创基地;第二部分是为创业青年提供配对资金,每个获资助机构最多可获450万港元的政府资助,配以机构提供的150万港元,作为青年创业团队的种子资金,其中,每个创业团队最多可获60万港元种子资金,包括45万港元政府资助及15万港元机构提供的配对资金。

  大湾区内的其他城市,亦在为港青完善创业环境。譬如位于深圳前海的深港青年梦工厂,云集了众多国际一流的孵化平台,可以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其工作人员称,“梦工厂是一个孵化器,在这儿有许多优秀的孵化平台,包括香港专业联盟、IDG孵化中心,以及力合星空,都是非常优秀乃至全球知名的孵化平台,香港创业团队的梦想通过它们得以实现。”在生活方面,港澳居民未来可用回乡证办理就医挂号、购买保险多项公共民生服务,港澳居民在内地的便利措施正逐步完善。

  在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的努力下,区内创业环境对港青正变得越来越友善和便利,使得香港青年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放开手脚去作为。

  科技行业占比大 文创产业机遇多

  此前,港青北上的创业项目多见科创方面,从2018年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所涉的1445个参赛项目也可看出,参赛行业36%集中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含信息科技),其次是占比为22%的生物与生命科学,再者是占比为19%的电子科技,而材料与能源(含节能环保)、先进制造也分别占12%和10%。

 近年来香港的创业氛围一直在改善,更多港青本地创业, 也吸引人才“南下”。资料图片

  而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文创机遇不断涌现。香港青联主席蔡德升认为,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使得本港的年轻人在文化交流方面比较多,视野广阔,在文化创意上会有优势。据了解,“香港青年深圳创业服务试行计划”首批入驻深圳3家双创基地的7个团队其中就有文创方面的,其中创业领域涉及大数据分析和应用、网络招聘平台、建筑设计、全息投影科技、个性化皮具定制等。蔡德升认为,港青在文创方面的机遇也很大。官方层面也一直都在推动文创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北上港青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文创项目,还有把“港式风味”融入“广府文化”的90后香港设计师吴嘉惠;以及关注亲子领域的港青何蔓娆,旗下“乐满纷”亲子同乐园已进驻东莞万科广场。此外,还有梦想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网红”的90后港青麦成灏和谢晓虹,其制作的视频《高铁的爱情故事》在2018年大获好评,据悉二人在广州南沙新成立的多媒体公司已准备就绪,将以大湾区吃喝玩乐为主打,希望能闯出一片天地。

  人才多向流动大势所趋

  2019年1月初,香港投资推广署发布数据,截至2018年底,香港初创公司数目达2625家,同比增长18%,这些公司业务涵盖金融科技、电子商贸、供应链管理及物流科技等诸多领域,其中逾三分之一的创始人来自香港以外地区。

  在港青北上的同时,近年来本港的创业氛围一直在改善,这会吸引香港青年留在本地创业,甚至还会吸引内地人才“南下”。此外,内地的城市近期一直在进行“抢人才大战”,加上港青北上导致人才流失的担忧,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才的流动方向,引起了各方的重视。
  “北上也好,南下也好,其实都会有的,而且未来趋势是加强的。”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良好发展前景,蔡德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人才,甚至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都不会是单向性的流动,而是多向的融合。他还说,各种人才会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去到最合适的地方,从而形成资源配置的最优解。“行业分工及市场的力量会配置好人才的去留,高端人才永远都会涌到相应的大城市。”

  蔡德升认为,香港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北上,但也会有很多内地的人才到香港发展,所以本港并不需要为港青北上而在人才流失上有所顾虑。“就金融人才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其他城市想要和香港抢这方面的人才,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是科研方面,就会有香港的人才比较愿意到粤港澳大湾区内其余的城市就业,比如深圳。”他说。

在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的努力下,区内创业环境对港青正变得越来越友善和便利。图为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资料图片

  中评社香港6月4日电/自“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提出以来,在各方的积极建设下,本港青年在大湾区内一方面发挥自身所长,帮助国家建设,同时藉助大湾区机遇成就自身发展,港青北上热情不减。与此同时,港青到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可选择的方向也更多,除了科技创新领域,文化领域的机会也不断出现。大湾区内人才的多向流动,也强化市场力量不断优化湾区资源配置。专家认为,如果大湾区各地政府在服务细节上加以完善,解决一些人才流动“痛点”,不仅会吸引更多港青到粤港澳大湾区创业,而且可以加速其融合进程。

  把握湾区产业链机遇

  香港商报报道,今年1月,在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香港中国商会创会会长陈丹丹提出“港青北上2.0版本”提案,呼吁带动香港青年创业家更有效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促进大湾区有效提升适合优质人才创业环境。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公布后,港青北上成为热潮。此前,港青北上背后或许有着各方面的因素,而当下更多的是因为机会摆在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