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李大壮谈两岸关系与台港社情民意
中评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 李子宁)台联界别全国政协委员李大壮日前在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时表示,2024年伊始,大陆在两岸关系方面依旧有很多积极的表态,表现出善意姿态,也体现了包容性。未来应更加审时度势地调整相关政策,以更好地推动祖国统一事业的进程。在粤港澳大湾区方面,香港则应思变创新,立足实际,继续自身独特优势。
李大壮,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港台经济文化合作协进会主席。自1993年以来,李大壮曾被选为第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和十三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聚焦两岸关系议题 深入走访台湾社会
李大壮表示,作为台联界别的政协委员,今年主要关注的议题依旧是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特别是在俄乌战争胶着、以巴冲突持续、美国大选在即、中美关系暂时止跌等国际大环境,以及台湾首次出现民进党第三次连任、蓝绿白三足鼎立等新局 面下,应该如何保持定力、实事求是,准确掌握、客观分析世情国情台情,认真落实习主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前景光明,国家好,民族好,两岸同胞才会好”;“一如既往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持续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等系列重要指示。
李大壮说,作为一名台湾女婿,其一直提倡两岸民间各界别都需要广泛地进行交流,应该要有自信心,现在是一个促进交流的恰当时机。只要两岸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无阻,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尊重彼此欣赏,国家完全统一将水到渠成、润物无声、势不可挡。而要做到这些,广泛、密集、多一些爱心、少一些功利地交流是前提。只有通过交流,才能保持同文同种、同根同源的血亲,才能瞭解对方、包容对方,才能增强自身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两岸公权力之间的交流受限,但也应审时度势,根据现实的情况对工作方式、方法进行恰当的调整。
李大壮还表示,为了更深入瞭解台湾的社情民意,其在2023年曾5次往返港台,并停留较长的时间,通过高层对话、田野调查、现场勘探等途径,瞭解到了岛内第一线的社情民意,并对2024台湾地区选举结果作出了一些准确的预测,因此他认为,要真正瞭解岛内情势,除了要到第一线而不是闭门做车外,还需要实事求是地去做好相关工作。
政策须符合客观形势 积极作为克难前行
李大壮指出,在为台胞提供“优惠政策”的同时又附加一些“政策规范”,可能会产生对冲作用,从台湾同胞的角度来换位思考,一些激烈的做法可能会使他们较难感受到大陆想要传达的心灵契合与关爱,减弱原本想要达到的政策效果,因此在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时还需要考虑到客观情况。
李大壮说,必须认清台湾民众对民进党的“台独”思维,在后“赖清德时代” 将成为过去式,届时所谓的“天然独”会转变成“天然台”。有鉴于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的深刻教训,赖清德也不敢也不能硬踩“红线”,在“台独”的路上越走越远,但他在等大陆方面不顾客观规律,即“水未到时急开渠、瓜未熟时硬落蒂”,届时便会有可乘之机。因此不能以“明早八点进入共产主义”的心态为统一定下时间,统一是一个心灵契合的过程,从两岸三通的那一天,统一大幕已经拉开。
李大壮表示,正如中央政策所说,要为台胞谋福祉,造福广大台湾同胞,要落实相关政策,让广大台胞“有感”,就必须做到“言行一致”,在落实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障碍要积极清除,克难前行,相信只要有心,“办法总比困难多”。另外在今后推进融合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扩大人的交流、货物的交流、资金的交流,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充分发挥民间力量 以港台交流助力两岸交流
李大壮说,在担任“香港—台湾商贸合作委员会”主席的五年多时间里,每年平均会在港台之间往返约20次,主办、 协办、支持参与涉及港台经济文化交流的活动百次以上。这使其能在第一线瞭解到岛内台湾同胞的真实想法,与各界人士建立起“互信”与“友谊”,也知道在某个时刻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为,因此无论岛内政局如何变化,都不会影响其所做的民间交往。
在谈及智库机构在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有何重要作用时,李大壮表示,智库属于民间机构,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当前背景下。因为智库不涉及公权力和政治包袱,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在政策上与经济上给予一定支持。当然其主要工作必须可以覆盖目前难以跨 越的范围,例如能在岛内与有关民间机构进行交流互动,包括经济、文化、青年事务、学术交往等不同领域。当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及阻碍,但相信如果想做好,办法总比困难多。
完成应尽宪制责任 发挥香港独特优势
近期香港特区就基本法第23条(下称“23条”)立法进行公众咨询引起社会热议,就此,李大壮指出,“23条”立法是香港必须完成宪制责任,特区政府进行公众咨询以及向外国商会、领事解释相关内容,是为了让各界更加瞭解这条法律,减少一些无谓的担忧,外国政府和团体无权置喙,更遑论要求特区政府撤回相关立法。
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相关议题,李大壮首先表示,要肯定前两任特首即梁振英先生和林郑月娥女士在任内大力推动“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为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以及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奠定了基础。
李大壮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进一步发展,香港在融入大湾区的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例如香港居民更多地到大湾区中的内地城市消费、工作、定居,香港的吸引力下降等。不过,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城市,仍有其自身的特殊所在,香港的金融、法律、教育、管理等专业服务仍然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其服务范围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整个大湾区甚至是更广阔的范围,所以香港不要也不应“妄自菲薄”,而是要找准自己的优势,进行巩固创新,做到“穷则变,变则通”,于此同时也不能“自视甚高”,要虚心聆听并接受不同持份者的合理意见和建议,不断进行自我调整,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香港会有更好的明天。
中评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 李子宁)台联界别全国政协委员李大壮日前在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时表示,2024年伊始,大陆在两岸关系方面依旧有很多积极的表态,表现出善意姿态,也体现了包容性。未来应更加审时度势地调整相关政策,以更好地推动祖国统一事业的进程。在粤港澳大湾区方面,香港则应思变创新,立足实际,继续自身独特优势。
李大壮,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港台经济文化合作协进会主席。自1993年以来,李大壮曾被选为第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和十三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聚焦两岸关系议题 深入走访台湾社会
李大壮表示,作为台联界别的政协委员,今年主要关注的议题依旧是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特别是在俄乌战争胶着、以巴冲突持续、美国大选在即、中美关系暂时止跌等国际大环境,以及台湾首次出现民进党第三次连任、蓝绿白三足鼎立等新局 面下,应该如何保持定力、实事求是,准确掌握、客观分析世情国情台情,认真落实习主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前景光明,国家好,民族好,两岸同胞才会好”;“一如既往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持续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等系列重要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