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大规模驻军立陶宛背后有何玄机
早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使欧洲国家安全焦虑迅速攀升。2016年北约华沙峰会决定加强在中东欧的军事存在,提出在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和波兰四国部署“增强型前沿存在”营级战斗群。德国积极响应北约号召,于2017年牵头组建立陶宛方向多国营级战斗群。
近年来,德国联邦政府基于乌克兰冲突的现实走向与未来发展,将战略重心进一步转向中东欧方向。2023年12月,德国和立陶宛两国防长签署德国军队永久部署立陶宛的协议,双方共同制订德军驻防模式及进驻路线。依据协议,编制约5000人的德军第45装甲旅将在2027年年底前完成派驻。据报导,在计划派驻立陶宛的约5000名德军中,有约4000人组成的作战部队将驻扎在维尔纽斯附近的鲁德宁凯军事基地。
事实上,全球地区安全格局的深刻演变与多重危机叠加,既倒逼德军实施战略转型,也为其突破传统防务政策框架提供契机。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大幅增加军费,设立1000亿欧元的国防特别基金,并将国防预算提高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增幅居西方发达国家前列。作为紧随美国之后的第二大援乌国,德国不断突破援助上限,从最初的钢盔、轻武器,到“豹2”型坦克,再到未来可能出现在俄乌战场的“金牛座”导弹,其军事介入程度不断加深。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德军海外部署战略明显与德国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坚持的“和平主义”传统相悖,势必会受到其国内传统精英的强烈反对。此外,当前受全球经济波动及美欧贸易争端影响,德国经济将进入一个相对困难的发展期,此时推动德军海外部署也必将受到诸多限制。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陈雅东——单位:军事科学院)
早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使欧洲国家安全焦虑迅速攀升。2016年北约华沙峰会决定加强在中东欧的军事存在,提出在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和波兰四国部署“增强型前沿存在”营级战斗群。德国积极响应北约号召,于2017年牵头组建立陶宛方向多国营级战斗群。
近年来,德国联邦政府基于乌克兰冲突的现实走向与未来发展,将战略重心进一步转向中东欧方向。2023年12月,德国和立陶宛两国防长签署德国军队永久部署立陶宛的协议,双方共同制订德军驻防模式及进驻路线。依据协议,编制约5000人的德军第45装甲旅将在2027年年底前完成派驻。据报导,在计划派驻立陶宛的约5000名德军中,有约4000人组成的作战部队将驻扎在维尔纽斯附近的鲁德宁凯军事基地。
事实上,全球地区安全格局的深刻演变与多重危机叠加,既倒逼德军实施战略转型,也为其突破传统防务政策框架提供契机。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大幅增加军费,设立1000亿欧元的国防特别基金,并将国防预算提高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增幅居西方发达国家前列。作为紧随美国之后的第二大援乌国,德国不断突破援助上限,从最初的钢盔、轻武器,到“豹2”型坦克,再到未来可能出现在俄乌战场的“金牛座”导弹,其军事介入程度不断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