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爱诗:“一国两制”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原副主任、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首任司长梁爱诗(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6月10日电(记者 海涵)“‘一国两制’所体现的和平、包容、开放与共享的价值,不仅对中国有意义,对全世界亦具参考价值。”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原副主任、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首任司长梁爱诗9日在京出席“一国两制”学术研讨会,谈及“一国两制”的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她作上述表示。

  梁爱诗指出,要理解“一国两制”的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我们需要深入从其内涵出发,瞭解是怎样的文化孕育了这样的治理思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和平思想,从《论语》中的“以和为贵”,强调和谐、和睦、和平是处理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乃至国际关系的最高价值准则;到“和而不同”,承认差异、尊重多样性,强调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前提下追求和谐共生。

  梁爱诗说,回顾“一国两制”在香港实施的首25年,不难发现其确实展现出强烈的时代性。“一国两制”的提出,是为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即殖民统治下分离了155年的香港与祖国的统一,并考虑到其历史与现实情况,如何避免原有制度被连根拔起带来的震荡,防止殖民地终结时引起的暴乱、流血和革命,如何成功无缝交接,顺利回归,并让香港融入中央治理体系同时保留自身特色的宪制秩序。

  梁爱诗指出,“一国两制”的实施,使得香港、澳门继续保持着与国际社会的紧密联系,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香港、澳门凭借其国际化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金、技术和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香港、澳门也将中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向世界,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这种开放的发展模式,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开放性和前瞻性开放理念,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东方范例,鼓励各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会议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谈及“一国两制”世界性的意义,梁爱诗认为,“一国两制”所体现的和平、包容、开放与共享的价值观,有助于解决国际争端,无论是领土争议还是贸易纠纷。香港作为首个实行“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与内地及世界有密切的联系,是最合适推广“一国两制”理念的地方,亦能与全球分享我们过去成功实施此制度的经验。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她指出,“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展现了一个国家内部可以实现不同制度的和谐共处与共同发展,形成一种对不同制度进行有效治理的新模式,为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之间的和平共处与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证明了不同制度之间并非相互对立、不可调和,而是可以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实现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为超越“文明冲突论”、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世界百花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增强了世界各国对实现不同制度和谐共处的信心。

  梁爱诗续指,“一国两制”打破了“统一必靠战争”的历史定势;当全球困于“文明冲突论”时,“两制”已然在一个国家内和谐共生,证明了差异可以共存、多元能够共赢。“一国两制”为解决这些国际争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即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以避免战争冲突,打破修昔底德定律、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以印巴冲突为例,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领土争端由来已久,长期冲突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如果双方能够借鉴“一国两制”的和平解决理念,通过和平谈判,充分考虑双方的利益和关切,寻求一种既能维护国家主权,又能满足当地人民需求的解决方案,或许能够为解决这一长期争端开辟新的途径。“一国两制”的世界意义正在于此,其所蕴含的和平解决争端的理念,不仅适用于一国内部,也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冲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梁爱诗特别谈到,国际调解院总部设在中国香港,因为这里有“一国两制”赋予的独特优势,更有国际社会对于香港“一国两制”背景下独特优势的充分信任:背靠祖国,我们有强大的制度优势作为支撑;面向世界,我们可向世界提供一个高效专业的新方案。她指出,作为“一国两制”的首个实践舞台,香港迎来国际调解院的新节点,向世界证明:和平包容的中国智慧,可为人类治理带来新的方案。站在“一国两制”实践的第28个年头,面对新时代赋予“一国两制”的时代使命与世界使命,香港必须深刻把握自身在国家发展大局和世界格局中的定位。当世界看见中国的和平叙事,我们肩负的,不仅是港澳的繁荣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更是人类文明走向包容共生的时代使命。

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原副主任、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首任司长梁爱诗(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6月10日电(记者 海涵)“‘一国两制’所体现的和平、包容、开放与共享的价值,不仅对中国有意义,对全世界亦具参考价值。”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原副主任、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首任司长梁爱诗9日在京出席“一国两制”学术研讨会,谈及“一国两制”的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她作上述表示。

  梁爱诗指出,要理解“一国两制”的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我们需要深入从其内涵出发,瞭解是怎样的文化孕育了这样的治理思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和平思想,从《论语》中的“以和为贵”,强调和谐、和睦、和平是处理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乃至国际关系的最高价值准则;到“和而不同”,承认差异、尊重多样性,强调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前提下追求和谐共生。

  梁爱诗说,回顾“一国两制”在香港实施的首25年,不难发现其确实展现出强烈的时代性。“一国两制”的提出,是为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即殖民统治下分离了155年的香港与祖国的统一,并考虑到其历史与现实情况,如何避免原有制度被连根拔起带来的震荡,防止殖民地终结时引起的暴乱、流血和革命,如何成功无缝交接,顺利回归,并让香港融入中央治理体系同时保留自身特色的宪制秩序。

  梁爱诗指出,“一国两制”的实施,使得香港、澳门继续保持着与国际社会的紧密联系,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香港、澳门凭借其国际化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金、技术和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香港、澳门也将中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向世界,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这种开放的发展模式,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开放性和前瞻性开放理念,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东方范例,鼓励各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