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投资仍具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投资结构中、基础设施投资仍然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基础设施投资不可持续。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过去基础设施投资是建立在两个基本假定基础之上,一些人认为城镇化必然会扩大城市的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城市在高速铁路车站规划建设过程中,修建许多高速铁路的车站。地方政府的想法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高速铁路经过地方可能会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中心地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交通设施。如果利用建设高速铁路车站的有利时机,修建高速铁路车站,今后可以解决城市交通枢纽问题。换句话说,许多城市之所以争先恐后修建高速铁路车站,目的不是为了服务于中国的高速铁路,而是把高速铁路作为城市内部交通的组成部分,通过兴建高速铁路车站,提前征收土地开发,确保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会出现第二次重复征收土地的问题。事实证明,这样的前瞻性假设是错误的。中国城镇化仍在进行中,城市的规模会发生变化。
但是,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城市化发展不会像预期的那样,带动城市规模扩张。许多高速铁路车站因为门可罗雀不得不长期关闭,数千万投资打水漂。以城市发展规模扩大为基本前提,建造大量的高速铁路车站,投资必然会造成严重亏损。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投资思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解决投资中出现的问题。第二个基本假定是,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会出现通货膨胀。这是世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既然通货膨胀必然会出现,那么,大举借债,可以有效地规避通货膨胀,充分利用通货膨胀减少自己债务负担。中西部地区许多地方政府在投资过程中,通过向国有商业银行借贷,扩大投资规模,希望出现通货膨胀,减轻自己的债务的压力。事实证明,这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的现象,在中国这样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出现。假如依靠通货膨胀预期,确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试图利用通货膨胀扩大投资,那么,最终必然会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到目前为止,一些经济学者仍然幻想着通货膨胀会使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金蝉脱壳。他们期待通货膨胀的出现,实现资产重新评估,从中获取巨额收益。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客观上导致我国一些企业特别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债务负担沉重。如果不从根本上破除通货膨胀预期,实事求是决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我国一些行业将会出现整体性崩溃。
另一方面,一些投资者并非没有预见到即将到来的价格调整。他们在选择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试图分散风险。譬如,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一些网络平台经营企业转行制造电动汽车,试图利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化解房地产和网络平台经营企业所面临的危机。但是,由于他们在投资的过程中忽视了行业发展规律,不瞭解技术发展的基本走向,盲目投资,试图以扩大投资规模实现后来居上,结果导致投资成本大幅度增加,投资效益不如预期。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新产业投资之所以失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根本不瞭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也不瞭解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首先,科学技术发展有自己的规律。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现代工业化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同时也让科学技术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一些既得利益者,为了阻碍新技术的应用,不惜高价购买专利,将其束之高阁,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维护自己的垄断利益。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柯达公司早已发明了数字照相技术,但是,柯达公司为了出售自己的胶卷,将自己的数字照相技术搁置起来,结果导致柯达公司在数字照相技术的冲击下彻底破产。
半导体技术诞生超过一个世纪。中国在半导体技术发展过程中,已经注意到集成电路的价值,并且投入大量资源从事集成电路的研发工作。不过,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由于中国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结果导致中国在集成电路特别是在高端芯片制造方面逐渐落后于发达国家。或许正是因为中国在半导体产业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当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高端芯片禁运政策,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端芯片制造设备时候,中国科研人员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生产出属于中国自己的高端芯片,并且迅速形成相对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
这些例子充分说明,科学技术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曾经掌握先进的技术,但是,中国之所以没有把先进的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忽视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要素。科学技术发展,既需要技术上的突破,同时也需要充分瞭解技术的核心内涵和发展规律。假如技术得不到广泛应用,那么,技术的研发就会缺乏必要的经费,技术的突破就会面临越来越大的阻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大对科学技术的研发投入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只是重视科学技术投入,而忽视了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忽视了市场化发展前景,那么,科学技术发展必然会半途而废。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市场换取技术”,实际上是利用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换取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现在看来,中国有必要重新考虑技术与市场的关系,尽可能以技术换市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慎重思考中国的投资体制,通过设立投资银行,简化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中国特色的风险投资机制,确保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不会出现断裂现象。
其次,产业发展同样有自身的规律。按照混沌科学理论,当某个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对较高的时候,该产品所包含的技术就会成为市场畅销技术。当年日本出现了不同制式的录像带,由于其中一种录像带的销售量相对较大,结果导致制作该录像带的电子设备成为市场主流产品。这个案例充分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非一往无前,而是歧路多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既要高度重视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又考虑到市场规模效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正确的方向。
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日本在新产业发展过程中,推出了自己的技术发展路线,试图通过开发氢气机车,占领新能源汽车国际市场。但是非常不幸,虽然日本企业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并且形成了知识产权体系,但是,由于日本市场规模狭小,美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发展电动汽车,没有推广氢气机车,结果导致日本投入巨额资金研制的氢气机车知识产权价值大幅度萎缩,日本汽车制造企业不得不低下头颅,宣布投入资金制造电动汽车。这个案例生动诠释了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如果拥有先进的技术,但是,却没有足够的市场规模,那么,先进的技术根本无法转化为生产力,为技术的拥有者创造利润。
总而言之,中国已经为投资者指明了投资的方向。在投资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科学技术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的内在内涵,大规模投资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正确的方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投资才不会出现严重的失误。中国希望海内外的投资者,在中国这个世界规模最大的投资和消费市场获得机会。中国希望所有投资都是有效投资,投资浪费的现象逐渐消失。
在中国投资结构中、基础设施投资仍然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基础设施投资不可持续。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过去基础设施投资是建立在两个基本假定基础之上,一些人认为城镇化必然会扩大城市的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城市在高速铁路车站规划建设过程中,修建许多高速铁路的车站。地方政府的想法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高速铁路经过地方可能会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中心地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交通设施。如果利用建设高速铁路车站的有利时机,修建高速铁路车站,今后可以解决城市交通枢纽问题。换句话说,许多城市之所以争先恐后修建高速铁路车站,目的不是为了服务于中国的高速铁路,而是把高速铁路作为城市内部交通的组成部分,通过兴建高速铁路车站,提前征收土地开发,确保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会出现第二次重复征收土地的问题。事实证明,这样的前瞻性假设是错误的。中国城镇化仍在进行中,城市的规模会发生变化。
但是,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城市化发展不会像预期的那样,带动城市规模扩张。许多高速铁路车站因为门可罗雀不得不长期关闭,数千万投资打水漂。以城市发展规模扩大为基本前提,建造大量的高速铁路车站,投资必然会造成严重亏损。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投资思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解决投资中出现的问题。第二个基本假定是,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会出现通货膨胀。这是世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既然通货膨胀必然会出现,那么,大举借债,可以有效地规避通货膨胀,充分利用通货膨胀减少自己债务负担。中西部地区许多地方政府在投资过程中,通过向国有商业银行借贷,扩大投资规模,希望出现通货膨胀,减轻自己的债务的压力。事实证明,这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的现象,在中国这样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出现。假如依靠通货膨胀预期,确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试图利用通货膨胀扩大投资,那么,最终必然会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到目前为止,一些经济学者仍然幻想着通货膨胀会使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金蝉脱壳。他们期待通货膨胀的出现,实现资产重新评估,从中获取巨额收益。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客观上导致我国一些企业特别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债务负担沉重。如果不从根本上破除通货膨胀预期,实事求是决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我国一些行业将会出现整体性崩溃。
另一方面,一些投资者并非没有预见到即将到来的价格调整。他们在选择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试图分散风险。譬如,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一些网络平台经营企业转行制造电动汽车,试图利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化解房地产和网络平台经营企业所面临的危机。但是,由于他们在投资的过程中忽视了行业发展规律,不瞭解技术发展的基本走向,盲目投资,试图以扩大投资规模实现后来居上,结果导致投资成本大幅度增加,投资效益不如预期。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新产业投资之所以失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根本不瞭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也不瞭解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首先,科学技术发展有自己的规律。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现代工业化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同时也让科学技术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一些既得利益者,为了阻碍新技术的应用,不惜高价购买专利,将其束之高阁,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维护自己的垄断利益。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柯达公司早已发明了数字照相技术,但是,柯达公司为了出售自己的胶卷,将自己的数字照相技术搁置起来,结果导致柯达公司在数字照相技术的冲击下彻底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