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美国腹地呼吁美中做伙伴不做对手

美国腹地中国协会举行“美中应做伙伴还是对手”线上研讨会

  中评社华盛顿2月24日电(记者余东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1月15日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友好团体欢迎晚宴上提出了一个处理中美关系的首要问题:“中美到底是对手,还是伙伴。这是一个根本的、也是管总的问题。”

  这在有志于推动美中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的人士中引发共鸣。被视为友好团体的美国腹地中国协会的三位负责人应邀参加了此次晚宴,他们至今对习近平的这个论断感受至深,呼吁美中两国应当做伙伴,而不是做对手。

  美国腹地中国协会(USHCA)日前举行主题为“我们是伙伴还是对手”的2024年美中关系前景线上研讨会。参加过旧金山晚宴的该会三位负责人霍顿、奎因和范敏,在美国专家董云裳的主持下,通过讲述自己现场与中国领导人互动的体验,感受到中方对于促进中美民间交流的重视,他们希望美中两国都能朝着做伙伴不做对手的方向努力搭桥铺路。

  USHCA董事会副主席、前美国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Susan Thornton)首先指出,从尼克松访华开始,领导人外交对美中关系一直极其重要。11月份的旧金山峰会取得了合作打击芬太尼、两军对话恢复、气候变化达共识、开始讨论人工智能风险等重要成果。因为两国领导人的坦率讨论和互释保证,台湾选举后台海没有出现危机。这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领导人外交。与此同时,公民外交也非常重要。

  在旧金山名流云集的200多人晚宴之前,习近平先与三十多位为中美友好做出贡献的“老朋友”和友好团体代表进行了小范围的会见和合影。霍顿、奎因、范敏在列,范敏还担任习近平与这些“老朋友”交谈的翻译。他们称自己本来支付不起昂贵的出席费,但他们被视为友好团体的代表而受到中方的邀请而出席,他们对此深感荣幸。

  USHCA战略顾问、美国前驻柬埔寨大使、前副助理国务卿奎因(Kenneth Quinn)表示,习近平在演讲中强调“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这是中方勾画对美政策的重大讯息。他认为,习近平早年下乡以及1985年访美等的个人经历对于塑造中国对美手法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习近平是中美关系中独特的领导人。

  USHCA主席、前密苏里州长霍顿(Bob Holden)指出,习近平想继续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希望能找出方式,建设有利于双方的沟通之桥。他的演讲考虑周到、深刻,聚焦于建设连接每个人未来的桥梁,为两国人民交往奠定基础。

  USHCA秘书长范敏表示,如今在美国依然倡导美中可以寻求共赢之路,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是少数派,但在晚宴现场,环顾周遭,才发现愿意促进美中友好并保持乐观的人还是不少。尤其是在小范围的会见中,她感受到了朋友间的信任感,发现习近平与“老朋友”的交谈非常亲切自如。由此她感受到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从事富有挑战性的人文交往促进工作的意义,且由此得到两国官方认可的荣幸。

  对于美国有人称中方近期做出友美姿态是树“假旗”,对中方姿态做出正面回应是幼稚的说法,霍顿让每个人去认真读读习近平旧金山演讲的原稿,认真体会和理解其中传递的讯息。他说,我们可以着眼于双赢形势,而不是以你赢我输的心态来建设人民交往的基础。机会已经在那里,关键是我们是否愿意坐下来,找到对双方都管用且能参与的办法。

  奎因指出,习近平的演讲每个字句一定都是经过精心斟酌的。习近平本来不是有绝对必要非来旧金山不可,但是他还是来了,见了拜登,又发表了这个演讲。中方就是想传达讯息:我们准备好做伙伴,我们做出了积极姿态,我们不想成为对手,这是我们的政策。中方担心美中正在成为对手,有可能导致重大冲突,因此习主席来这里发表了想做朋友和伙伴的表态。如果事情向坏的方面发展,不要怪罪我们。

  范敏表示,对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感到印象深刻。她认为,这代表着东方的哲学,也就是对事情顺乎自然,不必马上有答案。看半杯水是半空还是半满,关键是你自己怎么想。她认为,中方已经做好了对两种结果的准备。如果简单化地看待中方表现出的姿态,就很难理解,为何参加晚宴坐在习身边的是那些商业巨头们根本就不认识的人?而习显然很享受与这些“老朋友”相见。

  至于美国是否已经全民将中国视为对手,现在把中国当伙伴是否为时已晚,霍顿表示,做正确的事情从来就不会太晚。如果我们能建机会之桥,让双方经济社会都成功,真正的和平才有可能。战争经常是因为人们觉得自己被碾压或抛弃而产生的不安感导致的。

  曾长期担任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主席的奎因希望美中两个大国能够在应对全球共同挑战方面加强合作,尤其是事关未来25年全球100亿人的粮食安全。双方可以在帮助非洲修路、帮助非洲脱贫方面成为伙伴。农业应当成为美中合作的头号领域。

  董云裳表示,美国对华政策缺乏像中国那样的长期思维,四年一变,没有形成全国共识,就很难形成有效的对华政策。她相信,这种共识应当包括美中两个大国在很多领域可以成为合作伙伴,因为两国关系实际上密不可分。

  范敏指出,如果专注于安全领域,人们也许容易看见半杯空,但如果强调人文交往、农业合作,就能看见半杯满。我们应当推动未来两国关系的轨迹朝向积极的方向,应当在“盲目乐观”(pollyanna)和“偏执妄想”(paranoia)之间找到中间路线。

美国腹地中国协会举行“美中应做伙伴还是对手”线上研讨会

  中评社华盛顿2月24日电(记者余东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1月15日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友好团体欢迎晚宴上提出了一个处理中美关系的首要问题:“中美到底是对手,还是伙伴。这是一个根本的、也是管总的问题。”

  这在有志于推动美中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的人士中引发共鸣。被视为友好团体的美国腹地中国协会的三位负责人应邀参加了此次晚宴,他们至今对习近平的这个论断感受至深,呼吁美中两国应当做伙伴,而不是做对手。

  美国腹地中国协会(USHCA)日前举行主题为“我们是伙伴还是对手”的2024年美中关系前景线上研讨会。参加过旧金山晚宴的该会三位负责人霍顿、奎因和范敏,在美国专家董云裳的主持下,通过讲述自己现场与中国领导人互动的体验,感受到中方对于促进中美民间交流的重视,他们希望美中两国都能朝着做伙伴不做对手的方向努力搭桥铺路。

  USHCA董事会副主席、前美国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Susan Thornton)首先指出,从尼克松访华开始,领导人外交对美中关系一直极其重要。11月份的旧金山峰会取得了合作打击芬太尼、两军对话恢复、气候变化达共识、开始讨论人工智能风险等重要成果。因为两国领导人的坦率讨论和互释保证,台湾选举后台海没有出现危机。这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领导人外交。与此同时,公民外交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