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融安全挑战与欧盟打击金融犯罪立法

与中国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势头并行,欧盟推动数字欧元的决心也很坚定。

  中评社╱题:欧洲金融安全挑战与欧盟打击金融犯罪立法 作者:张屹(北京),法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助理研究员/区域国别研究博士后

  【摘要】与中国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势头相并行,欧盟推动数字欧元的决心也很坚定。由于欧盟部分成员国并不同属欧元区,完全实现数字欧元还将面临很大阻力,包括社会因素和国家安全因素。推进数字欧元,必然要面临移动终端支付系统的完善和监管,以及互联网安全体系的构建,这对于中资ICT企业、甚至美资企业都会带来挑战,欧盟数字欧元监管立法势必通过抬高网络通信、网络支付等相关领域的技术门槛和立法门槛,来维护欧盟和成员国的金融安全与数据安全。欧盟正通过数字欧元等一系列财政货币政策以及打击金融犯罪的立法手段来复苏欧盟营商环境、维护欧洲金融稳定。

  一、欧元区流动性过剩的根源与治理

  2023年上半年,美国、瑞士个别银行接连暴雷,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对银行业稳健性的担忧,欧洲银行股遭抛售,已抹平了年初以来涨幅。欧元区银行业风险性较大,当前欧元区银行整体表现较为稳健,但在经济放缓、持续加息、企业破产潮将至和信心危机等因素下也面临着盈利承压、信贷条件收紧、信用风险增加、融资成本上升及存款流失等风险。①

  欧元流动性过剩是长期量化宽松的结果。这一过程让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运行框架从稀缺储备制度(SRS)转向了充足储备制度(ARS)。若扭转这一态势,需欧洲央行采取量化紧缩政策,这对于消除通胀是必须的。财政调节也有助于在这一过程中减轻金融不稳定性所带来的风险。

  9月25日,欧洲议会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会(ECON)举办了对话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活动,并以此为基础做出了下半年欧洲金融市场相关研判。

  经过十余年的过度量化宽松政策以及其他温和型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欧洲各国中央银行史无前例的资产负债扩大化,也给各国央行带来了政策困境。由于货币流动性过剩,单一货币政策工具,例如开放市场短期利率被欧洲央行的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和长期利率借贷便利工具所补充。商业银行与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都在努力调整自身机制,以适应货币环境。

  稀缺储备制度较充足储备制度有更多优势,因此政策应向前者倾斜。然而,这要求对各国央行进行全面的资产减持,制定可行的方案以降低货币流动性。这对于实施成功的去通胀政策、实现降低通胀率至2%的目标也至关重要。

  此外,减少各国央行的证券持有(即QT:出售政府证券以缩小货币供应量)对于实现上述政策目标也是必要途径。在疫情期间实施的特殊借贷便利工具,也须终止使用。将各国央行的短期负债转换为长期负债,可以加快回归稀缺储备制度,当然在整个过程中,量化紧缩政策是不可替代的。

  欧洲央行此前以超低利率(有时甚至是负利率)将现金发放给银行,希望以此帮助提振经济。但在一连串大幅加息之后,商业银行现在可以把这些现金存回欧洲央行,赚取无风险的利润。为了打压商业银行收益,欧洲央行正在改变TLTRO规则。

  美国财长耶伦认为QT不会带来大的市场波动,然而反对的声音认为,QT并非QE的反面,也并不是如耶伦所言那样平常。一方面,随着QT加速推进,银行储备金下降,银行承担风险的意愿会下降,从而波及到市场整体流动性。另一方面,当储备金下降时,各国央行倾向于用其他资产来弥补储备金的损失,但如果每家央行同时将其资产转换为现金,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流动性问题,尽管如此,银行也会继续扩大信贷额度,以维持客户关系,对市场的冲击将是不言而喻的。这是全球央行的困境。只要欧洲货币市场仍未走出困境,对于外商企业投资环境将存在长期结构性影响。

  二、数字欧元推广与欧盟金融稳定性

  欧洲央行近几年的发展报告集中讨论了欧洲央行对于数字欧元的发展定位。最新的报告评估了欧洲央行本年度第四次发展报告以及欧盟委员会在2023年6月28日的提案。对此,欧洲议会经济政策委员会(ECON)还在2023年下半年发布了一份外部专家评审。

  日益普及的数字化支付方式不断减少对于银行纸质票据的应用,从而使得经营数字支付的私营企业逐步取代公共财政部门和商业银行的地位。这一趋势促使全球央行都在审视如何制定数字货币政策。在2020年10月,欧洲央行就发布了关于数字欧元的报告,2021年7月欧洲央行治理委员会启动了调查阶段,欧洲央行就调查四个阶段的报告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当前欧洲央行努力推广数字欧元以减少对欧元纸质钞票的使用,由于电子商务领域无需纸质钞票的支付,因此这一领域凸显了数字欧元的重要性。而实体店也在逐步普及电子化货币的使用。而所有现存电子化欧元的支付方式都以商业银行间的转移结算作为形式,即所谓“商业银行欧元”。最终,当前商家所获得的各种形式的欧元电子支付,都以消费者的“商业银行欧元”作为支付形式,而非来自欧洲央行的公共货币。

  2023年6月欧盟委员会制定了数字欧元立法计画,包括:建立数字欧元监管建议;数字欧元支付服务监管建议、非欧元区成员国支付监管建议、欧盟跨境支付第2021/1230号监管立法修正案建议;欧元钞票和硬币的法定货币监管建议。

  未来个人帐户管理还会面临从商业银行帐户向数字欧元帐户转换的问题,即欧洲央行所谓的“出账”和“入帐”,用户对此可选择人工作业或自动操作。而自动操作则意味着数字欧元支付行为在个人帐户的出入帐将通过数字欧元帐户在商业银行和个人数字帐户之间进行汇兑。

  与中国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势头相并行,欧盟推动数字欧元的决心也很坚定。由于欧盟部分成员国并不同属欧元区,完全实现数字欧元还将面临很大阻力,包括社会因素和国家安全因素。推进数字欧元,必然要面临移动终端支付系统的完善和监管,以及互联网安全体系的构建,这对于中资ICT企业、甚至美资企业都会带来挑战,欧盟数字欧元监管立法势必通过抬高网络通信、网络支付等相关领域的技术门槛和立法门槛,来维护欧盟和成员国的金融安全与数据安全。

  三、欧洲反洗钱公约与金融立法制度分析

  (一)欧洲反洗钱法律文献与欧洲跨国犯罪

  控制和追查国际恐怖组织、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从洗钱环节进行调查。②当今欧洲面临的跨国有组织犯罪、非法移民等一系列非传统安全问题,都亟需欧盟官方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从金融安全领域的反洗钱措施入手,必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

  对当代国际法意义上的洗钱行为进行定义的,以及反洗钱政策依据的标准,几乎都建立在1990年金融特别行动工作组FAFT的40项建议的基础之上,或直接以“FAFT建议”为依据。1991年欧盟理事会通过《关于防止以洗钱为目的利用金融系统的理事会第91/308/EEC号指令》(即《欧盟反洗钱指令》),在此基础上,欧洲理事会又于1993年通过了至今尚有重要影响力的《关于清洗、搜查、扣押和没收犯罪收益的公约》(即《欧洲反洗钱公约》,又称《斯特拉斯堡公约》)。

  当今国际社会洗钱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化整为零”,名目繁多的金融工具和服务项目则为化整为零的洗钱方法提供了有效的掩饰途径,从而将巨额犯罪收益先拆分为小笔银行存款或债权形式,利用各国银行监管规则中的起点金额进行多次转移和清洗,已成为跨国洗钱主要手段。③洗钱活动的另一隐秘手段是藉助各国、各地区的招商引资,通过外来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犯罪资金的漂白。国际社会已将工作重点从以往的控制贩毒走私等洗钱犯罪活动转移到全球金融系统控制恐怖分子的资产和资金。④作为下游犯罪的洗钱犯罪,可能的上游犯罪越是辐射面广,则控制和没收犯罪收益的能力越是强大,越能够为落实反洗钱刑事政策创造更好条件。

  1991年6月欧盟理事会《关于防止利用金融系统洗钱的指令》肯定了没收财产这一刑罚方式的存在意义,认为通过没收作为反洗钱措施是打击对欧盟成员国社会构成特殊威胁的犯罪活动的有效方法之一。1990年法国国会制定《金融机构参与反贩毒资金清洗法》,1993年德国制定《反洗钱法》,1994年英国《1993年反洗钱法令》生效,1997年瑞士制定《联邦预防金融机构洗钱法》,同年芬兰制定《洗钱预防和侦查法》。英国对洗钱犯罪的定罪较少,虽设有严密反洗钱司法体系,专门设立了“金融服务与市场法庭”,但实际执行判罚中主要以罚金形式。德国、比利时、瑞士等国,也是以罚金、没收为主要执行方式,名义上设定的监禁或有期徒刑则形同虚设。

  (二)欧洲司法机制演变进程中的贸易合作因素

  1.司法体系的内在张力

  在英国脱欧的大背景下,欧洲金融监管体系与反洗钱合作都面临巨大考验,作为脱欧协议中的另一个问题凸显出来。英国脱欧协议在服务贸易、金融等领域虽无法完全享受共同大市场的权利,但将努力通过规则、监管框架的协调来实现深度合作。英国工党在脱欧之前,一直采取“建设性模糊”的立场,提出是否支持脱欧协议的六项标准,即:人员流动、与欧盟合作关系、国家安全与跨国犯罪、工人权利和就业、各地区利益、享有当前共同大市场内部所有利益等六方面。⑤当考察英国法律体系和法国法律体系之间的关系时,无论是在规范层面还是在制度层面,几乎难以找到一致的要素能把两组规范和法律制度看做一个更大整体的组成部分,尽管两者确实偶有关联。如果放在更宽的视角,欧洲大陆法系的司法传统对于金融监管体系必然有其自身惯性,如何与注重经验、判例的英国司法体系形成同质化监管制度,还将面临漫长道路。

  欧共体贸易机制作为影响过欧洲历史上的有效机制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欧共体共同香蕉进口政策以前,义大利对从非欧共体国家进口的香蕉征收消费税。随着欧共体贸易机制的过渡性作用,贸易壁垒进一步被打破。

  2.欧洲司法机构的制度变革

  据欧洲警察署估计,欧盟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中有0.7%~1.28%涉及可疑金融活动。洗钱活动主要涉及腐败、武器和人口贩运、贩毒、逃税、欺诈、恐怖主义融资和其他影响欧盟公民日常生活的非法活动。欧盟对其内部的非法资金采取零容忍态度,制定了坚实的反洗钱和打击恐怖主义融资政策框架,坚定地致力于在欧盟内部和全球范围内打击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⑥然而这一系列的政策目标还需要欧盟在立法层面不断地完善和跟进。

  《布鲁塞尔公约》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这种单一司法系统的结构关系,国际法学者对于《布鲁塞尔公约》给予过高度评价,认为其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国宪法规定的“最低联系”检验。以《布鲁塞尔公约》为代表的布鲁塞尔判决体系,以及《欧洲社会宪章》、《欧洲安全与合作调解和仲裁公约》、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的《欧共体条约》共同作为里程碑推动着欧洲司法合作机制的演进和变革。在司法机构的结构关系上推进变革,有可能从个别国家的内部改革逐渐推广和影响整个欧盟的司法体系,这将会对欧洲反洗钱公约和未来治理金融犯罪问题带来制度上的支撑。

  此外,欧洲名目繁多的司法机构中尚有一些类似于“僵尸组织”的司法机构,例如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调解院、瓦勒他机制的调解程序,这些机制对于解决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投资、全球金融安全问题恐已力不从心、捉襟见肘。未来的改革如何推陈出新、实现制度突破,依然存在诸多制度上的挑战。

  注释:

  ①益言:近期欧元区银行业风险初步研判[J],中国货币市场.2023.05:10.

  ②[加]克利斯·马泽尔:《洗钱》,赵苏苏译,群众出版社,2006:129.

  ③陈浩然,反洗钱法律文献比较与解析[M],复旦大学出版社p19.

  ④郭建安、王立宪、严军兴主编:《国外反洗钱法律法规汇编》[M],法律出版社2004:185.

  ⑤王展鹏、夏添,“脱欧”僵局、政治博弈与英国政治转型[J],当代世界,2019,1

  ⑥崔秋灏,欧盟反洗钱和打击恐怖主义融资刑事政策[J],现代世界警察,2023.6:50.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4年1月号,总第313期,P43-46)

与中国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势头并行,欧盟推动数字欧元的决心也很坚定。

  中评社╱题:欧洲金融安全挑战与欧盟打击金融犯罪立法 作者:张屹(北京),法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助理研究员/区域国别研究博士后

  【摘要】与中国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势头相并行,欧盟推动数字欧元的决心也很坚定。由于欧盟部分成员国并不同属欧元区,完全实现数字欧元还将面临很大阻力,包括社会因素和国家安全因素。推进数字欧元,必然要面临移动终端支付系统的完善和监管,以及互联网安全体系的构建,这对于中资ICT企业、甚至美资企业都会带来挑战,欧盟数字欧元监管立法势必通过抬高网络通信、网络支付等相关领域的技术门槛和立法门槛,来维护欧盟和成员国的金融安全与数据安全。欧盟正通过数字欧元等一系列财政货币政策以及打击金融犯罪的立法手段来复苏欧盟营商环境、维护欧洲金融稳定。

  一、欧元区流动性过剩的根源与治理

  2023年上半年,美国、瑞士个别银行接连暴雷,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对银行业稳健性的担忧,欧洲银行股遭抛售,已抹平了年初以来涨幅。欧元区银行业风险性较大,当前欧元区银行整体表现较为稳健,但在经济放缓、持续加息、企业破产潮将至和信心危机等因素下也面临着盈利承压、信贷条件收紧、信用风险增加、融资成本上升及存款流失等风险。①

  欧元流动性过剩是长期量化宽松的结果。这一过程让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运行框架从稀缺储备制度(SRS)转向了充足储备制度(ARS)。若扭转这一态势,需欧洲央行采取量化紧缩政策,这对于消除通胀是必须的。财政调节也有助于在这一过程中减轻金融不稳定性所带来的风险。

  9月25日,欧洲议会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会(ECON)举办了对话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活动,并以此为基础做出了下半年欧洲金融市场相关研判。

  经过十余年的过度量化宽松政策以及其他温和型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欧洲各国中央银行史无前例的资产负债扩大化,也给各国央行带来了政策困境。由于货币流动性过剩,单一货币政策工具,例如开放市场短期利率被欧洲央行的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和长期利率借贷便利工具所补充。商业银行与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都在努力调整自身机制,以适应货币环境。

  稀缺储备制度较充足储备制度有更多优势,因此政策应向前者倾斜。然而,这要求对各国央行进行全面的资产减持,制定可行的方案以降低货币流动性。这对于实施成功的去通胀政策、实现降低通胀率至2%的目标也至关重要。

  此外,减少各国央行的证券持有(即QT:出售政府证券以缩小货币供应量)对于实现上述政策目标也是必要途径。在疫情期间实施的特殊借贷便利工具,也须终止使用。将各国央行的短期负债转换为长期负债,可以加快回归稀缺储备制度,当然在整个过程中,量化紧缩政策是不可替代的。

  欧洲央行此前以超低利率(有时甚至是负利率)将现金发放给银行,希望以此帮助提振经济。但在一连串大幅加息之后,商业银行现在可以把这些现金存回欧洲央行,赚取无风险的利润。为了打压商业银行收益,欧洲央行正在改变TLTRO规则。

  美国财长耶伦认为QT不会带来大的市场波动,然而反对的声音认为,QT并非QE的反面,也并不是如耶伦所言那样平常。一方面,随着QT加速推进,银行储备金下降,银行承担风险的意愿会下降,从而波及到市场整体流动性。另一方面,当储备金下降时,各国央行倾向于用其他资产来弥补储备金的损失,但如果每家央行同时将其资产转换为现金,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流动性问题,尽管如此,银行也会继续扩大信贷额度,以维持客户关系,对市场的冲击将是不言而喻的。这是全球央行的困境。只要欧洲货币市场仍未走出困境,对于外商企业投资环境将存在长期结构性影响。

  二、数字欧元推广与欧盟金融稳定性

  欧洲央行近几年的发展报告集中讨论了欧洲央行对于数字欧元的发展定位。最新的报告评估了欧洲央行本年度第四次发展报告以及欧盟委员会在2023年6月28日的提案。对此,欧洲议会经济政策委员会(ECON)还在2023年下半年发布了一份外部专家评审。

  日益普及的数字化支付方式不断减少对于银行纸质票据的应用,从而使得经营数字支付的私营企业逐步取代公共财政部门和商业银行的地位。这一趋势促使全球央行都在审视如何制定数字货币政策。在2020年10月,欧洲央行就发布了关于数字欧元的报告,2021年7月欧洲央行治理委员会启动了调查阶段,欧洲央行就调查四个阶段的报告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当前欧洲央行努力推广数字欧元以减少对欧元纸质钞票的使用,由于电子商务领域无需纸质钞票的支付,因此这一领域凸显了数字欧元的重要性。而实体店也在逐步普及电子化货币的使用。而所有现存电子化欧元的支付方式都以商业银行间的转移结算作为形式,即所谓“商业银行欧元”。最终,当前商家所获得的各种形式的欧元电子支付,都以消费者的“商业银行欧元”作为支付形式,而非来自欧洲央行的公共货币。

  2023年6月欧盟委员会制定了数字欧元立法计画,包括:建立数字欧元监管建议;数字欧元支付服务监管建议、非欧元区成员国支付监管建议、欧盟跨境支付第2021/1230号监管立法修正案建议;欧元钞票和硬币的法定货币监管建议。

  未来个人帐户管理还会面临从商业银行帐户向数字欧元帐户转换的问题,即欧洲央行所谓的“出账”和“入帐”,用户对此可选择人工作业或自动操作。而自动操作则意味着数字欧元支付行为在个人帐户的出入帐将通过数字欧元帐户在商业银行和个人数字帐户之间进行汇兑。

  与中国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势头相并行,欧盟推动数字欧元的决心也很坚定。由于欧盟部分成员国并不同属欧元区,完全实现数字欧元还将面临很大阻力,包括社会因素和国家安全因素。推进数字欧元,必然要面临移动终端支付系统的完善和监管,以及互联网安全体系的构建,这对于中资ICT企业、甚至美资企业都会带来挑战,欧盟数字欧元监管立法势必通过抬高网络通信、网络支付等相关领域的技术门槛和立法门槛,来维护欧盟和成员国的金融安全与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