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中华文明活在所有中华同胞的灵魂里
中评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 海涵)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日前在第九届中华文化论坛上作主题演讲,他表示,中华文明至今活在中华十五亿同胞包括港澳台与侨胞的灵魂里、选择里、生活方式与习俗里。
王蒙表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化发展,已经创造了全新的历史。这表明在走向发展与现代化的道路的时候,中国的态度是坚决与勇敢的,是善于学习和创造,善于汲取拿来,同时能够消化与结合本国优良的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传统、保持清醒与智慧的。
王蒙指出,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够面对与应对克服现代化发展带来的发展中国家的认同危机、带来的社会矛盾、贫富差距、众声喧哗、政治不稳定,带来的一定程度的西方化浪潮。尤其是改革开放近四十多年以来,中国能够在急剧发展的同时,保持稳定,保持传统,同时实现本国文化与社会运作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王蒙指出,中华文明与文化传统的载体,包括各种文化遗址、废墟、建筑、文物、典籍,这些是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宝藏。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文化载体也包括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同胞、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实践。中华文明至今活在中华十五亿同胞包括港澳台与侨胞的灵魂里、选择里、生活方式与习俗里。诸如重德、忠义、勤俭、艰苦奋斗、耐心长性、重视家庭、厚道、劝学、中庸、和谐的观念,颠扑不破地表现于我们的生活实践中。我们珍视我们的博物馆藏品,但我们强调的传统文化主要不是博物藏品,而是活的传统、传统的活力。
王蒙也表示,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吾道一以贯之”“天下定于一”“天得一以清”等儒道名言,表现了中华文明传统的整体性与凝聚力、整合力。可以说这是中华传统数千年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历久弥新、延续发展的看家本领。
王蒙说,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端是修齐治平,经世致用的实践性,另一端则是道、天道的无所不有、无所不在、终极眷注、终极价值、终极功能。中庸之道是追求和谐、平衡、共存、最大公约数的一种文明,是一种用协商、互补、互动、对话,求同存异,求同化异,实现文化民主的追求。
他就此,中国的仁义道德,中国的中庸之道以及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统一性、创造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的弘扬与现代化,进退得当,有可能是人类与中国文明史的新的契机、新的可能性,也是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新的丰富、充实与发展。
中评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 海涵)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日前在第九届中华文化论坛上作主题演讲,他表示,中华文明至今活在中华十五亿同胞包括港澳台与侨胞的灵魂里、选择里、生活方式与习俗里。
王蒙表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化发展,已经创造了全新的历史。这表明在走向发展与现代化的道路的时候,中国的态度是坚决与勇敢的,是善于学习和创造,善于汲取拿来,同时能够消化与结合本国优良的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传统、保持清醒与智慧的。
王蒙指出,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够面对与应对克服现代化发展带来的发展中国家的认同危机、带来的社会矛盾、贫富差距、众声喧哗、政治不稳定,带来的一定程度的西方化浪潮。尤其是改革开放近四十多年以来,中国能够在急剧发展的同时,保持稳定,保持传统,同时实现本国文化与社会运作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