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李莎语中评:台对陆配不友善 缺合理尊重

嫁来台湾已6年即将符合取得台湾身份证资格的陆配张李莎。(中评社 卢诚辉摄)

  中评社新竹4月1日电(记者 卢诚辉)针对陆配取得台湾身分证6年改4年议题,嫁来台湾已6年即将符合取得台湾身份证资格的陆配张李莎接受中评社访问认为,陆配入籍是否缩短年限根本不是重点,而是台湾现行规定对陆配不太友善,无法再吸引到新世代陆配来台湾生活发展。陆配父母来台定居规定要70岁以上才能申请,且因每年仅开放60个名额,所以申请后还要再等很多年才有机会真实来台依亲定居,根本不像绿营说的陆配或依亲家人取得台湾身分证后,就能投票改变台湾政治版图的说法。

  张李莎,浙江宁波人,广东汕头大学英文系毕业,2015年交换学生来台就读铭传大学桃园分校,认识台籍男友,两人在2018年结婚后来台定居,今年即将届满6年,下半年即可取得台湾身分证,现在在台湾的大学重读一年级。

  张李莎表示,陆配的重点不是缩短年限取得身分证的问题,而是长期居住在台湾陆配的权益问题,像她原想在台湾设立公司,但在征询会计师事务所后却得到否定的答案,因为公司负责人必须具有台湾籍,或是资本额要够大才行。

  另外,像是婚后购置房产也让张李莎感受到不平等待遇,她说,2019年和丈夫一起购置房产,头期款她明明有出资,贷款也有帮忙分担缴款,但夫妻却无法一起登记为房产所有权人,只因她还未能入籍,所以房产只能登记在丈夫名下,这也让她觉得非常不公平。她认识已拿到台湾身分证的陆配大多也只是为了能够保障自己合法权益、或想在事业上有更大发展,并不像外界所说单单只是为了台湾福利才要领身分证。   张李莎指出,陆配依亲议题也让台湾社会有许多误解,目前陆配在台湾的群体已近40万人,但根据台湾现行规定,陆配的父母要年满70岁后才能申请来台依亲定居,且每年却只开放约60个名额,所以通常申请后还要等很多年才能真正到台湾依亲定居。目前她的父母用探亲资格来台,在台湾就诊须全程自费。但现在不少陆配父母在大陆的生活条件也很不错,有社会医保和商业医疗保险的话,就医开销压力没有那么大,所以对陆配均可无限制带大陆父母来台使用健保就医的传言让她很受伤,觉得是在制造群体分裂。

  她说,过去大陆经济条件较差,陆配给外界的刻板印象是弱势族群,因此经常感受到歧视待遇。像她2022年要申请在台长期居留证的时候,移民署就派专员来家访,想确认她和丈夫是否为真实婚姻且有同居事实。当时移民署专员竟要她打开衣柜拍照,但因衣柜内有许多个人贴身衣物,她并不想让陌生人看见个人隐私,且明明梳妆台上有很多她个人使用的化妆与护肤用品,家中墙上也挂有她和丈夫的合照,当时她身兼社区管委会委员,电梯里有许多社区文件也都有她的名字,这些都可以充分佐证她和丈夫有同居事实。

  张李莎认为,明明她在台湾和丈夫有这么多精彩的生活足迹可以分享,婚姻生活却被移民署粗鲁的限缩为男女私密,让她觉得在台湾没有得到合理的尊重。

  目前没有生育计划的张李莎强调,未来若要申请台湾身分证时,移民署可能还会再次进行家访。就她所知,有陆配就跟她一样因为没有孩子,在家访时被特别询问为何没有生育?这也是很荒谬的事情!因为夫妻是否生育是个人意愿或计划,像台湾很多夫妻也都没有生育,但为何陆配却要承受这种歧视?   张李莎表示,台湾现行许多规定对陆配、外配一样不友善,与其争取缩短身分证年限,不如能够推出新政策欢迎配偶先在台湾定居下来,抛开政治纷争,好好生活。现在老一代陆配已经拿到身分证的不再关心这个议题,而她身边现在年纪相仿的年轻陆配在台湾定居的很少,工作生活圈都长期在大陆或海外。这些人不符合拿身分证条件、自没有缩短身分证领取年限的需求。

  她指出,以台湾现行法规,大陆配偶需要在台湾每年停留至少183天,连续4年后才可申请长期居留证。在领取到长期居留证前期,就算有共同出资购置房产,但配偶不幸离世,有出资事实的陆配居然无法继承房产,这也是很荒谬的事。陆配在台湾定居的首要目的是成家立业,不仅只有政治考量,她认为政客应该多关心陆配日常生活权益,而不是将所有需求笼统成6改4的呼吁。

  张李莎说,因为台湾目前只承认大陆100多所大学的学历,采认名册停留在2016年至今没有扩充,而拥有学士学位的她只能用高中毕业证书去申请重念大学,诸多有高学历的陆配也面临相同问题,但迄今无人关注。陆配想在台湾定居发展却关卡重重,现有的政治人物无法更新到新时代陆配的需求,让她志愿学习法律,以便未来在台湾从政,改变现况。

嫁来台湾已6年即将符合取得台湾身份证资格的陆配张李莎。(中评社 卢诚辉摄)

  中评社新竹4月1日电(记者 卢诚辉)针对陆配取得台湾身分证6年改4年议题,嫁来台湾已6年即将符合取得台湾身份证资格的陆配张李莎接受中评社访问认为,陆配入籍是否缩短年限根本不是重点,而是台湾现行规定对陆配不太友善,无法再吸引到新世代陆配来台湾生活发展。陆配父母来台定居规定要70岁以上才能申请,且因每年仅开放60个名额,所以申请后还要再等很多年才有机会真实来台依亲定居,根本不像绿营说的陆配或依亲家人取得台湾身分证后,就能投票改变台湾政治版图的说法。

  张李莎,浙江宁波人,广东汕头大学英文系毕业,2015年交换学生来台就读铭传大学桃园分校,认识台籍男友,两人在2018年结婚后来台定居,今年即将届满6年,下半年即可取得台湾身分证,现在在台湾的大学重读一年级。

  张李莎表示,陆配的重点不是缩短年限取得身分证的问题,而是长期居住在台湾陆配的权益问题,像她原想在台湾设立公司,但在征询会计师事务所后却得到否定的答案,因为公司负责人必须具有台湾籍,或是资本额要够大才行。

  另外,像是婚后购置房产也让张李莎感受到不平等待遇,她说,2019年和丈夫一起购置房产,头期款她明明有出资,贷款也有帮忙分担缴款,但夫妻却无法一起登记为房产所有权人,只因她还未能入籍,所以房产只能登记在丈夫名下,这也让她觉得非常不公平。她认识已拿到台湾身分证的陆配大多也只是为了能够保障自己合法权益、或想在事业上有更大发展,并不像外界所说单单只是为了台湾福利才要领身分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