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在香港举行

大会现场(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香港6月8日电(记者卢哲)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博鳌亚洲论坛联合主办的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2025年香港会议,一连两日(6月6日及7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论坛7日举行全体大会,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主持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兼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大会主席何厚铧、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芬兰前总理兼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大会荣誉主席Esko Aho、斯洛文尼亚前总统Danilo Türk、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刘光源,以及泰国前副总理兼外交部长Don Pramudwinai分别致辞,为紧接举行的香港专场论坛揭开序幕。

  香港会议以“科技引领未来 创新驱动转型”为主题,吸引约八百名来自海内外的顶尖专家、学者和政经领袖云集香港,深入交流意见和分享经验,探讨如何善用香港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开拓环球创科合作。香港特区政府表示,大会首次选址香港举办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充分肯定香港高度国际化的优势,以及作为联通国家与世界双向平台的重要角色。

  在7日举行的全体大会上,何厚铧致辞表示,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科技创新应服务于人类福祉,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共建创新规则、共享发展成果、共育创新人才。科技创新需要超越地域与制度的边界,发达国家应与发展中国家携手缩小“数字鸿沟”,通过技术转移、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等方式,助力全球南方国家提升创新能力,实现共同繁荣。

  他提到,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地,正以“深圳—香港—广州”全球第二的科技集群为引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大湾区的创新密度和协同效应已成为国际标杆、开放合作与协调创新的典范。大湾区的发展实践深刻诠释了“开放合作是科技创新的必由之路”。香港的金融与科研资源、深圳的产业转化能力、珠三角的先进制造基础,以及澳门联通葡语国家的独特优势,共同构建创新全链条生态。期待大湾区能为亚洲乃至全球科技治理贡献智慧。

  李家超在全体大会致辞表示,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是唯一同时集中国优势和世界优势于一身的国际城市,法治传统源远流长,正全力发挥大学教育世界前列、知识产权保障稳健等优势,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大会主席何厚铧(中评社 卢哲摄)

  李家超表示,世界正处于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转捩点,人工智能与医疗科技的融合不再只是工具,更正引领人类迈向全新的发展时代。创新的蓬勃发展必须植根于国际合作。知识、人才和思想的交流应保持开放与自由,无分国界、无设壁垒、无关税障碍。香港作为多边主义和基于规则的全球经济的长期拥护者,致力于推动政府、商界及学术机构之间建立合作。李家超强调,香港会继续倡导自由贸易、经济开放及跨境投资,确保技术成为合作的桥梁而非壁垒。

  潘基文在全体大会上发表视频致辞表示,技术发展不能放任自流,必须赋予其明确的目的。技术与创新必须成为构建更加包容、公平、可持续与繁荣未来的催化剂。其核心目的简单而崇高:为善、为人类、为可持续发展。而国际合作在此至关重要。

  潘基文表示,我们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培育开放、公平、包容的技术与创新生态。这需要加强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及三方合作,切实提升发展中国家在STI领域的能力建设和获取渠道。同时,需要国际、区域、国家层面以及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强化对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全球治理框架。

  张军表示,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2025年香港会议的主题是“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转型”。当今世界,百年变局正加速演进,全球力量格局加快重组,世界经济也在加快转型调整。科技创新是引领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也是重塑世界发展格局的关键变量。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工程等前沿领域的革命性突破,为世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中国等亚洲和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同时,科技创新并非一片坦途,面临技术壁垒高筑、数字鸿沟扩大、全球治理体系滞后等深层次挑战。最近一个时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有了新的发展,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及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严重破坏了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环境,带来多重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这次香港会议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Esko Aho表示,芬兰自身的发展经验和人类历史都表明,技术创新是应对挑战、推动发展、促进繁荣的根本途径。七十年代,世界经济陷入滞胀,悲观情绪弥漫。罗马俱乐部发布报告,认为地球资源(石油、淡水)存在物理极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具有不可逆性,提出“增长极限论”。但事实证明,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增长是可以突破“极限”的,人类的发展也是可以持续的。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主持大会(中评社 卢哲摄)

  Danilo Türk表示,联合国将于今年11月召开世界社会发展峰会。如何利用新兴技术和人工智能造福人类,是此次峰会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应致力于促进更加包容、更加公正的社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提高更多、更好的教育、医疗、就业机会。要结合各国实际,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诉求。要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挑战,打造共同未来。

  刘光源表示,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一系列措施推动创新。现今,香港创新科技产业发展速度空前。这次会议体现了全世界寻求科学进步、推动全球合作的共同愿望。刘光源分享了三点看法。一是引领科技发展潮流,凝聚创新向善共识。二是发挥香港独特优势,运用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全球合作,确保科技进步惠及全人类。

  Don Pramudwinai在发言中指出,未来几十年,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深刻影响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技术是双刃剑,技术越先进,破坏性越强。人类必须未雨绸缪,对技术“向恶”的一面予以遏制。他建议,在联合国框架下建立类似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人工智能治理机制,或缔结类似于“核不扩散条约(NPT)”的人工智能公约,在不影响创新和应用的前下,确保人工智能不被滥用。

  在随后举行的以“发挥内联外通优势 拓展环球创科合作”为主题的香港专场论坛,由香港不同领域的知名专家及政商领袖参与,包括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香港科技园公司董事局主席查毅超、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陈祖恒、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陈家齐、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李泽湘,以及英硅智能(Insilico Medicine)董事局主席、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Alex Zhavoronkov,共同探讨香港如何充分发挥其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促进“政、产、学、研、投”的高效协作,以推动环球创科合作及发展。

大会现场(中评社 卢哲摄)

  孙东在香港专场致辞时表示,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巩固本地科研实力、加快研发成果转化及推动科技产业发展,以发展一个全面、涵盖上、中、下游的创科生态链,并促进“政、产、学、研、投”的相互协作,让突破转化为影响力,把概念实践为全球的解决方案。孙东表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与新田科技城,即将成为重大发展引擎,为海内外创新者缔造空前机遇。“全球创科界请注意:香港是您开拓内地及亚洲广阔市场的理想门户。”孙东说,香港不仅是全球创科的参与者,更是变革的催化剂、协作的促成者、进步的推动者、发展的价值创造者。

  据悉,会议举办了十场分会论坛、前沿对话及圆桌会议,邀得多位重量级嘉宾,包括前外国元首和领导人、国际组织高级代表、本地和海内外知名科学家和大学学者、企业和初创公司创办人、以及各国青年领袖,就全球科技治理、可持续发展、创新集群、生命科学、未来出行、人工智能、量子技术、金融创新、青年领导力等议题分享真知灼见,为促进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及全球治理贡献智慧。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中评社 卢哲摄)

大会现场(中评社 卢哲摄)

芬兰前总理兼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大会荣誉主席Esko Aho(中评社 卢哲摄)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视频致辞(中评社 卢哲摄)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Danilo Türk(中评社 卢哲摄)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刘光源(中评社 卢哲摄)

大会现场(中评社 卢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