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观察:从三点看施政报告及港府务实沟通
中评社香港11月2日电(记者卢哲)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0月25日发表《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在随后的近一周时间内,李家超及其政府团队分别通过赴立法会回应议员、召开记者会、接受电台电视台及报章访问等方式,进一步详解施政报告的政策立意和施政方向。笔者观察,作为本届政府第二份施政报告,港府在制定、讲解和沟通上都更加务实和有效。
首先,报告覆盖面广、内容详尽,展现政府关切。此次李家超宣读了施政报告全文,约三万五千字;施政报告宣读时间长达三个半小时,刷新时长纪录。
李家超在施政报告公布前后,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为准备这份《施政报告》,用了约三个月进行谘询,举行了40多场谘询会,走访了社区,收到超过8700份意见书。李家超强调对各界意见的重视,并表示自己要求团队对每个意见都很用心地研究,希望尽量去覆盖不同的范围,尽量把所有范围都照顾好。正如其在报告中所说,此份《施政报告》有过去一年施政的巩固部分,有更深更广的内容,更有新领域和新方向,是其对香港未来的展望和承诺,是一份属于每一位市民的《施政报告》。
因此,今年的施政报告事无巨细,报告字数比去年多(今年约35000字,去年约31000字)报告里有新政策,也有延续去年、但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的政策。外界有评论认为这份报告很详细、涉及到方方面面。笔者认为,这也体现本届政府期望展现对各方面问题“一视同仁”的重视,通过特首详细宣读政策方向——而不是只宣读简略提纲版本——以回应社会不同界别的关切。从现时的反馈来看,许多界别都表示特首回应了自己的关注点,这对于凝聚社会共识、团结合作、展现特区政府“肯做事”“在做事”的良好形象,无疑有积极作用。
其次,行政立法氛围和谐,为推动施政提供底气和信心。
今年《施政报告》封面沿用绿色。而早在施政报告宣读前两日,李家超就在社交平台表示,宣读施政报告当天,他与政府团队将一同穿戴由香港知专设计学院(HKDI)师生携手设计制作的绿色领带和领巾。他认为此举可突出政府团队的“队形”及团结精神,更可借此鼓励社会为青年制造更多机会,发挥创意,尽展所长。25日当天,众官员划一穿着绿色领带和领巾突显“队形”。而立法会内也有多位立法会议员在衣着上巧妙地加入绿色元素,以表支持。
在26日的《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立法会答问会上,多位议员也直接表达了对施政报告的支持。颜汶羽议员说:“特首,昨日你宣布会建造集体运输系统后,很多九龙东和启德的居民都向我表示,经过长久的研究,(项目)终于“上马”。他们都称赞你“议而有决,决而有行”、“为民生敢担当”。”陈颖欣议员说:“感谢行政长官从善如流,接纳了我们工联会超过30项建议,这是一份非常全面的《施政报告》,“医”食住行再加国安,样样都有。……所以也想在此为行政长官和你的团队“点一个赞”。”林琳议员说:“多谢特首今年提出很多鼓励生育的政策,我代表很多想做爸爸妈妈的年轻人多谢特首,尤其是公布了“派利是”的方案。”陈沛良议员说:“特首,我十分欢迎新一份《施政报告》。整体来说,我认为这一份《施政报告》是一份务实、求进、有所突破的报告。同时,这份报告亦是广纳了社情民意,当中提到一些相关的措施,我都觉得是极具针对性。”
笔者认为,无论是从“仪式感”还是政策回应及解析上,行政立法双方都显示了较为和谐的团结态度。对于下一步推动施政报告落实可谓良好开局。
第三,政府尽力寻求多种方式和渠道对焦点问题进行沟通、讲解。
笔者观察,施政报告之后的一周内,特首及各司局长都通过不同场合尽力回应舆论关注。无论是面向立法会议员、传媒、论坛对话、电台市民电话连线等等,各级官员逻辑都较为清晰,能对焦点问题进行正向讲解。
其中最受关注的有两个议题。第一是楼市“减辣”问题。施政报告公布了楼市“减辣”措施,多位官员都在不同场合,一再解释、强调调整辣招的目的——强调“减辣”旨在推动市场的流动性,楼价仍要由市场决定。摆正了政府宏观政策与市场规律的关系。
第二是鼓励生育问题。为鼓励生育、缔造有利育儿环境,施政报告宣布向新生婴儿发放一笔过2万元的现金奖励,同时有优先选居屋及增扣税额等鼓励政策。其中“两万现金奖励”成为热点。官员在各种场合及时回应了社会对于“两万够不够”的讨论,分别都坚持强调了鼓励生育措施有多个方面,2万元鼓励金额只是其中一项。并强调所有措施是要让社会瞭解政策导向。笔者认为,相关讲解较成功地把舆论焦点带回政府目的,没有让舆论跑偏,总体讨论仍保持在“正面”评价,说明解说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总体来看,笔者认为,正如李家超政府在上任之初强调的,政策解说与政策制定一样非常重要。本届政府关注并作出改善,相信对政策执行能起到正面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评社香港11月2日电(记者卢哲)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0月25日发表《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在随后的近一周时间内,李家超及其政府团队分别通过赴立法会回应议员、召开记者会、接受电台电视台及报章访问等方式,进一步详解施政报告的政策立意和施政方向。笔者观察,作为本届政府第二份施政报告,港府在制定、讲解和沟通上都更加务实和有效。
首先,报告覆盖面广、内容详尽,展现政府关切。此次李家超宣读了施政报告全文,约三万五千字;施政报告宣读时间长达三个半小时,刷新时长纪录。
李家超在施政报告公布前后,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为准备这份《施政报告》,用了约三个月进行谘询,举行了40多场谘询会,走访了社区,收到超过8700份意见书。李家超强调对各界意见的重视,并表示自己要求团队对每个意见都很用心地研究,希望尽量去覆盖不同的范围,尽量把所有范围都照顾好。正如其在报告中所说,此份《施政报告》有过去一年施政的巩固部分,有更深更广的内容,更有新领域和新方向,是其对香港未来的展望和承诺,是一份属于每一位市民的《施政报告》。
因此,今年的施政报告事无巨细,报告字数比去年多(今年约35000字,去年约31000字)报告里有新政策,也有延续去年、但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的政策。外界有评论认为这份报告很详细、涉及到方方面面。笔者认为,这也体现本届政府期望展现对各方面问题“一视同仁”的重视,通过特首详细宣读政策方向——而不是只宣读简略提纲版本——以回应社会不同界别的关切。从现时的反馈来看,许多界别都表示特首回应了自己的关注点,这对于凝聚社会共识、团结合作、展现特区政府“肯做事”“在做事”的良好形象,无疑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