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队-2021”论坛新武器亮点多
中评社北京8月27日电/俄罗斯于8月22日至28日在莫斯科举办“军队-2021”国际军事技术论坛。相比去年,今年主会场展览面积增加2700平方米,并增加网络视频、在线互动和虚拟现实等手段对全球观众直播。来自全球115个国家的1457家企业携28043件产品参展,其中诸多新式武器吸人眼球。
立足实战研发
今年,代表俄军事科技实力的T-14“阿玛塔”主战坦克、苏-57E战斗机、“凯曼”号两栖攻击舰等均悉数亮相。近年在外贸市场广受关注的“猎户座-E”无人机和BK-16高速突击艇也以新技术状态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由“俄罗斯技术”公司研制的一款新型保护弹(Poctex)。当装甲车受到导弹威胁时,通过发射该弹形成干扰幕墙,可“致盲”敌精确制导系统,可全天候使用,并有效防御美欧第二、第三代精确制导系统,极大提升装甲车的战场生存能力。目前,已有6个国家有购买意向。
在众多武器装备中,俄罗斯特种机械工程设计局的“产品305E”型(E标识出口型)多用途导弹引人注目。其不仅在室外展出,还在室内卡-52“短吻鳄”武装直升机旁配合弹药展示。该导弹射程14.5千米(后期升级版最大射程100千米)、导弹重105千克、战斗部重25千克,卡-52、米-28NM等武装直升机均可挂载使用。该导弹采用惯性制导模式,可自动搜寻和识别目标进行摧毁。据悉,米-28NM武装直升机可挂载8枚该导弹,火力相当于一架空军苏-25强击机。美《陆军新闻》刊文称:“如果俄军数据属实,美军需要调整野战防空和近距离空中支援战术。”
近年来,地区冲突的实战经验促使俄军不断改进升级原有装备。卡拉什尼科夫公司首次公开的缩短版PPK-20冲锋枪正是为飞行员设计的武器。该枪改善枪械人机工程学,缩短枪管尺寸,整枪长度仅41厘米,可放置在战机弹射座椅上。俄《祖国武库》主编维克托·穆拉霍夫斯基力荐此枪:“在敌区紧急降落后,该枪将大大增加飞行员生还机会。”
论坛还展示如“铠甲-S1M”防空系统、获得大额订单的“乌兰-14”机器人等根据实战经验升级改造的武器装备。近年来,俄军依靠实战改进武器装备,促进部队训法和战法革新的同时,也提升了新时期部队作战能力。
民用装备抢眼
俄罗斯一直以来积极制定“民参军”政策,最大限度地利用民用科研生产力量为国防服务,打造军用与民用产品双向互惠的国防工业综合体。本届论坛就有不少民用装备十分抢眼。
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研发的生命探测仪,通过X光检测胸部运动和呼吸频率搜索地震等灾难幸存者。该设备仅重5千克,便于携带,有效探测深度可达25米。据媒体披露,该设备被俄陆军视为城市巷战的可行性辅助装备,将有利于反恐作战时搜索隐藏的恐怖分子。
俄“军队”论坛自2015年设立以来,随着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与国际军事比赛一起成为俄罗斯新军事技术装备对外展示的绝佳窗口,也成为俄对外军售的重要平台。特别是今年展出的多项针对实战研发改进的武器装备,预计将大幅增加俄罗斯出口订单。
来源:中国国防报
中评社北京8月27日电/俄罗斯于8月22日至28日在莫斯科举办“军队-2021”国际军事技术论坛。相比去年,今年主会场展览面积增加2700平方米,并增加网络视频、在线互动和虚拟现实等手段对全球观众直播。来自全球115个国家的1457家企业携28043件产品参展,其中诸多新式武器吸人眼球。
立足实战研发
今年,代表俄军事科技实力的T-14“阿玛塔”主战坦克、苏-57E战斗机、“凯曼”号两栖攻击舰等均悉数亮相。近年在外贸市场广受关注的“猎户座-E”无人机和BK-16高速突击艇也以新技术状态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由“俄罗斯技术”公司研制的一款新型保护弹(Poctex)。当装甲车受到导弹威胁时,通过发射该弹形成干扰幕墙,可“致盲”敌精确制导系统,可全天候使用,并有效防御美欧第二、第三代精确制导系统,极大提升装甲车的战场生存能力。目前,已有6个国家有购买意向。
在众多武器装备中,俄罗斯特种机械工程设计局的“产品305E”型(E标识出口型)多用途导弹引人注目。其不仅在室外展出,还在室内卡-52“短吻鳄”武装直升机旁配合弹药展示。该导弹射程14.5千米(后期升级版最大射程100千米)、导弹重105千克、战斗部重25千克,卡-52、米-28NM等武装直升机均可挂载使用。该导弹采用惯性制导模式,可自动搜寻和识别目标进行摧毁。据悉,米-28NM武装直升机可挂载8枚该导弹,火力相当于一架空军苏-25强击机。美《陆军新闻》刊文称:“如果俄军数据属实,美军需要调整野战防空和近距离空中支援战术。”
近年来,地区冲突的实战经验促使俄军不断改进升级原有装备。卡拉什尼科夫公司首次公开的缩短版PPK-20冲锋枪正是为飞行员设计的武器。该枪改善枪械人机工程学,缩短枪管尺寸,整枪长度仅41厘米,可放置在战机弹射座椅上。俄《祖国武库》主编维克托·穆拉霍夫斯基力荐此枪:“在敌区紧急降落后,该枪将大大增加飞行员生还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