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媒体人访开封府 包青天受欢迎
中评社开封10月25日电(记者 卢哲)由河南省台办主办的2023“最美河南”两岸媒体联合采访活动23日走进开封府,“游开封府品位大宋文化,拜包龙图领略人间正气”。两岸媒体人除了被千年府衙的厚重历史与典故吸引外,还被“包青天”的互动表演吸引,纷纷热情邀请“包大人”合照。有台湾媒体人兴奋表示,包青天的故事耳熟能详,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一,也是两岸共同的集体记忆,“能亲身来开封府,像回应一种情意结”。
“开封府”为北宋时期天下首府,威名驰誉天下;包龙图扶正祛邪,刚直不阿的美名传于古今。一曲“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令人荡气回肠,遐思神往。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中,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都曾潜龙在此,先后有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苏颂、蔡襄、宗泽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在此任职,不仅在此树立、弘扬了“公生明”,“清、慎、勤”的道德正气,也在此形成了以“廉正刚毅”为鲜明特色的开封府衙文化。开封府也因此而深入民心,名垂青史,成为四海闻名的中国古代官衙。
开封府位于七朝古都开封市的包公湖畔,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进入开封府,第二道门为仪门,仪门在北宋时期称礼仪之门。中国自古是泱泱天朝礼仪之邦,这个地方是提供当时的一些官员和客人暂时休息和整理衣冠衣帽的地方。仪门右侧有一白皮鼓,名为鸣冤鼓。过去蒙冤的百姓要击鸣冤鼓,递交状纸,开封府的长官就可升堂审案。左侧的一面铜锣,名为开道锣,过去官员出行需鸣锣开道,以使让百姓可以及时回避。以厅事为主的院落是开封府的核心部分,在院子正中树立有一块巨石,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南阳独山玉石,同时也是一块戒石,正面刻有“公生明”三个大字。
在开封府内最高的楼宇是“清心楼”。北宋初年,因为开封府要负责全东京城的防火任务,为了及早发现火情,于是就在府内搭了一座很高的暸望台。后来,开封府又把它扩建成了一座既能暸望火情,又能供官员和国宾们浏览东京街市风光的楼阁。这座楼高32米多,造型非常独特,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看到的都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幅飞檐重重、俊俏挺拔、富丽华贵的美景。
采访团参观当日是重阳节,开封府游客流量巨大,场内空地基本上都站满人群。现在在开封府,游客不仅能看到丰富的文史资料、脍炙人口的故事传奇,还能欣赏到《开衙迎宾》、《铡美案》、《铡赵王》、《榜前捉婿》精彩的大型实景剧目。扮演包拯的演员在节目结束之后,会预留时间与游客互动。采访团内的台湾记者提出“希望与包大人合影”,“包大人”立刻热情应允,多位来自两岸的媒体人都得到了满意的合影。有资深台湾媒体人对中评社记者表示,“一来开封我就想到那首‘开封有个包青天’的歌曲,当年这部电视剧播出的时候可以说万人空巷”。她说,“包青天的故事已经是中华经典之一,当年的电视剧更是两岸共同的集体记忆。能亲身来开封府看看、能看到包青天,好像是回应一种情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