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东杰语中评:如何重建两岸稳定的楼地板?

蔡东杰

  中评社台中3月22日电(记者 方敬为)214金门撞船事件导致金厦水域紧张,大陆方面否定金门存在所谓“禁、限制水域”,打破默契。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特聘教授蔡东杰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大陆方面形塑“海峡新常态”的举措其实是推进的过程,自两岸关系螺旋向下就开始了,并非渔船事件后才发生,相关事件只是推波助澜,若无法善了,两岸其他惯例都有被打破的可能。

  蔡东杰,政治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中兴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前瞻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政治研究所终身特聘教授、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日韩总合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并担任中华当代两岸学术交流协会理事长等职。

  214撞船事件引起金厦水域紧张,大陆方面并宣布,台湾所划定的金门周边“禁、限制水域”不存在,大陆海警15日更首度进入“禁、限制水域”巡航,改变海峡常态,后续效应各界关注。

  蔡东杰表示,严格来说,大陆形塑海峡新常态的举措从2017年就开始了,当大陆方面的军事行动逐渐跨越“海峡中线”,进入台湾的防空识别区(ADIZ)后,再加上北京方面公开否认“海峡中线”的存在,自那时起,新常态就已经开始形塑,并非因为金门渔船事件后才开始形塑某种新常态。   他说,从前年大陆官方公开宣布没有“海峡中线”之后,新常态就一直在形成当中。因此,过去两岸维持某种平衡稳定的默契,现在看来已经不存在。这是凸显两岸之间存在所谓恶性螺旋的关系。包括“海峡中线”被打破,以及这次金门的“禁、限制水域线”被抹除,都是大陆扩张战略范围的相关部署。

  蔡东杰提到,当大陆方面持续改变两岸常态,台湾方面的压力也会逐渐上升。过去即便两岸关系不好,但如果台海之间过去某种稳定的基础或者默契仍存在,基本上还可以维持区域稳定,也就是仍有所谓的“楼地板”撑住两岸关系。那新常态代表着大陆方面打算把“楼地板”抽离,稳定利基丧失后,未来没有人会知道两岸关系会坏到什么程度,这就是目前“新常态”的结果。

  他说,这个新常态的特征是两岸关系没有下限,因为过去有“楼地板”给双方盘旋,会在底线附近找到重新向上的共识。现在两岸关系最大的挑战是在没有“楼地板”的情况下不断下沉,这是新常态最大的特征。   蔡东杰说明,这也暗示着,两岸之间再也没有所谓的稳定默契或惯例可言。虽然双方都不会立即打破底线,但既然“楼地板”已被抽离,过去几十年来维系两岸和平的所有惯例,现在基本上都不能视为惯例,因为只要再有突发事件发生,惯例就可能被打破,过去30年维系两岸和平的所有惯例皆然,只是等待时间情境或者某种状况发生而已。

  蔡东杰说,这也凸显出大陆对台湾有一定程度的压力。虽然严格来说这种新常态对大陆也不见得有利,可是台湾会承受更大的压力。换句话说,大陆在抽离“楼地板”之后,未必不想重建,只是前提在于,台湾必须妥协才有可能。目前压力主要在台湾,要如何回应、如何重建维持两岸稳定的“楼地板”?是目前台湾的执政当局必须做出的决定。

蔡东杰

  中评社台中3月22日电(记者 方敬为)214金门撞船事件导致金厦水域紧张,大陆方面否定金门存在所谓“禁、限制水域”,打破默契。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特聘教授蔡东杰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大陆方面形塑“海峡新常态”的举措其实是推进的过程,自两岸关系螺旋向下就开始了,并非渔船事件后才发生,相关事件只是推波助澜,若无法善了,两岸其他惯例都有被打破的可能。

  蔡东杰,政治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中兴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前瞻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政治研究所终身特聘教授、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日韩总合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并担任中华当代两岸学术交流协会理事长等职。

  214撞船事件引起金厦水域紧张,大陆方面并宣布,台湾所划定的金门周边“禁、限制水域”不存在,大陆海警15日更首度进入“禁、限制水域”巡航,改变海峡常态,后续效应各界关注。

  蔡东杰表示,严格来说,大陆形塑海峡新常态的举措从2017年就开始了,当大陆方面的军事行动逐渐跨越“海峡中线”,进入台湾的防空识别区(ADIZ)后,再加上北京方面公开否认“海峡中线”的存在,自那时起,新常态就已经开始形塑,并非因为金门渔船事件后才开始形塑某种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