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发展小型无人机
将仿生技术运用到小型无人机
仿生无人机,指模仿借鉴自然生物的飞行方式和控制体系及运用微系统控制学等技术手段研制的人造飞行器。主要是通过仿生优化无人机的设计外形及内在结构以提高飞行性能,进而增强无人机的环境适应性,这些要素是未来无人机研发的重要方向。
在俄罗斯“军队-2019”防务论坛上,俄罗斯军队展示了一架外形酷似“雪鸮”的新型军用仿生侦察无人机。德国费斯托公司研发生产的“仿生蝴蝶”无人机也是一款仿生无人机,拥有蝴蝶一样轻盈的外形,并且能够展现成群结队的蝴蝶一起飞舞的效果,进而迷惑敌人进行作战。随着部分国家深入研发小型仿生无人机、投入大量资金时,美国也加快对小型无人机的改进和升级。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航空机器人与控制实验室发布了一款号称是“世界最先进的扑翼/蝙蝠无人机”,该无人机的部分零件通过3D打印而成,总重92克,飞行起来酷似一只蝙蝠,能够完成数据的搜集和传输,使得端外人员依托其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除此之外,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发布了一款3D打印扑翼无人机Robo-Raven。其采用了市场上就可以购买到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续航时间10到15分钟。这款无人机可以搭配单兵作战使用,有效对目标区域实施侦察。美国将仿生技术运用到小型无人机上,提升了其无人机在侦察时的隐蔽性,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美军的作战效率。
国外相关专家表示,如果仿生无人机被投入未来战场配合执行跟踪定位、精确打击等任务,面对它们与一般昆虫外形和飞行状态几乎一致的特点,当前战场上的通用雷达或其他侦察手段很难作出准确判断,它们将会对敌防空进行有效打击。
仿生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这种技术的运用,将会使小型无人机的隐蔽性优势进一步扩大,更有利于小型无人机顺利完成侦察、打击等作战任务。仿生技术带来的性能提升,使小型无人机在战场上能够胜任更加重要的角色。
小型无人机战场作战优势显着
美国空军目前面临着预算紧缩和人力资源减少的问题,小型无人机拥有价格低廉等特点,可以替代传统中等飞行高度的飞行器,并且具有很长的生命周期。另外,与MQ-1或MQ-9等大型无人机相比,小型无人机在成本造价、空中打击和侦察搜索方面优势明显。
空中打击方面。美国空军杂志报道,美国中央司令部警告说:“驻中东美军目前仍然难以防御来自小型民用无人机造成的武装袭扰。美国国防部需要加倍努力以克服这种持续性威胁。”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肯尼思·麦肯齐表示,这种无人机具有易组装、体型较小等特点,一般导弹难以对这类小型无人机进行打击。如果采取常规打击,那么就需要花费高昂的成本。
侦察搜索方面。美国陆军认为,小型无人机在未来战场上大有可为,小队士兵可用它来搜寻藏匿在林地中的狙击手,标记安全的前进路线,为部队寻找必要的掩护以及对敌军重要目标进行标定。小队指挥官也可以用它来搜寻掉队的小队成员,反之走丢的士兵也可以通过放飞无人机来通报他的确切位置。
综合以上种种小型无人机在未来战场上的优势以及近期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之间的战争中无人机展现出来的强大潜力,小型无人机在美军未来无人机系统发展趋势中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分阶段推进小型无人机研发
美国军队从战争中获得经验,着眼世界小型无人机技术态势,计划发展实用型小型无人机。该战略将小型无人机研究工作分为近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
2016年,美国空军在国防部会议中心正式发布美国空军未来20 年小型无人机系统(SUAS)路线图——《2016-2036 年小型无人机系统发展计划》,期望构建横跨航空、太空、网空三大作战领域的小型无人机作战系统。美国空军主管情报侦察监视工作的副参谋长罗伯特·奥托中将表示,小型无人机系统将会成为空军情报侦察监视的基础。美国军队将继续努力为小型无人机提供资金、采购和场地,并优先开发小型无人机特性,确保在中、远期将最有能力的系统部署给作战人员。
从2024到2028年,美国军队将专注于改进已部署的小型无人机。提高其在特殊环境下的作战能力。在偏僻恶劣的环境下,特别是在区域拒止与反介入等环境,提升其应对和航行能力。美国军队将开发新技术,使得小型无人机能够长时间续航,应对多种作战任务。减少小型无人机“高起”、搜集、分析和传递情报闭环的时间,提升军方决策效率。在各个任务集合的跨领域整合,扩大或弥补需求缺口。
从2029到2035年,将全面开发和整合新兴技术,使小型无人机编队现代化,无缝促进跨域机动,以支持功能齐全的多域作战部队。多域作战的形式主要体现在作战领域的多维空间拓展、作战要素的高度融合、指挥体制向高效扁平延伸及技术装备的整合创新发展。小型无人机与其他军种平台的一体化将会使跨域作战的设想更具可行性。
美军当前在无人机领域的研究重点已经转移到小型化和技术化的方向上,这也间接说明了无人机小型化和技术化的重要战略意义。
来源:人民网
将仿生技术运用到小型无人机
仿生无人机,指模仿借鉴自然生物的飞行方式和控制体系及运用微系统控制学等技术手段研制的人造飞行器。主要是通过仿生优化无人机的设计外形及内在结构以提高飞行性能,进而增强无人机的环境适应性,这些要素是未来无人机研发的重要方向。
在俄罗斯“军队-2019”防务论坛上,俄罗斯军队展示了一架外形酷似“雪鸮”的新型军用仿生侦察无人机。德国费斯托公司研发生产的“仿生蝴蝶”无人机也是一款仿生无人机,拥有蝴蝶一样轻盈的外形,并且能够展现成群结队的蝴蝶一起飞舞的效果,进而迷惑敌人进行作战。随着部分国家深入研发小型仿生无人机、投入大量资金时,美国也加快对小型无人机的改进和升级。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航空机器人与控制实验室发布了一款号称是“世界最先进的扑翼/蝙蝠无人机”,该无人机的部分零件通过3D打印而成,总重92克,飞行起来酷似一只蝙蝠,能够完成数据的搜集和传输,使得端外人员依托其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除此之外,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发布了一款3D打印扑翼无人机Robo-Raven。其采用了市场上就可以购买到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续航时间10到15分钟。这款无人机可以搭配单兵作战使用,有效对目标区域实施侦察。美国将仿生技术运用到小型无人机上,提升了其无人机在侦察时的隐蔽性,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美军的作战效率。
国外相关专家表示,如果仿生无人机被投入未来战场配合执行跟踪定位、精确打击等任务,面对它们与一般昆虫外形和飞行状态几乎一致的特点,当前战场上的通用雷达或其他侦察手段很难作出准确判断,它们将会对敌防空进行有效打击。
仿生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这种技术的运用,将会使小型无人机的隐蔽性优势进一步扩大,更有利于小型无人机顺利完成侦察、打击等作战任务。仿生技术带来的性能提升,使小型无人机在战场上能够胜任更加重要的角色。
小型无人机战场作战优势显着
美国空军目前面临着预算紧缩和人力资源减少的问题,小型无人机拥有价格低廉等特点,可以替代传统中等飞行高度的飞行器,并且具有很长的生命周期。另外,与MQ-1或MQ-9等大型无人机相比,小型无人机在成本造价、空中打击和侦察搜索方面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