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特写:中国画虎第一村的振兴与传承

被称为“中国画虎第一村”的王公庄村(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民权10月23日电(记者卢哲)2023“最美河南”两岸媒体采访团一行21日来到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实地走访被称为“中国画虎第一村”的王公庄村。在这座享誉海内外、人人会画虎的“画家之村”,两岸媒体人从村民对画作的风格、内容及营销方式的坚守、兼容与变迁,看到艺术与乡村建设的传承与振兴。

  “中国画虎第一村”——河南省民权县王公庄地处豫鲁两省结合部,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内有900多人从事绘画和相关产业,拥有中国美协会员2人,省级美协会员73人,市、县级美协会员200多人,绘画经纪人56人;成立了民权县王公庄画虎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注册有“民权虎”、“王公庄”、“王公庄画虎村”、“中原虎”、“华夏虎”等商标。绘画作品突出以虎为题材的工笔画,兼画山水仕女虫鱼等,绘画作品丰富,小到三尺虎首,大到丈二的五福图,甚至几十米的百虎、千虎长卷。

  王公庄绘画作品不仅在国内知名,而且还多次出国分别在孟加拉国、德国、瑞士、意大利及日本、韩国进行了展出,为推动中国文化传播更好走向世界贡献积极力量。90%以上的绘画作品以销定产。40%的作品出口到日本、孟加拉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中国画虎第一村”和“民权虎”品牌,已经以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迅速在海内外蜚声远扬。

两岸媒体人走访被称为“中国画虎第一村”的王公庄村(中评社 卢哲摄)

  当天,采访团首先来到王建民画虎艺术馆。被誉为王公庄村“四大虎王”之一的农民画家王建民对记者介绍,自己从16岁开始正式学画,后来逐渐对画虎艺术产生兴趣。他的“老虎画”从刚开始卖几块钱,到后来卖到数千元甚至数万元。生意越做越大、生活越来越好。在王建民等人带动下,王公庄村的许多村民开始拜师学艺。随着更多年轻人加入“画虎”行业,逐渐开拓出了一条“致富路”。

  就在“60后”王建民画虎艺术馆的对面,是“80后”画家赵全喜的家兼艺术馆。与王建民笔下的虎素净立体、威风凛凛的风格不同,赵全喜家里展出的画作颜色要浓亮很多,更特别的是,他笔下的虎除了传统形象之外,还有很多“卖萌”及“混搭”等等的时尚因素。

  赵全喜对中评社记者说,村里虽然画虎的人很多,但每家的风格都不一样,可以各自开拓自己擅长的领域。“我的创作就是看中现在年轻人的喜好,加了一些新的元素”。而总体上全村又齐心协力,共同探索、打造艺术传承和乡村振兴探索的新路径。

王公庄村(中评社 卢哲摄)

  在赵全喜家的二楼,有一间直播设备齐全的画室,赵全喜不定期在此直播,“直播的内容有时候是现场作画,要向观众展示我们的画作是真实自己创作绘画的,而不是电脑绘制。有时候是展示一系列已完成的画作,观众可以直接下单购买。”作为第二批从事画虎的村民,赵全喜介绍说,“我们通过直播平台打开销路,现在全村从事相关产业的账号粉丝总量已达四、五千万。”

  据介绍,王公庄村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共同致富”的理念,实施“公司+村委会+项目+村民入股”的综合性发展模式,并成立乡村事业部,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体式发展,不断为推动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径。如今,王公庄“画虎村”已成为发展文旅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十大书画村”、“全国十佳魅力乡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河南省创客示范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多项殊荣。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与乡村振兴的探索与成就,在王建民、赵全喜们的身上标上了亮眼的注脚。

   

两岸媒体人来到王公庄村(中评社 卢哲摄)

王公庄村(中评社 卢哲摄)

王公庄村(中评社 卢哲摄)

采访团首先来到王建民画虎艺术馆(中评社 卢哲摄)

王建民向两岸媒体人介绍其画作(中评社 卢哲摄)

采访团在王建民画虎艺术馆(中评社 卢哲摄)

王建民向两岸媒体人介绍其画作(中评社 卢哲摄)

王建民画虎艺术馆(中评社 卢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