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深度:仇长根论两岸风险与危机
中评社香港1月29日电(作者 仇长根)日前,华东师大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仇长根,应邀在上海图书馆作了题为《台湾地区“大选”后的岛内政局与两岸关系》的报告,详细回答了这些问题:“国民党为何三连败?”“蓝白合为何会破局?”“民进党这么烂为何胜出?”并对选后的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走势作了预判,就大陆对台湾地区选举的政治定位作了深度解读。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台湾地区选举史上八年施政“政党轮替”的惯例首次被打破,其内、外原因,错综复杂,相当诡谲。
仇长根分析,一是,蓝营确定候选人犯了“战略性”错误。侯虽曾高票当选新北市长,但并不等于能够在全台吸票。党内初选厮杀,郭台铭反弹,联暑后退选,但心结未解,等于“鱼死网破”。选战操盘多驾“马车”,协调肯定不畅难“到位”。“政治金童”赵少康“临危受命”,战斗极强,但时间不够多。中产阶级“经济蓝、知识蓝、菁英蓝”不满的是,侯与朱立伦、韩国瑜三人都市长任内选大位,“吃碗内、看碗外”。
二是,绿营操弄“假民调”至蓝白合破局。蓝未确定侯参选时,亲绿机构民调侯均领先。确定侯参选后赖反超最高达43.4%,侯排柯后变“老三”。“四脚督”情况下排列顺序仍为赖、柯、侯、郭,显然有绿“灌水”,目的“一箭双雕”,鼓励柯参选到底破坏蓝白合;鼓动郭“独立”参选分裂蓝营。蓝白阵营都有人质疑“假名调”,可笑的是柯相信,呛声“潮水退了就知道谁没穿裤子”。选前十天不能公布民调,民众党网路、抖音仍传播柯领先,欺骗了不少中间选民和年轻人。当然,柯最担心蓝白合被蓝吃掉,同时个性固执强势决定,不甘当副手屈居老二。
三是,绿营炒作“大陆介选”巩固基本盘。“抹红”对手是“中共同路人”有“红色指导”,煽动“反中仇中”。“绿色恐怖”收押转挺侯的屏东县议长周典论,约谈赴陆旅游村里长、旅行社,炒作“五月天事件”,造谣大陆要求艺人表态支持“一中”。选前4天将大陆发射的“卫星”英文标示为“飞弹”,拉响所谓“国家级警报”,恐吓选民。
四是,美国技术性“介选”助绿。绿八年施政迎合、配合美国对华战略,去年AIT主席罗森伯格3次赴台与蓝绿白候选人见面。选前一个月拜登批准3亿美元对台军售;批准《2024财年国防授权法案》。选前3天白宫宣布选后派代表访台。表面看美国没有明确支持某个候选人,事实上让选民感觉美国并不排斥绿营继续施政。
仇长根认为,一是,民进党施政的民意基础仅四成。赖萧配获558万票得票率40%、侯康配获467万票33.5%、柯盈配获369万票26.5%。而且,60%希望“下架民进党”的主流民意因蓝白合破局,才让赖“渔翁得利”。
二是,民进党失去“立院”最大党地位。总席次113席中蓝获52席、绿获51席、白获8席、无党籍2席。政党票选举蓝获476万34.58%、绿498万36.16%、白304万22.07%、无党99万7.19%。“立院”三党不过半,朝小野大,未来四年民进党施政将难以控制住局面。
三是,过去蓝绿对决现恐变“三色”恶斗。尤其“立院”席次,绿比上届减少10席,蓝比上届增14席,白比上届增3席。“三党鼎立”格局势必会造成政局翻天覆地,势必给民进党施政带来困扰,赖清德势必成弱势领导人。
仇长根认为,国民党连续12年在野,重返执政难度越来越高。一是,党内至今无驾驭全域的“领军”人物。这次选举,国民党不团结“四分五裂”的老毛病有所改进。但地方势力盘根错节,派系内斗、权争随时可能浮出。党变选战机器,政客为选票不惜“拿香跟拜”。
二是,在“加护病房”疗伤未见效,还需彻底“脱胎换骨”。百年老店、百万老党,党员剩37万,其中40岁以下仅占3.16%,得不到年轻人认可。党内“中生代”早就强烈呼吁改革,但始终不见实质性大动作。
三是,面临民进党“白色恐怖”,必然继续遭到追杀。日前国民党欣裕台、中投公司股权共156亿新台币被没收。眼下正推动罢免侯友宜新北市长(340万选民的四分之一约85万即可),在在显示国民党的危机。
仇长根认为,民众党站上第三大党位置能撑多久有待观察。一是“柯P”现象在台湾政坛兴起令社会关注。柯从医30年,做了8年市长,自称成立不到五年的民众党是“小草党”。柯首次参选即获得369万票,跌破众人眼睛。政党票拿下304万,比上届翻倍。二是,在蓝绿两党夹击下民众党能否发展壮大是个问号。拥有3.2万党员,其中21-40岁占57%,41-60占37%,主要吸收青年票。但打选战只有“空军”网路优势,没有“陆军”地方组织,况且党内也有杂音,靠柯一人撑着,能否壮大?能撑多久?三是,小党最终难逃“边缘化、泡沫化”的命运。柯自立门户,看似“不蓝不绿”,说短一点未来四年可能会继续成长。柯也自称是“会进化”的政治人,表态“义无反顾”再拼2028大选。但长远看,小党生存空间有限。伴随着台湾政党政治发展,民众党想取得大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首先看蓝、绿、白三党两岸政策走向。仇长根分析,一是,民进党势必继续坚持“台独”党纲,拒绝“九二共识”。赖选前称“中华民国(宪法)是灾难”,选后抛“中华民国宪政体制”,多次讲到会沿续“蔡英文路线”,不难看出“台独”立场相当顽固。所谓“要重启对话”完全是说谎,跟美国施压也有关。二是,国民党仍坚持所谓“一中各表”“宪法各表”的立场。选举中提及“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反对“一国两制”。这些表述有选票考虑,但难掩其政治主张。本质上表露“拒统拖统”。三是,民众党暂无“稳定、完整、清晰、成熟”的两岸政策。白基因里本无“统一”两字,柯自称“本质深绿”,几次选举的确靠绿“灌水”起家,积累了政治资本。柯从表述“两岸一家亲”到“互相认识、互相瞭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谅解”。竞选中提出“文化一中”已有,“经济一中”可谈,“政治一中”搁置。显然,这三个层次“一中”,是选举逼出来的,选票因素居多。
其次看赖“台独”本质决定两岸“不确定性”因素仍高。仇长根分析,一是,赖萧“双独配”无法“缓和”两岸关系。可以预见,民进党坚持“反中、抗中、仇中”立场,将继续以“切香肠”方式推动“台独”分裂活动,继续走所谓“议会外交”路子寻求拓展空间。当然,迫于大陆威慑和美国压力,赖只能游走于“红线”边缘,不敢肆意妄为,轻举妄动。二是,蓝白对绿“监督、制衡”的能力有限。在野党或许在某些“民生议题”上有合作,但蓝白两党“政治立场、价值观、决策行为、追逐利益方式”等不同,很难做到“蓝白合”,这已有大选和“立院”龙头选举两个先例为证。整体研判,国民党盲点是:自恃比民进党有能力处理两岸关系,为的是获取更多选票;民众党的盲点是:自恃比蓝绿不那么极端,在两岸之间可以左右逢缘,目的也为获得选民支援,壮大白色力量。三是,未来四年台海乌云罩顶或波涛汹涌值得警惕。不必听蓝绿白参选人的“选举语言”,看民进党的本质是“亲美抗陆”“倚美谋独”;国民党是“亲美和陆”“倚美拒统”。民众党选前柯记者会承诺,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与“两岸关系条例处理两岸问题”,对“统独”含糊其词,且说话出尔反尔,没有定力。
第五,台湾问题走向“危险与危机”边缘,中美需“建护栏”,“防失控”。但如果美国误判局势继续插手台湾问题恐导致灾难。
仇长根认为,一是,中美关系“阶段性”缓和并未改变美国“以台制华”战略。中美关系“阶段性”缓和与中美“结构性”矛盾(对抗)是两码事。去年旧金山“习拜会”,双方希望进一步强化“建护栏”“防失控”,以免发生意外。但美国“以台制华”战略不放弃,台海仍然容易擦枪走火。
三是,未来中美关系在“低位稳定”与“努力管控”中徘徊。全球最大政治风险谘询公司“欧亚集团”,将赖与泽连斯基、内塔尼亚胡并列为“美国最危险朋友”。日前美台海专家任雪丽表达,她不担心赖会迈向“正式台独”,担心美国某些人鼓动甚至逼迫赖“台独”。事实上只要美不放弃“以台制华”战略,加上民进党坚持“倚美谋独”,台海就不得安宁。
第六,国际社会关注这次台湾选举“前所未有”,多国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需要准确理解大陆对台“总体方略”。
仇长根解读,一是,看国台办、外交部、国防部对台湾选举的政治定性:2024 年台湾选举是“地区性”选举;民进党施政并不代表台湾主流民意;台湾地区性选举属于中国地区事务;台湾选举结果改变不了一个中国的事实。《人民日报》署名(钟声)文章、国安部署名“安平”文章,对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重申“一个中国”原则表示肯定,同时警告个别国家停止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
三是,大陆对台“总体方略”不会因台湾地区选举而轻易改变。“总体方略”的决策高瞻远瞻,系列对台既定方针政策经过深思熟虑,不会因岛内政党政治的一次演变而改变。特别是,依《反分裂国家法》,只要“台独”冒头,绝不会姑息。而台湾问题“久拖不议,久拖不统”,也不会允许。
最后仇长根指出,今年美国和台湾地区选举,国际形势诡谲,两岸关系严峻,要高度警惕外部势力蓄意拿台湾问题挑衅,要高度警惕美台勾连制造事端打乱“中国现代
化建设”步伐。同时,要看到,民进党“倚美谋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美国遏制中国也是不可能完成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2024新年贺词强调,“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大陆将为此竭尽全力去推进。
中评社香港1月29日电(作者 仇长根)日前,华东师大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仇长根,应邀在上海图书馆作了题为《台湾地区“大选”后的岛内政局与两岸关系》的报告,详细回答了这些问题:“国民党为何三连败?”“蓝白合为何会破局?”“民进党这么烂为何胜出?”并对选后的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走势作了预判,就大陆对台湾地区选举的政治定位作了深度解读。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台湾地区选举史上八年施政“政党轮替”的惯例首次被打破,其内、外原因,错综复杂,相当诡谲。
仇长根分析,一是,蓝营确定候选人犯了“战略性”错误。侯虽曾高票当选新北市长,但并不等于能够在全台吸票。党内初选厮杀,郭台铭反弹,联暑后退选,但心结未解,等于“鱼死网破”。选战操盘多驾“马车”,协调肯定不畅难“到位”。“政治金童”赵少康“临危受命”,战斗极强,但时间不够多。中产阶级“经济蓝、知识蓝、菁英蓝”不满的是,侯与朱立伦、韩国瑜三人都市长任内选大位,“吃碗内、看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