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第三届香港国际人才高峰论坛举行
中评社香港10月10日电(记者卢哲段晓鲁)第三届香港国际人才高峰论坛9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幕。论坛以“链接全球人才,共建高质湾区,服务国家发展”为主题,旨在促进海内外人才的跨界交流和合作,探讨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香港、湾区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本届论坛由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联合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广州南沙、广东江门和中山等大湾区城市政府相关部门主办,携手社会各界共同举办。主办方表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世界各国各地区“抢人才、留人才”的全球博弈正全面展开。在此背景下,本届论坛积极配合国家人才工作战略目标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准人才高地建设,把握香港和湾区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共同探讨国际人才竞争、湾区人才联动和香港人才发展等重要课题。
香港特区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召集人叶刘淑仪,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广州市南沙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家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主席骆勇等出席启动仪式。来自香港、内地及海外的政、商、学界知名人士及专家等逾千人在主、分会场出席论坛。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致辞时表示,创新能力和人才,是当今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引擎,两者亦相辅相成。创新能力离不开具实力和原创性的科研机构,以及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的企业。但它们也需要高水平的人才,以支撑其科研和业务等发展。有好的企业和优质的就业机会,就能够吸引人才;有人才,就能够吸引更多企业,这是良性循环,让一个蓬勃的创科生态圈得以建立起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本届特区政府提出要以大胆创新的方式“抢企业”、“抢人才”。“可以说,我们在两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陈茂波介绍,为便利更多优秀人才来港,本届特区政府自2022年底推出一系列措施,各项措施推出以来反应良好。截至今年九月,各项输入人才计划收到约16万宗申请,其中超过10万宗获批;“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计划”)收到超过5万宗申请,其中约3.9万宗获批。至今已有6万名人才来港,远超特区政府年初定下的全年3.5万人的目标。
陈茂波说,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不同的经济体都在力争高质量的人才和专业人士,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也要从国际人才争夺战中脱颖而出,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香港乐意与其他大湾区城市携手并肩,在人才发展上加强协作,让人才助力彼此的发展,为湾区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表示,此次峰会对香港来说可以更好地向世界,向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展现香港的城市面貌,成为香港吸引人才,打造大湾区人才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香港与内地不断深化交流合作,紧握大湾区发展机遇,发挥香港作为国际都会所具有的优势,积极引进不同方面、更多领域的人才,让世界看到香港的发展空间和光明前景。
孙玉菡以“高才通计划”为例,重点介绍了“高才通计划”的特点、优点以及挑战。孙玉菡表示,在人才引进方面,香港特区政府不断创新、改变思路,希望更开放、更广阔地吸纳人才,并以高效透明的审批机制和相关配套措施,加快人才引进流程,助力人才安居乐业。孙玉菡说,获批“高才通计划”下的人才大都很年轻,这对香港现在面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局面显得尤其重要。基本上“高才通计划”可分为三个年龄段,约三分之一是30岁或以下;40岁或以下大概是70%;50岁或以下占90%以上。“来港的都是高学历或高收入而且非常年轻的人才;‘高才通计划’与其他吸引专才、优才计划一样,可同时申请配偶和子女来港,所以其带动的力量非常大。”他表示,期冀社会各界团结一致、凝聚力量,共同建设更美丽、更具竞争优势的香港未来。
广州市南沙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家炳强调,连续三年举办的香港国际人才高峰论坛积极搭建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充分释放大湾区识才、爱才、揽才的信号,推动粤港澳三地人才协同发展,助力打造大湾区人才创新共同体。他说,香港具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吸引大量海内外人才涌动香江,共促发展,这将在更大层面上增强香港的国际竞争力,让东方之珠在世界舞台上闪耀夺目光彩。
张家炳说,“东风已到,万事俱备”,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引进科技创新和高水平人才,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广州南沙作为粤港澳合作发展的重大平台之一,具有地处湾区中心的区位优势,加上多重国家战略的扶持,携手港澳、链接全球,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当前,大湾区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人才发展优势明显,冀发挥南沙所能,未来要继续携手共进,不断打造一流的人才创新发展家园。
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主席骆勇致欢迎辞时介绍,今年论坛将积极配合国家人才工作战略目标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把握香港和湾区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共同探讨国际人才竞争、湾区人才联动和香港人才发展等重要课题,同时围绕IT、法律、科技、多元人才和区域竞争合作进行分论坛专项研讨,全方位、多角度探讨政、商、学和产业界关心的各项人才议题。
骆勇指出,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一直致力推动各行业人才融入香港、扎根湾区、服务国家、面向世界。未来将继续践行协会宗旨,并以举办人才峰会为契机,积极向特区政府建言献策,希望特区政府在即将公布的《施政报告》中进一步优化引才政策的同时,着重关注聚才、用才和留才等相关措施,让人才引得来、聚得起、用得好、留得住,真正做到凝心齐力引才聚才、多策并举用才留才。
当天的论坛共三个主论坛,分别聚焦“不确定的世界局势下,全球人才的机遇及挑战”“创新引领,人才驱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共建大湾区人才协同机制,打造高品质人才发展示范区”等不同主题,从国际、国家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层面阐释相应人才政策,为香港、湾区及国家美好未来建言献策。
此外,峰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多个场地设置数个分论坛,同时围绕IT、法律、科技、多元人才和区域竞争合作进行专项研讨,全方位、多角度探讨政、商、学和产业界关心的各项人才议题。
在研讨人才发展问题及策略的同时,“第三届香港国际人才高峰论坛”还在主论坛现场搭建展位,展示城市、政府、机构和企业的形象或产品服务,实时互动交流,同时招聘高端人才。
中评社香港10月10日电(记者卢哲段晓鲁)第三届香港国际人才高峰论坛9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幕。论坛以“链接全球人才,共建高质湾区,服务国家发展”为主题,旨在促进海内外人才的跨界交流和合作,探讨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香港、湾区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本届论坛由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联合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广州南沙、广东江门和中山等大湾区城市政府相关部门主办,携手社会各界共同举办。主办方表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世界各国各地区“抢人才、留人才”的全球博弈正全面展开。在此背景下,本届论坛积极配合国家人才工作战略目标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准人才高地建设,把握香港和湾区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共同探讨国际人才竞争、湾区人才联动和香港人才发展等重要课题。
香港特区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召集人叶刘淑仪,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广州市南沙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家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主席骆勇等出席启动仪式。来自香港、内地及海外的政、商、学界知名人士及专家等逾千人在主、分会场出席论坛。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致辞时表示,创新能力和人才,是当今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引擎,两者亦相辅相成。创新能力离不开具实力和原创性的科研机构,以及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的企业。但它们也需要高水平的人才,以支撑其科研和业务等发展。有好的企业和优质的就业机会,就能够吸引人才;有人才,就能够吸引更多企业,这是良性循环,让一个蓬勃的创科生态圈得以建立起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本届特区政府提出要以大胆创新的方式“抢企业”、“抢人才”。“可以说,我们在两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陈茂波介绍,为便利更多优秀人才来港,本届特区政府自2022年底推出一系列措施,各项措施推出以来反应良好。截至今年九月,各项输入人才计划收到约16万宗申请,其中超过10万宗获批;“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计划”)收到超过5万宗申请,其中约3.9万宗获批。至今已有6万名人才来港,远超特区政府年初定下的全年3.5万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