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炳谈人才: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南沙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家炳(中评社 段晓鲁摄)

  中评社香港10月10日电(记者卢哲)第三届香港国际人才高峰论坛9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幕。论坛以“链接全球人才,共建高质湾区,服务国家发展”为主题,云集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国际人才竞争、湾区人才联动和香港人才发展等重要课题。广州市南沙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家炳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深化人才协同、共建人才高地,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演讲。张家炳表示,连续三年举办的香港国际人才高峰论坛积极搭建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充分释放大湾区识才、爱才、揽才的信号,推动粤港澳三地人才协同发展,助力打造大湾区人才创新共同体。他表示,香港具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吸引大量海内外人才涌动香江,共促发展,这将在更大层面上增强香港的国际竞争力,让东方之珠在世界舞台上闪耀夺目光彩。

  张家炳表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引进科技创新和高水平人才,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张家炳聚焦“协同向心力”“政策吸引力”“平台凝聚力”“环境软实力”四个方面介绍南沙推进粤港澳人才协同的实践举措和工作思路。他表示,广州南沙作为粤港澳合作发展的重大平台之一,具有地处湾区中心的区位优势,加上多重国家战略的扶持,携手港澳、链接全球,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当前,大湾区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人才发展优势明显,冀发挥南沙所能,未来要继续携手共进,不断打造一流的人才创新发展家园。

  以下是演讲全文:

  大家好!很荣幸受邀在第三届香港国际人才高峰论坛作主题演讲。首先,我谨代表广州南沙,向积极促进南沙与港澳深化合作,积极推动粤港澳三方人才协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深化人才协同、共建人才高地,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铸就区域强大生命力,人才协同是关键。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放眼全球,欧盟高度重视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自由流动,实行政治、经济、科技、社会保障等全面一体化,成为区域合作共赢的典型代表;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有赖于区域人才、资金、技术、货物自由流通、高效互动,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和世界经济重要增长极;中国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经济圈正加速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链协同发展、人才资源共引共享,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我们从中发现一个重要规律:成功的区域协同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这一核心支撑要素。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粤港澳大湾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地在法律、政策、标准、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差异,三地间的人才流动、交流、合作还存在一些难点堵点,更加迫切需要推进三地人才协同发展,将制度差异变成制度优势,促进三地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实现人才资源充分共享、人才交流深度融合。深化人才协同、共建人才高地是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关键一环。

开幕式现场(中评社 段晓鲁摄)

  人才协同,何以南沙?南沙,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枢纽,是粤港澳合作的前沿阵地,也是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的“试验田”。在地理位置上,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从南沙庆盛站搭乘高铁,35分钟可直达香港西九龙,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在国家战略上,国家先后制定出台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广东自贸区总体方案、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赋予南沙深化与港澳全面合作重大使命。在人才工作上,南沙先后被赋予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国际化人才特区等多重战略定位,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2022年国务院《南沙方案》提出在南沙集聚国际化高端人才。可以说,南沙全面深化与港澳人才协同发展,是先天优势,也是国家战略,更是时代所需。

  下面,我就聚焦“协同向心力”“政策吸引力”“平台凝聚力”“环境软实力”四个方面介绍南沙推进粤港澳人才协同的实践举措和工作思路。

  一是聚焦协同向心力,打造联动湾区共聚英才的主引擎。南沙率先成立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先生担任总顾问的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倡导和推动的广州南沙粤澳发展促进会,高效务实解决南沙与港澳合作诉求。率先建立粤港澳三地人才协同发展促进机制,与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澳门专才发展学会签订合作协议,在三地同步揭牌成立“粤港澳人才协作办公室”,联合举办“智汇南沙青创未来”人才对接会、“智荟湾心博创未来”博士行、粤港澳大湾区卓越工程师研修班、广聚英才汇湾区等系列品牌活动,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走进湾区、感受湾区、扎根湾区。当前,我们正进一步推进粤港澳人才协作办公室扩容,联合港澳更多协会组织共同成立国际人才生态联盟,积极推动三地在政府层面实现更深层次协同,广聚合力推进人才协同更上层楼。

  二是聚焦政策吸引力,打造政策引才智汇湾区的强磁场。推动构建包括1个核心政策、3项支撑性措施、N个领域专项政策的“1+3+N”人才政策体系,“国际化人才特区9条”提出实施顶尖人才领航行动、高端人才倍增行动、青年人才托举行动等九大行动。落地落实“港人港税、澳人澳税”优惠政策,营造融通港澳、接轨国际的人才税负环境。在全省率先设立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全市率先实现人才往来港澳签注便利化,出台涵盖6大产业领域146项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清单,在司法、税务、卫生、建筑、旅游、规划等6个领域实现对港澳人才专业资格认可,进一步便利人才跨境流动执业。目前,南沙已集聚高层次和骨干人才2万余人,近五年高层次人才年均增长100%,创新创业热潮如火如荼。

  三是聚焦平台凝聚力,打造干事创业成才圆梦的大舞台。我们坚持以一流平台集聚一流人才,围绕南沙科学城、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建设,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州海洋实验室、冷泉生态系统大科学装置等重大创新平台为抓手,机构化、成建制吸引国际化高端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成院士工作站5家和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33个。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组建大湾区首家博士后公共研究中心,近三年新招收博士后年增长50%。推动创享湾等13个港澳青创基地投入运营,累计入驻港澳项目569个。

论坛现场(中评社 段晓鲁摄)

  四是聚焦环境软实力,打造近悦远来拴心留才的好生态。在全省首设“大湾区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大湾区(广东)国际人才驿站”,全力打造更优人才创新创业生态。高标准组建“国际人才服务官”团队,清单式、标准化服务满足人才需求。建立“上管老下管小、全家无忧”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打造“商品房+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全方位解决人才到南沙发展的后顾之忧。全力打造港澳青年安居乐业新家园,港式国际化社区、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港式金牌全科门诊部等一大批项目助力港澳人才在南沙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珠江水秀聚八方英才,湾区热土育俊木参天。接下来,南沙将紧紧把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和落实《南沙方案》两大战略机遇交汇期,进一步加强与香港、澳门以及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协同联动,创新人才协同合作模式,在“人往来、钱过境、税平衡、物流动”等方面探索更多硬招实招,广泛链接全球人才,携手共建世界级高质量湾区。

  谢谢大家!

广州市南沙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家炳(中评社 段晓鲁摄)

  中评社香港10月10日电(记者卢哲)第三届香港国际人才高峰论坛9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幕。论坛以“链接全球人才,共建高质湾区,服务国家发展”为主题,云集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国际人才竞争、湾区人才联动和香港人才发展等重要课题。广州市南沙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家炳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深化人才协同、共建人才高地,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演讲。张家炳表示,连续三年举办的香港国际人才高峰论坛积极搭建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充分释放大湾区识才、爱才、揽才的信号,推动粤港澳三地人才协同发展,助力打造大湾区人才创新共同体。他表示,香港具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吸引大量海内外人才涌动香江,共促发展,这将在更大层面上增强香港的国际竞争力,让东方之珠在世界舞台上闪耀夺目光彩。

  张家炳表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引进科技创新和高水平人才,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张家炳聚焦“协同向心力”“政策吸引力”“平台凝聚力”“环境软实力”四个方面介绍南沙推进粤港澳人才协同的实践举措和工作思路。他表示,广州南沙作为粤港澳合作发展的重大平台之一,具有地处湾区中心的区位优势,加上多重国家战略的扶持,携手港澳、链接全球,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当前,大湾区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人才发展优势明显,冀发挥南沙所能,未来要继续携手共进,不断打造一流的人才创新发展家园。

  以下是演讲全文:

  大家好!很荣幸受邀在第三届香港国际人才高峰论坛作主题演讲。首先,我谨代表广州南沙,向积极促进南沙与港澳深化合作,积极推动粤港澳三方人才协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深化人才协同、共建人才高地,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铸就区域强大生命力,人才协同是关键。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放眼全球,欧盟高度重视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自由流动,实行政治、经济、科技、社会保障等全面一体化,成为区域合作共赢的典型代表;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有赖于区域人才、资金、技术、货物自由流通、高效互动,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和世界经济重要增长极;中国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经济圈正加速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链协同发展、人才资源共引共享,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我们从中发现一个重要规律:成功的区域协同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这一核心支撑要素。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粤港澳大湾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地在法律、政策、标准、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差异,三地间的人才流动、交流、合作还存在一些难点堵点,更加迫切需要推进三地人才协同发展,将制度差异变成制度优势,促进三地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实现人才资源充分共享、人才交流深度融合。深化人才协同、共建人才高地是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