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硕鸣:香港需以两制优势突显国际化独特性
中评社北京1月21日电(记者 李子宁)香港两岸智库联宜会与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不久前在北京共同举办以“融合发展与港台机遇”为主题的思想者论坛,香港《超讯》总编辑纪硕鸣在论坛上表示,香港之所以要继续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不仅是因为它可以产生效率,更因为是保持与国际接轨。如果丢失了这个城市的国际化,香港就丢失了。
香港曾经是全世界公认的国际都市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融入大湾区,对香港来说,从来不是问题。从霍英东提供大量战略物资,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积极为志愿军运输物资,打破美国为首的国际封锁令,是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港澳同胞代表;到祖国改革开放,香港三来一补对内地作出的贡献,以及吸引外资投入内地,那一份乡愁一直都在,香港从来都没有离开过祖国,从来都离不开祖国。
一方面香港拥抱祖国,它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的资料,2021年,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占全球人民币支付交易约76%;是中国内地重要的转口港。据香港政府统计,2021年,51%的转口货物原产地为内地,而60%则以内地为目的地;是中国内地企业重要的离岸集资中心。截至2021年底,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有1,368家,其中包括H股、红筹股及民营企业,总市值约为4.3万亿美元,占市场总值的79%;是内地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来源地。截至2019年底,在中国内地获批准的外资项目中,47.4%与香港有关。来自香港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为11,955亿美元,占全国的52.2%;香港也是中国内地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的主要目的地。据中国政府的统计数字,截至2020年,中国内地对香港的直接投资存量达14,385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流出56%。
另一方面,香港是世界公认的国际都市。根据一份资料显示,国际化综合程度香港全球排名第4;国际班线:香港151条;国际银行:香港182家;地区总部:香港3880家;免签证国家地区:香港170个;进入世界前50名的大学:香港3所;清廉指数:香港全球第12位; 宜居城市:香港亚洲第三。正是这些全球领先的排名,营造了香港的优化生存环境,吸引了国际商家、国际人才。成为全世界公认的国际都市。香港的“国际化”,当然就是得到世界认同的一个国际生存指标。而国际社会经常会以排名来确定世界对你的认同感,以确立香港的国际地位。过往,香港就是一个世界上自由、廉洁、法治建全等等指标靠前的国际化都市之一。
香港的国际价值受到挑战
今天香港的优势正面对内外的双重夹击,此消彼长中,今时的香港已经不是那时的香港了。可以问一句,香港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为什么要保留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事实上要保留的是香港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这是一个在世界有共识的国际化都市,即使回归社会主义中国,香港仍然要保持其国际化特色,才能与国际接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香港所有的价值都在这“国际化”三个字中。香港之所以多年来可以获得国际社会的青睐,就是因为得到世界的认同,她拥有世界上最自由的社会环境,廉洁、公平公正,她也是世界上最能赚钱、生活安稳的社区之一。长期来香港在世界上得到公认,有一个稳定、健康,有前景能发展的社会环境。
香港曾经引以为傲的法治廉洁、人权自由,在西方排名过程中,近年的香港都出现了往后靠的事实,翻查香港近年的国际排名,一些在西方社会看来的重要指标都令人痛心的掉了下来,实在令人遗憾。香港失去的国际排名,实质上丢失的是战略优势。我们一定认同,一国两制是香港的制度优势,是香港的价值所在。这个价值应该首先就反映在国际认同的价值,这是核心是香港的优势所在。但近年,香港在国际排名中不断被削弱,失去了国际排名,必将失去香港。
所以,维护香港能够继续融入世界,以其国际规则、国际市场、国际人才、国际环境、国际氛围等特色不断提升“国际化”,是回归以后香港可以融入国家发展、融入大湾区的最大价值所在。
失去国际化香港将失去价值,这已经很明显的是摆在香港发展面前的一道坎。面对困难,香港政府有一句很励志的话,香港有祖国作为坚强后盾。这话没错,回归以后,香港回到了家,有祖国护着。国家确定大湾区建设,无论如何对香港来说都是良机,但香港以什么贡献大湾区?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祖国作坚强后盾是让你扬帆起航走向国际的,而现在的香港缺人吸纳国内人才;缺钱向国内企业招手。这走向正在变为内陆城市。
依香港目前不确定的发展状况,摆在大湾区面前的香港有三条路:一是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谋求香港发展和为大湾区作巨大的国际贡献,大湾区成为香港发展的良机;二是依靠大湾区,香港只是在大湾区发展中分一杯羹,寻得一丝生存机会;三是香港根本就是依赖大湾区,在大湾区中躺平,成为国家的负累。
这三个“依”对香港本身和对大湾区的发展结果都会不一样,关键就在于能否继续保有国际化的定律。取决于香港能否充分把握两制的优势,突显香港国际化的独特性。这是香港回归以后特有的价值。
但这远远不够,一个资本主义市场,国际化应该以发达国家为标竿。说开了,香港最核心的制度和环境优势就两点,一是有“一国两制”的灵活性,二是国际化的广阔性。保持了这两个方面的优势,香港就有竞争力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融入大湾区发展就有独特性。否则,香港难有作为。
中评社北京1月21日电(记者 李子宁)香港两岸智库联宜会与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不久前在北京共同举办以“融合发展与港台机遇”为主题的思想者论坛,香港《超讯》总编辑纪硕鸣在论坛上表示,香港之所以要继续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不仅是因为它可以产生效率,更因为是保持与国际接轨。如果丢失了这个城市的国际化,香港就丢失了。
香港曾经是全世界公认的国际都市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融入大湾区,对香港来说,从来不是问题。从霍英东提供大量战略物资,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积极为志愿军运输物资,打破美国为首的国际封锁令,是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港澳同胞代表;到祖国改革开放,香港三来一补对内地作出的贡献,以及吸引外资投入内地,那一份乡愁一直都在,香港从来都没有离开过祖国,从来都离不开祖国。
一方面香港拥抱祖国,它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的资料,2021年,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占全球人民币支付交易约76%;是中国内地重要的转口港。据香港政府统计,2021年,51%的转口货物原产地为内地,而60%则以内地为目的地;是中国内地企业重要的离岸集资中心。截至2021年底,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有1,368家,其中包括H股、红筹股及民营企业,总市值约为4.3万亿美元,占市场总值的79%;是内地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来源地。截至2019年底,在中国内地获批准的外资项目中,47.4%与香港有关。来自香港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为11,955亿美元,占全国的52.2%;香港也是中国内地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的主要目的地。据中国政府的统计数字,截至2020年,中国内地对香港的直接投资存量达14,385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流出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