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有谈南水北调:不让一滴污水进入库区
中评社丹江口9月25日电(记者卢哲)正在湖北进行的第十七届“海峡两岸媒体荆楚行”联合采访团近日走访了“南水北调”移民安置村。丹江口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副书记张正有在此间接受两岸记者采访时强调,丹江口市委市政府高度的重视水质保护工作,提倡的是不让一滴污水进入库区。“我们库周的46万人都是我们北方的守井人”。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水质优良,也是内地多个知名饮用水品牌的水源。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润泽滋养了途径的四省市沿线地区20多座城市。通水8年多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过570亿立方米,惠及北方4省沿线24座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达8500万人。
张正有对中评社记者介绍,自己做过乡镇干部岗位,也在水产局、林业局、南水北调办、移民指挥部等岗位工作过,对水源区的情况比较熟悉,对保水护水的政策也比较瞭解。“这些工作我们既是参谋者,更是实践者,也是见证者。”
张正有首先介绍了南水北调的历史情况。他说,南水北调起初给北京供水是一个替补工程、预备工程。通过这些年的实践,南水北调丹江口水量大,水质优,全程直流,成本低,成为北方主力水源。“水去了以后,一是用于城乡居民的饮水,二是一部分水——约20%,灌溉到各个河流湖泊,改善了生态环境。
张正有表示,丹江口市委市政府高度的重视水质保护工作。在保护水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国家的支撑,流域机构,水库管理部门等共同来努力以外,地方政府还拿出资金用到保水护水上来,每年的投入比财政增加的比例还要高,确保了水质的稳定达标。
“我们提倡的是不让一滴污水进入库区,我们库周的46万人都是我们北方的守井人。我们有守井人的誓词,有我们的行为规范,你看我们走到哪个地方,宣传是先到的,用党员干部的言行带领群众,把我们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张正有强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因为水质好,水量大,全程自流,成本低,“这些优势和甘甜的水,受到了受水区的广泛的认可”。
据张正有介绍,国家为了保证水质,出台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从“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一直到目前的“十四五”规划,对工业的点源,农业的面源污染,城乡的污水等进行了有效的防治。
“为把优质甘甜的丹江口水源区的水输送给北方,我们在保护库区的同时,也科学的利用和开发这一水资源”。张正有介绍,目前丹江口提出的招商引资,以水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大力发展。“比如农夫山泉,他在这里就建有三家工厂,满负荷生产以后给地方可以带来7.28亿的财政收入,是我们的骨干企业。因为水质好、交通运输成本低,目前包括武当山水、北冰洋、北京二锅头等等大概有十多家企业已经落户到我们这里,作为我们库区的一员。”“作为守井人我们在守好这一口井的同时,我们正积极努力,我们也为我们的付出感到高兴,感到自豪”。
中评社丹江口9月25日电(记者卢哲)正在湖北进行的第十七届“海峡两岸媒体荆楚行”联合采访团近日走访了“南水北调”移民安置村。丹江口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副书记张正有在此间接受两岸记者采访时强调,丹江口市委市政府高度的重视水质保护工作,提倡的是不让一滴污水进入库区。“我们库周的46万人都是我们北方的守井人”。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水质优良,也是内地多个知名饮用水品牌的水源。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润泽滋养了途径的四省市沿线地区20多座城市。通水8年多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过570亿立方米,惠及北方4省沿线24座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达8500万人。
张正有对中评社记者介绍,自己做过乡镇干部岗位,也在水产局、林业局、南水北调办、移民指挥部等岗位工作过,对水源区的情况比较熟悉,对保水护水的政策也比较瞭解。“这些工作我们既是参谋者,更是实践者,也是见证者。”
张正有首先介绍了南水北调的历史情况。他说,南水北调起初给北京供水是一个替补工程、预备工程。通过这些年的实践,南水北调丹江口水量大,水质优,全程直流,成本低,成为北方主力水源。“水去了以后,一是用于城乡居民的饮水,二是一部分水——约20%,灌溉到各个河流湖泊,改善了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