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凤娇:完善增进台胞福祉制度意义重大
中评社北京9月25日电(记者 海涵)第六届“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研讨会日前在湖北武汉举行,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副院长吴凤娇表示,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意义重大,这是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基础工程,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大陆对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可以有效导正台湾青年身份认同的错误观念。
谈及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的实施成效,吴凤娇表示,2018年以来,大陆先后出台了“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和“农林22条措施”等一系列惠台利民政策举措,同时已有包括28个省区市在内的102个地方出台了落实“31条措施”等的具体实施意见,尤其是福建省更首先以正面清单方式确定了225条在闽台胞台企同等待遇,初步形成以“两个同等待遇”为主要内容的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胞福祉的政策框架体系。从政策内容来看,“31条措施”等惠台利民政策举措契合台胞台企实际需求,涵盖经济、社会、文教、便利化等广泛领域,开放力度大、针对性强、惠及面广。这为台胞台企率先分享大陆经济发展机遇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大提升了广大台胞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吴凤娇指出,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民进党当局蓄意阻挠破坏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效应有待提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立法保障滞后,政策落实落细亟待加强。
吴凤娇提出,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和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以争取台湾民心、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实现国家完全统一为目标,秉持“以人为本、立法保障、同等待遇、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面对两岸关系日益复杂严峻的新形势、面对后疫情时代大陆台胞台企发展的新动态,她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是,多措并举消解台胞赴大陆发展寒蝉效应;二是,加强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立法保障;三是,有效提升惠台利民政策实效;四是,在福建省等有条件地区探索制定同等待遇负面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