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多项举措将推进中国经济继续增长

新华社图

  中评社北京9月25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自从美国民主党政府通过“唱衰”中国经济凸现美国经济复苏,为美国民主党总统拜登竞选连任造势以来,国际社会有关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悲观论调不绝于耳。中国经济增长能否达到设定目标,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经济有可能会步日本后尘,陷入长期低速增长的困境之中不能自拔。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不同于日本,当年日本资产泡沫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日元大幅度升值,而当前人民币面临贬值的压力。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中产阶级的比重远远低于当年的日本,资产泡沫破灭不会带来普遍性的影响。中国具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政府在决策上有更大的自主权,大政府大市场对资源配置有重大影响。

  不过,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从何而来,仍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一些学者认为,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不可持续,商品房供应过剩,大力发展房地产业不是明智之举。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房地产业处于调整时期,应当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承接房地产市场增速放缓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中国已经找到了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首先,中国正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针对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的问题,国家一方面查找原因,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高度关注资本市场发展动向,着力解决资本市场给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一些科技公司挂牌上市之后,以特殊方式规避《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限制性的规定,以出借股票的方式获取不当利益,证券监管机构正酝酿制定部门规章,贯彻落实证券法的强制性规定。中国不会采取措施大力发展虚拟经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必须有利于中国新工业化。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允许中国金融市场喧宾夺主,成为中国新工业化发展的绊脚石。   尽管从理论逻辑上来看,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有利于上市公司筹措资金,为中国新工业化发展创造条件。但是,由于资本市场发展有自身的逻辑规律,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资本市场,有可能会导致中国的新工业经济误入歧途,中国经济增长失去动力。

  其次,中国把新能源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既符合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需要,同时也适应了国际市场大环境的需求。中国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风能发电产业、潮汐发电产业、水力发电产业、原子能发电产业,目的就是要解决中国能源结构转换的问题,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兑现中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

  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而且更主要的是,中国可以借助于新能源技术和设备,辐射周边地区,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突出的贡献。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出口到中亚国家。中国电力已经输送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中国正以新能源产业为抓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建立在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基础之上的数字产业,是高耗能产业。中国着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解决了数字经济时代对电力的强劲需求,而且更主要的是,中国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形成了经济增长点。

  中国在新能源设备制造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新能源设备出口为中国赚取大量的外汇。建立在新能源基础之上的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技术,不仅使中国实现了“换道超车”,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秩序重新构造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

  西方国家提出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发展战略,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响应。但是,西方国家面对经济增长巨大压力,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清洁能源发展战略。英国政府率先承认,为瞭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将会放弃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战略目标。这充分说明西方国家说一套做一套。当初提出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战略,完全是阻碍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言行一致,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新能源产业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来自西北荒漠的绿色电力,点亮了中国各大城市。中国依靠自己系统性清洁能源解决方案,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把新能源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国将在科技创新基础上继续发展新能源产业。,充分利用光伏发电设备、风能发电设备、潮汐发电设备,生产出清洁电力,通过更新中国原子能发电技术,大力发展水力发电事业,使中国成为新能源产业体系最完善的国家。随着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的不断完善,中国电力价格有可能会进一步下降,企业生产成本将持续减少,居民消费负担将进一步减轻。

  第三,中国充分利用自己电力优势,进一步扩大新能源和新产业的版图。德国新闻电视频道2023年9月22日报导,中国将拥有全球电解制氢产量50%。到2023年底,中国电解制氢产能将达到1.2千兆瓦。中国将充分利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水力发电,制造绿色氢气。国际能源署统计表明,到2030年,全球绿色氢气将有望达到3800万吨。中国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领域,将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国数字经济突飞猛进。中国在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着手研制天地一体化的第六代移动通信网络。中国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工业数据和消费数据,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不仅为中国提高工农业生产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将会极大地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使消费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选择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中国以新能源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加快数字产业和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步伐,使中国成为数字经济大国。中国正借助于自己在软件领域的积累,着手建立万物互联互通的基础性网络,彻底摆脱美国“因特网”,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实现生产和生活的高度融合。

  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既要把握正确的方向,以新能源、新产业作为突破口,同时又要克服错误的思维定势,避免重走老路和弯路。每当中国经济增长遇到困难的时候,一些学者总是希望借助于资本市场刺激经济的增长。这是典型的东施效颦。中国经济不同于美国经济,不能依靠资本市场实现经济增长。越是在中国经济遇到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充分意识到,解决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就在于大力发展中国先进制造业,也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解决中国新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只要牢牢地把握正确的方向,依靠科技创新克服经济增长中出现的困难,中国就一定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不能把日本当年所面临的困境与中国相提并论,当然也不能把美国经济发展的模式照抄照搬到中国。中国必须按照既定的方针政策,通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现新工业化。

  中国数字经济既不是噱头,也不是虚拟经济,而是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的工业化新形态。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断降低新能源成本,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中国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既定战略目标。

新华社图

  中评社北京9月25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自从美国民主党政府通过“唱衰”中国经济凸现美国经济复苏,为美国民主党总统拜登竞选连任造势以来,国际社会有关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悲观论调不绝于耳。中国经济增长能否达到设定目标,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经济有可能会步日本后尘,陷入长期低速增长的困境之中不能自拔。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不同于日本,当年日本资产泡沫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日元大幅度升值,而当前人民币面临贬值的压力。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中产阶级的比重远远低于当年的日本,资产泡沫破灭不会带来普遍性的影响。中国具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政府在决策上有更大的自主权,大政府大市场对资源配置有重大影响。

  不过,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从何而来,仍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一些学者认为,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不可持续,商品房供应过剩,大力发展房地产业不是明智之举。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房地产业处于调整时期,应当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承接房地产市场增速放缓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中国已经找到了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首先,中国正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针对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的问题,国家一方面查找原因,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高度关注资本市场发展动向,着力解决资本市场给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一些科技公司挂牌上市之后,以特殊方式规避《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限制性的规定,以出借股票的方式获取不当利益,证券监管机构正酝酿制定部门规章,贯彻落实证券法的强制性规定。中国不会采取措施大力发展虚拟经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必须有利于中国新工业化。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允许中国金融市场喧宾夺主,成为中国新工业化发展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