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历史、现实与法理

两岸和平统一要有坚强实力为后盾

  中评社╱题:“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历史、现实与法理” 作者:明庭权(武汉)、武汉行政学院政治与哲学教研部主任/博士/教授、兼华中师范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

  【摘要】大陆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既是大陆的一贯主张,也是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保障和平统一得以实现的现实需要,以及必要时实现国家统一的最后手段。

  进入新时代,台海局势发生了重大和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1〕。首先,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的一贯主张,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次,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新时代开展“双反斗争”、保障和平统一得以实现的现实需要,必要时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后手段;第三,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中国作为主权国家拥有以非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充分法理依据和基本权利。

  一、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的一贯主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希望幷致力于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考虑到台海斗争现实,在追求和平统一时均保留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一贯主张。

  (一)历史脉络

  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战争尚未结束,毛泽东主席明确提出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开始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探索。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2〕。1956年4月,毛泽东主席进一步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3〕。此时,中央依然不排除武力统一台湾的可能,1957年11月8日,毛泽东主席在同外宾谈话时说:“我们说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和平解放最好,不得已就使用武力。”〔4〕

  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科学构想。与此同时,邓小平在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问题上,时刻保持了清醒坚定的立场,他说:“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作这样的承诺。”〔5〕邓小平反复告诫大家,提出和平统一不等于放弃使用武力解决,“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这是一种战略考虑。”〔6〕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同志与在京台湾同胞讲话时指出:“解决台湾问题无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的方式,一种是非和平的方式,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绝不允许外国干涉。我们坚持用和平的方式,同时我们不能承诺根本不使用武力,如果承诺了这一点,只能是和平统一成为不可能,只能导致使用武力解决。”〔7〕

  胡锦涛同志指出,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奉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决不允许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幷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主要针对少数“台独”分裂势力。

  (二)一脉相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对台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关于统一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8〕。面临美台勾结加深和“台独”分裂活动加剧的严峻态势,习近平主席明确警告:“我们是有耐心的,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9〕,“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10〕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重要论述,既与此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台政策主张保持一致,又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坚如磐石的决心,以及粉碎一切“台独”分裂图谋的强大能力。

  二、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重要构成部分

  (一)基本内涵

  1.核心要义

  解决台湾问题,经济整合是基础,政治谈判是关键,文化认同是根本,军事实力是后盾。中国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就是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之下,运用军事实力和手段对台独分裂势力和国际干涉势力进行有效威慑,以确保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被破坏,以保障和平统一得以实现,幷确保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非和平方式彻底解决台湾问题,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2.针对对象

  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处理台湾问题70余年的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解决台湾问题最大的障碍来自于美国为首的外部干涉势力,解决台湾问题最大的乱源来自于台湾岛内的台独分裂势力。因此,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11〕。我们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12〕。

  3.触发条件

  2000年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白皮书明确指出,“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13〕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其第八条明确规定:“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14〕。据此,《反分裂国家法》明确列出了国家采取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三种基本情况。

  2022年8月10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白皮书进一步明确以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条件,即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或外部干涉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15〕。

  (二)辩证关系

  1.历史使命

  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一水之隔、咫尺天涯,两岸迄今尚未完全统一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的创伤,两岸中国人应该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抚平历史创伤〔16〕。必须指出的是,无论“明独”还是“暗独”,任何形式的“台独”都是绝路也是死路,只能把台湾带向万劫不复的黑暗前景。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17〕。广大台湾同胞都是中华民族一分子,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认真思考台湾在民族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促进国家完全统一、共谋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无上光荣的事业〔18〕。

  2.基本手段

  目标与手段之间的关系是,手段必须无条件服从和服务于目标的成功实现。因此,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目标之下,和平统一与武力统一都只是实现统一的基本手段。当前,国民党、民众党、民进党等台湾主要政党及其候选人高喊维护两岸和平,却只字不提促进两岸统一。

  2023年10月10日,蔡英文称,“和平是两岸的唯一选项,愿意与大陆发展双方可接受的互动基础发展和平共存之道”〔19〕。对此,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隔空正告民进党当局,“一边空谈和平、互动对话,一边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这种两面手法骗不了世人,搞‘和平分裂’更是痴心妄想”〔20〕。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逐步走上本土化和西式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台湾各政党早已沦为频繁政治选举的工具,加上民进党利用政权力量不遗余力地推动“文化台独”,台湾已然被民进党构建出了一个所谓“台独”型社会。对此,国民党竟毫无还手之力,其群众基础被侵蚀掏空,实现国家统一的目标正逐渐被国民党所虚化、淡化甚至搁置和放弃。2023年9月26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明确讲到“国民党从来就不是一个亲中的政党,也不是一个追求统一的政党”〔21〕。

  不难看出,台湾主要政党明显是在扭曲和颠倒目标与手段之间的正常逻辑关系,在搁置、放弃、拒绝和反对中国大陆统一目标的同时,把和平手段异化抬高为和平目的,即“和平手段目的化”,究其实质,就是想达到海峡两岸和平分裂的目的。

  3.相辅相成

  “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与和平统一,二者之间不仅不是相互矛盾、完全对立的,反而是相互依存和辩证统一的。

  首先,始终坚持做好以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应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重大事变的充分准备,目的是从根本上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敢战方能言和,能战方能止战。党和政府作出决不放弃使用武力的承诺主要是从战略上考虑的,“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可以有效震慑台湾分裂势力和外部干涉势力,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和平统一的实现,幷在解决台湾问题地过程中赢得主动。

  其次,如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就是自缚手脚,不可能实现和平统一,其结果,一是要么和平分裂,二是要么背弃当初的承诺,最终还是只能以武力方式实现统一,幷在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失信状态。“我们从来没有承诺过不采取非和平方式,因为我们一旦承诺,和平统一就不可能”,〔22〕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美国总希望我们承担义务,不使用武力解放台湾,如果这样,反而会成为和平统一台湾的障碍,使之成为不可能”〔23〕。

  综上,“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目的是为了保障和平统一的实现,幷在必要时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后手段。

  三、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积极开展“反分裂、反干涉”斗争的现实需要

  (一)台独挑衅逼迫进一步加剧

  1.经济层面的挑衅

  首先,民进党当局为两岸正常经贸设置障碍。2010年,在野的民进党将海峡两岸签署的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污蔑为统战阴谋。2016年,台湾民进党上台执政后,继续坐享ECFA带来的经贸红利与让利。三年新冠疫情,使得世界贸易环境迅速恶化,但是台湾却依然保持巨额贸易顺差,其贡献主要来自大陆。然而,民进党当局却不断诋毁大陆营商环境,对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百般刁难,限缩打压两岸经贸及各领域交流合作,为两岸正常经贸和人员往来设置诸多障碍。

  第二,民进党当局配合美西方反华势力,拱手相让台湾核心优势产业,台湾技术人才和经济财富大量流失。其结果,台湾经济增长缓慢、出口减少、物价上涨、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愈加凸显,严重损害台湾同胞利益。

  第三,在中国大陆早已取得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主导权的大背景下,为了减少对大陆的经济依赖,民进党当局舍近求远,又搞起了所谓的经济“新南向”政策。然而此举严重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即使民进党当局为此痛下血本砸钱、给相关国家给予大手笔优惠政策,台湾地区出口数字却一路下滑,经济“新南向”政策再次以失败告终。

  2.政治层面的挑衅

  首先,拒不接受“九二共识”。2016年以来,两岸关系遭遇波折甚至出现动荡,原因在于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单方面破坏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2020年台湾选举期间,蔡英文承认九二会谈却否定九二会谈的成果“九二共识”。胜选不久,蔡英文就挑衅大陆,声称台湾“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中国侵略台湾的代价将十分巨大”〔24〕。2023年蔡英文发表任内最后一次“双十讲话”,继续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甚至抛出“两岸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不仅如此,民进党当局还连续3年把“双十节”的英文名称改成“台湾国庆节”,引发岛内批评和抵制。作为2024年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公开反对“九二共识”,幷以务实的“台独”工作者自居。

  其次,统派人士遭到民进党全面打压,一是拆除统派基地碧云禅寺。2016年,碧云禅寺被统派人士魏明仁改造成为台湾地区的“爱国教育基地”,寺庙定期升起五星红旗和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18年9月19日,《纽约时报》报道了碧云禅寺现象,彰化县民进党政府以此为契机迅速行动,宣布碧云禅寺为“违建”,幷通告拆除决定。9月26日上午,碧云禅寺被强拆。二是打压中华爱国同心党。该党是台湾知名的统派力量,2018年,民进党当局开始出手整治中华爱国同心党,突然搜查该党秘书长张秀叶的住处,幷指控其参选期间受到了大陆的资助。三是拘押统派青年。新党在台湾是众所周知的促统派,2017年民进党当局检调机关以违反“台湾安全法”为由,强闯新党青年王炳忠等人的住所。后因证据不足,王炳忠等人被宣判无罪。

  第三,强推“反渗透法”。台湾“立法院”2019年12月31日召开“院会”,民进党“立委”挟着多数席次优势,表决通过以民进党团版本为主的“反渗透法”。

  2020年蔡英文当选连任后,迅疾签署了“反渗透法”。国民党团总召曾铭宗表示,“反渗透法”其实就是新的“戒严法”,只要违背或是挑战民进党,民进党当局就会用这个“法令”对付政敌。譬如,2020年4月29日起,台湾内务部门开始办理171个政党废止备案,以及42个政治团体废止立案相关事宜。171个政党废止备案中包括中国统一党、中国社会民主党等以“中国”为名的多个政党,42个政治团体废止则包括了21个名称冠有“中华”的团体、6个冠有“中国”的团体〔25〕。

  民进党当局此前力推所谓“国安五法”和“中共代理人法”,再加上如今强推的“反渗透法”,试图彻底阻断两岸交流。譬如,台胞要申请居住证来大陆实习、就业,他们威胁说“违法”,要管制处罚;台胞台企分享“31条措施”和“26条措施”给予的同等待遇,他们就诬称为“接受统战”、“被渗透”;老师和学生们参加两岸正常的学校交流活动,要受到所谓“平台”的严密监控;旅游业者不仅饭碗被砸,而且还经常遭到检调部门的约谈;媒体界谁敢批评、监督他们,就可能被扣上“卖台”的帽子〔26〕。

  3.文化层面的挑衅

  民进党推进的所谓“文化台独”,是一种以确立台湾文化独立性为价值取向,以“去中国化”为特征,为“台独”服务的社会文化思潮〔27〕。就其性质而言,“文化台独”是一种为“台独”政治目标服务的文化分裂主义思潮〔28〕,其主要观点如下,一是错误的历史观。“台独”理论认为,台湾只有400年历史,台湾是一个“无主之岛”,因此,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史明是该理论主要代表,他认为曾统治台湾的荷兰、西班牙、明郑、满清、日本、国民党等政权均是外来政权〔29〕。二是扭曲的文化观。“台独”理论的核心是“台湾文化的独立性”,认为中国文化仅仅是构成台湾文化的要素之一,台湾文化整体而言属于先进的海洋文化,而中国文化则是落后的大陆文化,表现为封建保守、个人专制、图腾崇拜〔30〕。三是臆想的民族观。“台独”论者史明认为,经过400年来的移民与开拓,台湾社会逐渐形成为单一、共有的统一共同体,台湾已形成与中华民族完全不同的民族,这就是“台湾民族”〔31〕。

  “文化台独”的具体做法。首先,人事领域。陈水扁当局政权稳固之后,“独派”人士纷纷入阁。蔡英文上台后,同样由“台独”人士来把持内阁部门。其次,教育领域。2015年民进党煽动学生“反对课纲微调”游行,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一周即将马英九时期的微调课纲废止。第三,社会文化领域。陈水扁时期,极力推进“去中化”和“去蒋化”运动。蔡英文时期,一是限制台湾国史馆档案查阅,二是台北故宫十二兽首遭到“斩首”,三是台湾光复纪念日活动遭取消,四是取消孙中山纪念日活动等。第四,传播媒体领域。标榜“本土特色和台湾精神”的图书大量出版,宣扬“本土化”的杂志报刊也纷纷出现。电台、电视台以及台湾电影也逐渐走向“本土化”,甚至将“最佳台湾电影奖”和“最佳台湾电影工作奖”更名为极具殖民色彩的“福摩萨影片奖”和“福摩萨特别奖”。第五,文学领域。“台独文学”是“台独”分子精心打造的产物,虽然其理论荒谬绝伦,体系粗俗不堪,但却有民进党当局的加持,堂而皇之占据了台湾岛内大学讲台。

  “文化台独”的现实危害。首先,造成台湾社会的混乱和撕裂。一是失去中华文化的归属感。“文化台独”人为编造出自己的历史、文化、民族,破坏的是台湾人民的精神家园,剥夺的是台湾人民的归依感。二是加剧岛内民众价值观的混乱。“文化台独”割断了历史、传统和文化,由此造成了台湾人民思想的混乱、人心的涣散、族群的矛盾和社会的动荡。三是导致台湾民众价值取向的偏离。“文化台独”不仅将民族的自豪感、尊严感彻底打碎,甚至将“台独”上升标榜为政治正确。其次,破坏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一是割断两岸历史联系,“文化台独”从历史观上否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割断两岸的历史联系;二是割断两岸文化联系,“文化台独”认为,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既不同源,也不同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三是割断两岸民族国家认同,“文化台独”认为,台湾已形成独立于中华民族之外的台湾民族,就应该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因此,“一个中国”原则就应该被剔除〔32〕。第三,将推动台湾不断走向“独立”的不归之路。“文化台独”彻底否定了“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基础,也就完全堵死了“一中”前提下两岸政治谈判的大门。

  4.社会层面的挑衅

  以新冠疫情为例,2020年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3〕。大灾面前,海峡两岸本应发扬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然而,民进党当局不仅对祖国大陆冷漠绝情,而且趁机“以疫谋独”,甚至与美国加紧勾连,置两岸于兵凶战危的险境。

  首先,民进党当局大肆炒作带有歧视性色彩的“中国病毒”、“武汉肺炎”。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明文规定,禁止以地名命名流行性病毒,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地域歧视。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式命名为COVID-19。民进党当局为了配合美国政府,无视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坚持沿用带有歧视性色彩的“中国病毒”、“武汉肺炎”。

  其次,禁止向中国大陆出口口罩等医疗资源。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武汉当地医院的N95口罩、防护面罩、防护服等医疗防护资源处于极度紧缺状态。民进党当局却紧急下令停止出口医疗外科口罩和N95口罩一个月。民进党当局不仅禁止出口口罩,甚至禁止台湾民众购买口罩后向湖北武汉寄送。

  第三,不断设置返台障碍。一是限制陆配子女返台。2020年2月12日,经过4轮反复无常的变化之后,民进党当局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宣布,陆配子女滞留大陆、香港、澳门者,若不具台湾籍,都不同意入境,甚至冷漠讲出“当初可以选择‘国籍’,选了就要自己承担”的违背人伦的绝情言论〔34〕。二是刁难在鄂台胞返台。陆委会原本企图藉着在鄂台胞返台的机会,促成两岸“政府与政府”之间协商,至少也是促成两会协商,甚至比照所谓从日本“钻石公主号”的“撤侨”模式,以彰显两岸关系是对等的“两国关系”。阴谋失败后,苏贞昌和陆委会藉口“台湾防疫接纳能力有限”,粗暴阻扰后续几个“春节包机”航班执飞。三是实行双标管理。在防疫举措方向上,民进党当局一直是防中国大陆、却不防欧美,这样的双重标准,导致了来自欧美境外输入的新冠肺炎病例大大增加。

  第四,民进党当局大肆炒作所谓台湾缺席世界卫生组织“造成国际防疫缺口”等言论,试图吸引眼球博同情,藉机推动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尽管台湾无权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但民进党当局一直可以通过两岸交流渠道,以及《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渠道获取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公共卫生信息,台湾医疗卫生专家也可以以个人身份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技术会议,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亦可应邀赴台湾考察或提供援助〔35〕。因此民进党当局污蔑大陆极力打压造成台湾防疫缺口的问题根本就是一个假命题。

  (二)美台勾结进一步加深

  随着中美实力的接近,美国陷入维护霸权的战略性焦虑。在此背景下,“台独”势力自以为自身战略价值提升,迫不及待地主动扮演美国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棋子。

  1.美台经济勾结

  首先,民进党当局主动配合美国企图对大陆“脱钩断链”。美国竭力想在WTO之外,打造出由其主导的把中国排斥在外的世界经贸体系,因此美方以助台拓展国际经济空间为由,怂恿台湾在经济上与大陆“脱钩断链”,包括降低对大陆贸易依赖,减少与大陆的经济合作。而民进党当局出于“倚美谋独”的政治本性,不惜牺牲台湾经济前景、砸台湾民众“饭碗”。民进党当局配合美国打压、封堵两岸经贸已出现反噬恶果。

  其次,民进党当局响应美国加入“芯片四方联盟”。2022年3月28日,美国政府提议与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共同组建“芯片四方联盟”,从而彻底把中国大陆排除出供应链之外。9月28日,“芯片四方联盟”举行“美-东亚半导体供应链弹性工作小组”首次预备会议。2023年2月16日,美国主导的“芯片四方联盟”在台北开会。日本《产经新闻》指出,美方企图用“芯片四方联盟”来控制其他三方先进半导体产业,甚至要求其他三方将先进半导体产业链搬到美国,以此彻底巩固美国全球芯片主导地位〔36〕。

  第三,美国极力控制台积电。台积电是位于中国台湾的企业,其芯片生产全球占比70%左右,2020年首次研发生产出3nm级芯片,幷成功批量生产。美国政府将台积电视为战略性资产,幷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对其进行控制。2023年3月,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奥布莱恩公开对外表示,如果中国采取武力统一的方式,那么美国宁愿摧毁台湾省的台积电工厂,也不愿意让其落到中国手里〔37〕。

  2019年5月,美国政府将华为列入实体制裁清单,随后台积电便宣布停止与华为相关业务的合作,以遵守美国政府的规定。为了在技术上卡住大陆的芯片短板,美国禁止台积电向大陆供货,导致华为制造的产品一度缺芯。2022年8月,美国表示只要台积电赴美建厂,将会给予520亿美元巨额资金补贴,而美国芯片企业苹果、NVIDIA等也给台积电施压,如果不在美国建厂将不给订单。在美国和民进党当局的内外压力下,台积电包机10架次将数千名工程师和他们的家属运往美国,还将台湾的诸多设备如EUV光刻机一幷打包,加速美国亚利桑那州5纳米工厂的量产进程。不仅如此,台积电还表示将在美国建设3纳米工厂。据美国商务部副部长表示,这可以“在与中国的竞争升温之际,为美国军事和经济带来决定性优势”〔38〕。

  第四,美台在华盛顿签署“21世纪贸易倡议”第一阶段协议。针对该协议,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中方坚决反对建交国与中国台湾地区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包括商签任何具有主权意涵和官方性质的协定。”毛宁表示,所谓“倡议”不过是美方打着经贸合作的幌子,对台予取予夺、敲骨吸髓的“指挥棒”,是台民进党当局为谋“独”私利,不惜出卖台湾同胞和企业切身利益、“害台”“卖台”的“投名状”,是美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的最新例证。

  2.美台政治勾结

  美台政治勾连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台高层政治互访,不断突破底线;二是美国支持台湾拓展所谓“国际空间”。

  首先,来看美台高层政治互访。近年来,基于“以台制华”的目的,美国不断放宽对台“政治关系”的限制,尤其是特朗普和拜登执政期间,美台高层接触不断扩大和踩踏红线。

  2018年6月11日,是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AIT)内湖新馆启用的日子,美国国务院主管教育文化的助理国务卿玛丽·罗伊斯出席了新馆启用仪式。

  2020年8月9日,美国卫生部长阿札尔率团搭乘专机抵达台湾,展开为期三天的访问,这是1979年美台断交以来访台的最高级别美国官员。

  2020年9月17日,美国国务院主管经济成长、能源和环境事务的副国务卿克拉奇访问台湾,幷参加李登辉告别式。

  2021年11月9日,美国海军一架C-40A行政专机降落台松山空军基地,机上搭载数名美国参、众议员。

  2022年3月1日,美国总统拜登指派跨党派资深代表团访台。代表团一行5人,由美国前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带队,他们2日与蔡英文和台“国防部长”邱国正会面,主要讨论台美关系和区域安全。

  2022年8月2日,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窜访中国台湾地区。

  其次,美方支持台湾拓展所谓“国际空间”。

  一是协力推动台湾驻外机构更名。例如立陶宛政府在美国唆使下,执意批准台湾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2021年10月21日,在美国政府的操弄下,欧洲议会炮制的历史上首份“欧盟-台湾政治关系与合作报告”获得通过,要求欧盟全面提升与台湾的关系,包括更改欧盟驻台机构名称以及启动“欧台投资协定”〔39〕。

  二是藉疫情妄图加入国际政府间组织。2022年4月27日,美国众议院以425票赞成、0票反对的票数通过法案,要求美国协助台湾地区重获观察员身份。可问题在于世卫组织(WHA)有将近200个会员国,大国小国都是1票,光这些美国众议员、参议员提案是远远不够的,对台湾当局而言完全属于安抚性质。其实,台湾当局能否参加世界卫生大会,其通关密码就是承认“九二共识”,舍近求远指望美国协助通关只能是空欢喜一场。

  三是支持台湾重返联合国。2021年10月2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布声明,宣称美国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系统。此前,美国国务院官员连续表达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联合国”,幷且宣扬中国长期以来错误使用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声称该决议只是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幷未解决台湾的参与问题。

  3.美台法律勾结

  美国国会不断在立法方面推动美台关系发展,使得美国国会在对台政策上的影响加大。

  2018年3月16日,“台湾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由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生效,“台美官员交流”被全数解禁。“台湾旅行法”是继1979年“台湾关系法”生效后,美国通过的首部与台湾直接相关的国内法,旨在打破美台断交后诸多外交限制,鼓励双方各层级官员互访与交流〔40〕。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国会先后通过了《台湾交往法》、《2019年台湾友邦国际保护及加强倡议法》和《台湾保证法》,幷最终由特朗普签字成法〔41〕。

  2022年6月16日,美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向参议院提交了《台湾政策法案》。9月14日,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以17比5的结果通过了该法案。该法案多处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主要章节包括了强化对美台军事防御关系的执行、应对中国的侵略和影响活动、台湾在国际组织的参与、为了台湾海峡两岸稳定的制裁措施等〔42〕。

  2022年12月底,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其中包含大量涉华消极条款幷极力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这一预算同比增长约10%、总额高达8580亿美元。根据该法案,美国政府将大幅提升台湾防务能力,未来5年对台所谓“军事援助”和“军事贷款”的总额扩大到100亿美元〔43〕。

  2023年5月,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全票通过“台湾国际团结法案”,尽管这份法案还需要经过众议院、参议院通过,最后经总统签署才会生效,但美国议员推出这个法案的险恶用心,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推翻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把台湾抬进联合国,然后制造事实上的“一中一台”。

  4.美台军售勾结

  公开资料显示,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对台军售已经达到107次。美国此前其对台军售基本上着眼于防御,大多出售的是一些美国较为老旧的军事装备,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台湾的防御能力,也不至于引发大陆强烈反应。但是,美国近年来向台湾出售的军事项目,已经开始超出美国此前对台军售的定位“防御”,而转向“攻守兼备”,譬如2020年总额达到50亿美元,包括先进的F-16V战机、MQ-9B无人机、M1A2T主战坦克、MK-48重型鱼雷等武器装备,它们具有明显的攻击性和挑衅性,对中国大陆的安全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一重要的变化十分值得警惕〔44〕。

  5.美台战争勾结

  随着中国大陆实力不断增长,美国认为中国大陆统一台湾的想法越发强烈,因此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模糊”立场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拜登政府曾经三次明确表态协防台湾:第一次,2021年8月,拜登在对败退阿富汗进行自我辩解幷安抚盟友的讲话中,强调称北约共同防御的第五条款适用于日本、韩国和台湾;第二次,2021年10月21日,美国CNN在马里兰首府巴尔的摩举行的一次市政厅会议上,主持人库珀问拜登“如果台湾受到解放军的攻击,美国是否会协防台湾”时,拜登说,“我们有承诺要那样做”;第三次,2022年的5月,在美国总统拜登在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举行的新闻招待会上,当被问及如果中国大陆选择武力统一,美国是否会协防台湾时,拜登回答:“是的,我们做出过这样的承诺。”〔45〕。事实证明,拜登政府一直朝着军事“协防”台湾的方向努力。

  2023年3月,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查尔斯·弗林谈及台湾问题,称解放军的三个优势是美国没有的:第一,接近地缘目标;第二,拥有大量弹药;第三,拥有大量军队。如果美国进行军事介入,这三个优势就会成为美国的短板〔46〕。其实,美国近年来一直在弥补自身不足与短板。

  一是在地缘政治上接近台湾。美国不断协助和强化日本在与那国岛、宫古岛、石垣岛、冲绳一条线进行西南战略的延伸,让自己的脚步、前沿、枪口都离台湾岛更近,各种无人机、远程导弹也向这个方向优先加速部署〔47〕。美日军事演习时甚至把联合情报指挥中心放到了距台湾省110公里的与那国岛。

  二是大力囤积弹药。日本在西南岛屿方向总共修建了130个弹药库,最近还要拼命增加7、8个。这些弹药库是美日共享共用,一旦台海战争爆发,高强度的消耗就可以藉助弹药库得以持续。拜登还批准了台湾岛也修建弹药库,要把物资装备先期部署。

近年来美国对台军售一览表

  三是增加军队部署。在军队人数上不占优势,所以美国目前在积极搞联合作战,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纳入联合作战体系。譬如美国在日本部署“战斧”式巡航导弹,将驻菲律宾的军事基地从原先的5个增加到了11个,帮助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以及将澳大利亚打造成为中远程导弹生产和打击基地等等〔48〕。美国在未来可能的台海冲突中,将以美国为重点,先把周边4到5个军事盟国组织起来做先锋当炮灰,再通过北约东扩到东亚,把某些北约国家组织成为二次梯队形成进攻联盟。

  [表:近年来美国对台军售一览表]

  四、“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法理基础

  (一)台湾是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台湾自古属于中国领土

  根据地理研究,在远古时代,台湾岛与中国大陆连为一体,后来由于地球变化和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了台湾岛。祖国大陆对于台湾历史的记载,最早见证于三国时期。在《临海水土志》,吴国人沈莹明确记载,公元230年吴王孙权曾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今台湾)。隋唐时期大陆中央政权曾经三次出兵“流求”(今台湾),公元610年起汉族人民开始跨海向澎湖地区移居。宋元时期,澎湖地区的汉族移居已有相当数量,幷向台湾本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历代中央政府先后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公元12世纪中叶,南宋在澎湖地区驻兵,同时决定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元明时期,均设立澎湖巡检司,其主要职责就是负责海上巡逻、追查罪犯,以及督办盐课事宜。公元1662年,收复台湾之后,郑成功在台设立“一府两县”,即承天府和天兴县、万年县。清康熙二十二年,即公元1683年,清政府举兵攻克台湾,中国再度实现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次年,清政府在台设“分巡台兵备道”及“台湾府”,下设“台湾”(今台南)、“风山”(今高雄)、“诸络”(今嘉义)三县,行政上隶属福建管辖。清光绪十一年,即公元1885年,清政府正式划台湾为单一行省,幷任命刘铭传为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任内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造商轮,兴办企业,创设新式学堂,极大推进了台湾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2.台湾屡遭西方殖民及其历史回归

  17世纪开始,台湾屡遭西方殖民入侵。公元1604年和1622年,澎湖地区先后两次被荷兰殖民强盗所侵占。公元1626年,台湾北部地区被西班牙殖民侵占。公元1642年8月,荷兰殖民者打败西班牙,台湾沦为荷兰殖民地。公元1662年2月,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了殖民扩张之路,琉球(冲绳列岛)和台湾则成为其向南扩张的首要目标。公元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次年清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其条款之一就是割让台湾给日本,台湾再次沦为外国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同年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对日宣战布告》:“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马关条约》自属废止之列〔49〕。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了《开罗宣言》,明确“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50〕。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幷以国际协定的形式再次确认了《开罗宣言》中所规定的日本必须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的原则〔51〕。1945年10月25日,台湾行政长官陈仪在台北正式接受日本军队在台湾的投降,幷且代表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政府主权之下。”〔52〕自此,台湾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事实上都已经再次回到祖国怀抱。

  3.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权威不容置疑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是在中国这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情况下的政权更替,中国的主权和固有领土疆域没有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幷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这一决议不仅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程序上彻底解决了包括台湾在内全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而且明确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只有一个,不存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问题。联合国秘书处法律事务办公室官方法律意见明确指出,“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没有独立地位”,“台湾当局不享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地位”。实践中,联合国对台湾使用的称谓是“台湾,中国的省(Taiwan,Province of China)”〔53〕。

  4.“一个中国原则”符合国际共识

  “一个中国原则”的国际共识牢不可破,“台独”分子属于中国国内叛乱分子。1971年联合国2758号决议明确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代表;全世界195个主权国家,台湾所谓“邦交国”仅剩14个,而且这个数量还会迅速减少;包括联合国、世卫组织等所有政府间国际组织都不存在台湾代表权问题。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

  5.台湾地位未定论站不住脚

  “台独”分子常以“台湾地位未定论”为“台独”寻找法理依据,事实上依照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相关之规定,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都已经归还给中国。1949年中国革命在推翻原中华民国政府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虽然叫法不同,但这仅仅属于国家内部两个不同政府之间的相互更迭,幷非建立了两个不同的主权国家。1949年以来,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两岸复归统一,是结束政治对立,不是领土和主权再造。

  (二)以非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具备坚实的法理依据

  1.符合国家主权原则

  国家主权原则是现代国际法所确立的重要原则,是构成整个国际关系的基础和现代国际法的基础。国家主权是国家在国际法上所固有的独立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内最高权,即指国家行使最高统治权,国内的一切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都必须服从国家的管辖;二是对外独立权,即指按照国际法原则,独立自主地、不受任何外力干涉地处理国内外一切事务;三是自卫权,是指国家为了防止外来侵略和武力攻击而进行国防建设,在国家已经遭到外来侵略和武力攻击时,进行单独的或集体的自卫的权利〔54〕。

  根据国家主权原则,首先,既然台湾是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解决台湾问题完全属于中国内部事务,包括什么时候解决、解决的方式方法完全属于中国内政。

  其次,既然解决台湾问题完全属于中国内政,那么按照国际法原则,中国独立自主地、不受任何外力干涉地处理国内外一切事务,包括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方法均不容他国和国际军事同盟说三道四。中国中央政府也幷无义务对任何台湾分裂势力和外国干涉势力作出不使用武力的承诺。

  第三,如果出现“台独”分裂势力或外部干涉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构成为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峻挑战,中国有权行使自卫权,即有权采取自己认为必要的一切手段包括军事手段,来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2.符合《联合国宪章》规定

  国家主权原则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二战之后,几乎所有的国际文献都确认了这一原则,包括《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宪章》第51条明确规定,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本宪章不得认为禁止(会员国)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之自然权利”〔55〕。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1条,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以一切必要手段包括武力手段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切主权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对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威胁,既可能来自外国侵略势力,也可能来自国内分裂势力,或者内外势力相互勾结。无论哪种势力,任何主权国家都有行使武力自卫的权利。放弃使用武力,无异于放弃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这个道理不言自明。当前,“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干涉势力挑衅逼迫加剧,以及美台深度勾结,已然构成中国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严重威胁,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联合国宪章》第51条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也是我们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最后手段。

  3.符合国内法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本精神,《反分裂国家法》第8条具体提出:“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反分裂国家法》精神。“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干涉势力一旦触碰《宪法》和《反分裂国家法》红线,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依法跨越海峡,将违法分子缉拿归案、绳之以法。

  五、小结

  综上,在紧张复杂的台海局势中,我们必须要有冷静清醒的头脑、洞悉局势的宽广眼界,以及坚持和平统一的战略定力,因为和平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有利,对台湾同胞最有利,对统一之后的对台有效社会治理最有利。但是,中国政府一旦迫不得已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那将是占据道义和法律制高点的统一之战、合法之战、正义之战和必胜之战。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56〕!

  课题项目:2023年全国台联重点课题项目《决不承诺对台放弃使用武力》结项成果

  注释: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3〕程广中:《从未承诺放弃对台使用武力》,载于《军事历史》1999年第五期,第38页。

  〔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72页。

  〔5〕〔6〕〔2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一版,第87页。

  〔7〕选自《人民日报》1995年1月31日。

  〔8〕〔11〕〔12〕〔16〕〔17〕〔18〕〔56〕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国人大网站http://www.npc.gov.cn /npc /xinwen /2019-01 /02/content_2070110.htm?from=singlemessage.

  〔9〕《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https://www.mfa.gov.cn /web /ziliao _ 674904 /zt _ 674979 /dnzt _ 674981 /qtzt /kjgzbdfyyq _ 699171 /202111 /t20211116_10448827.Shtml。

  〔1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网站http://www.gwytb.gov.cn /stzyjh /202107 /t20210729_12369076.htm。

  〔1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0/content_60035.htm

  〔14〕《反分裂国家法》,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网站http://www.gwytb.gov.cn/zt/zylszl/rules/xfl/201101/t20110123_1724057.htm。

  〔15〕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网站http://www.gwytb.gov.cn/zt/zylszl/baipishu/202208/t20220810_12459866.htm。

  〔19〕〔20〕《蔡英文称和平是两岸的唯一选项,国台办:两面手法骗不了世人》,新浪网https://news.sina.com.cn/c/2023-10-11/doc-imzqszmm6068667.shtml。

  〔21〕《夏立言称国民党不是“亲中”政党也不是支持统一的政党,国台办回应》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3_10_11_711454.shtml。

  〔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第90页。

  〔24〕《挑衅大陆,蔡英文太不自量力》,网易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F32M9DUK0001875N.html。

  〔25〕〔35〕郭振家:《新冠肺炎疫情对两岸关系的影响》,载于《统一论坛》,2020年第3期。

  〔26〕《国台办:台当局强推恶法,“绿色恐怖”笼罩全岛》,快资讯网站https://www.360kuai.com/pc/99bd5b3540b962579?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27〕〔28〕李道湘.《“文化台独”理论及其批判》,载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29〕〔30〕〔31〕〔32〕李道湘:《“文化台独”的实质和危害》,中国新闻网https://www.chinanews.com.cn/n/2004-05-10/26/434533.shtml。

  〔33〕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893514?isindex=1。

  〔34〕程光:疫情下的两岸关系的观察,载于《统一论坛》,2020年第3期。

  〔36〕《损人不利己 芯片四方联盟已出现离心力》,新浪财经网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3-03/doc-imyiqnma1542828.shtml

  〔37〕《美前高官放话摧毁台积电,台媒惊呼台积电危险了,统派要台胞自救》,腾讯网https://new.qq.com/rain/a/20230315A01FG800。

  〔38〕《台积电变“美积电”,警钟已经敲响》,新浪财经网https://finance.sina.cn/2022-12-15/detail-imxwttiv9754888.d.html。

  〔39〕《拜登三度扬言协防台湾:这不是口误,是对华战略转变,是分裂中国》,乌有之乡网刊http://www.wyzxwk.com/Article/guofang/2022/05/455862.html。

  〔40〕《美国卫生部长今日访台,背后透露五大讯号》,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https://www.essra.org.cn/view-1000-986.aspx。

  〔41〕《寻求“战略清晰”-美国“台湾政策法案”的前因及走向》,网易https://www.163.com/dy/article/HHDFPGTV05149512.html。

  〔42〕刘瑛:《<台湾政策法案>:内容、影响和应对》,中评网http://www.crntt.com/doc/1065/0/9/5/106509589.html?coluid=7&docid=106509589&kindid=0&mdate=1219160053。

  〔43〕《美国“2023年国防授权法案”给中美关系制造新风险》,快资讯https://www.360kuai.com/pc/923b78955dfdb43fe?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44〕《美国不许中国援俄,却对台军售107次,如此虚伪霸道,中方不接受》,网易https://www.163.com/dy/article/IB3T5HT0055322G1.html?spss=dy_author。

  〔45〕《美专家:美国需要挑明武力协防台湾的立场,这样才能威慑中国》,网易https://www.163.com/dy/article/HDA9DGDC055356HZ.html。

  〔46〕〔48〕《美司令:解放军在台海三大优势,美国没有是在为台海冲突做准备》,网易https://www.163.com/dy/article/HVCF6L3705539IG6.html。

  〔47〕《日本“离岛作战”战略再迈一步!美国强势辅助,中国如何应对?》,深度观察室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3500760031673018

  〔49〕〔50〕〔51〕〔52〕余克礼、曹裕江、杨玲:《海峡两岸关系70年图鉴》,武汉:长江出版社,2020年5月第二版,第11-13页。

  〔53〕《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统一台湾》,网易https://www.163.com/dy/article/GMRIHAQ00515CCSC_pdya11y.html。

  〔54〕《国家主权原则》,百度知道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867961859328545187.html。

  〔55〕《联合国宪章》,央视网http://news.cntv.cn/2015/09/16/ARTI1442399814614302_3.shtml。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4年1月号,总第313期,P17-31)

两岸和平统一要有坚强实力为后盾

  中评社╱题:“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历史、现实与法理” 作者:明庭权(武汉)、武汉行政学院政治与哲学教研部主任/博士/教授、兼华中师范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

  【摘要】大陆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既是大陆的一贯主张,也是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保障和平统一得以实现的现实需要,以及必要时实现国家统一的最后手段。

  进入新时代,台海局势发生了重大和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1〕。首先,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的一贯主张,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次,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新时代开展“双反斗争”、保障和平统一得以实现的现实需要,必要时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后手段;第三,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中国作为主权国家拥有以非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充分法理依据和基本权利。

  一、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的一贯主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希望幷致力于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考虑到台海斗争现实,在追求和平统一时均保留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一贯主张。

  (一)历史脉络

  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战争尚未结束,毛泽东主席明确提出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开始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探索。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2〕。1956年4月,毛泽东主席进一步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3〕。此时,中央依然不排除武力统一台湾的可能,1957年11月8日,毛泽东主席在同外宾谈话时说:“我们说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和平解放最好,不得已就使用武力。”〔4〕

  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科学构想。与此同时,邓小平在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问题上,时刻保持了清醒坚定的立场,他说:“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作这样的承诺。”〔5〕邓小平反复告诫大家,提出和平统一不等于放弃使用武力解决,“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这是一种战略考虑。”〔6〕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同志与在京台湾同胞讲话时指出:“解决台湾问题无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的方式,一种是非和平的方式,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绝不允许外国干涉。我们坚持用和平的方式,同时我们不能承诺根本不使用武力,如果承诺了这一点,只能是和平统一成为不可能,只能导致使用武力解决。”〔7〕

  胡锦涛同志指出,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奉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决不允许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幷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主要针对少数“台独”分裂势力。

  (二)一脉相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对台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关于统一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8〕。面临美台勾结加深和“台独”分裂活动加剧的严峻态势,习近平主席明确警告:“我们是有耐心的,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9〕,“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10〕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重要论述,既与此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台政策主张保持一致,又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坚如磐石的决心,以及粉碎一切“台独”分裂图谋的强大能力。

  二、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重要构成部分

  (一)基本内涵

  1.核心要义

  解决台湾问题,经济整合是基础,政治谈判是关键,文化认同是根本,军事实力是后盾。中国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就是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之下,运用军事实力和手段对台独分裂势力和国际干涉势力进行有效威慑,以确保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被破坏,以保障和平统一得以实现,幷确保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非和平方式彻底解决台湾问题,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2.针对对象

  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处理台湾问题70余年的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解决台湾问题最大的障碍来自于美国为首的外部干涉势力,解决台湾问题最大的乱源来自于台湾岛内的台独分裂势力。因此,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11〕。我们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12〕。

  3.触发条件

  2000年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白皮书明确指出,“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13〕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其第八条明确规定:“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14〕。据此,《反分裂国家法》明确列出了国家采取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三种基本情况。

  2022年8月10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白皮书进一步明确以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条件,即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或外部干涉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15〕。

  (二)辩证关系

  1.历史使命

  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一水之隔、咫尺天涯,两岸迄今尚未完全统一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的创伤,两岸中国人应该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抚平历史创伤〔16〕。必须指出的是,无论“明独”还是“暗独”,任何形式的“台独”都是绝路也是死路,只能把台湾带向万劫不复的黑暗前景。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17〕。广大台湾同胞都是中华民族一分子,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认真思考台湾在民族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促进国家完全统一、共谋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无上光荣的事业〔18〕。

  2.基本手段

  目标与手段之间的关系是,手段必须无条件服从和服务于目标的成功实现。因此,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目标之下,和平统一与武力统一都只是实现统一的基本手段。当前,国民党、民众党、民进党等台湾主要政党及其候选人高喊维护两岸和平,却只字不提促进两岸统一。

  2023年10月10日,蔡英文称,“和平是两岸的唯一选项,愿意与大陆发展双方可接受的互动基础发展和平共存之道”〔19〕。对此,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隔空正告民进党当局,“一边空谈和平、互动对话,一边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这种两面手法骗不了世人,搞‘和平分裂’更是痴心妄想”〔20〕。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逐步走上本土化和西式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台湾各政党早已沦为频繁政治选举的工具,加上民进党利用政权力量不遗余力地推动“文化台独”,台湾已然被民进党构建出了一个所谓“台独”型社会。对此,国民党竟毫无还手之力,其群众基础被侵蚀掏空,实现国家统一的目标正逐渐被国民党所虚化、淡化甚至搁置和放弃。2023年9月26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明确讲到“国民党从来就不是一个亲中的政党,也不是一个追求统一的政党”〔21〕。

  不难看出,台湾主要政党明显是在扭曲和颠倒目标与手段之间的正常逻辑关系,在搁置、放弃、拒绝和反对中国大陆统一目标的同时,把和平手段异化抬高为和平目的,即“和平手段目的化”,究其实质,就是想达到海峡两岸和平分裂的目的。

小家电礼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