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红语中评:未来四年台海局势对抗强化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唐永红(中评社 陆文煜摄)

  中评社香港1月16日电(记者陆文煜)2024台湾大选13日落幕,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唐永红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就2024台湾地区两项选举结果予以解读。唐永红表示,民进党如其2016年、2020年选后之预期胜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但4成得票率及“立法委员”席次未过半意味着并未获得过半民众的支持,很多政策法案将难以成法推动,未来仍然有丢掉政权的可能,关键在于在野党能否形成联盟,但理念与利益分歧较大使得联盟合作较难。唐永红预计,未来四年中美都要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民进党当局不敢贸然“修宪”推动“法理台独”引战,台海形势总体可控,但民进党当局必定会小动作不断,两岸关系的对抗态势会有所强化。大陆有必要调整对台政策,强化反“独”促统。

  “民进党、国民党的得票率符合其各自的基本盘。我在2016年选完接受中国评论通讯社采访就讲过民进党大概率有12年执政的机会,2020年选后再次讲过。《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5月号发表我的专文《台湾社会的脉动与国民党的出路》,文中有提到。”唐永红指出,2014年台湾发生太阳花反服务贸易运动之后的民意调查,就发现民进党成功地改变了台湾民心民意与社会意识形态,进入了所谓“政治正确”的政治收获期,因此大选时总是设法打“统独牌”、“主权牌”、“抗中保台牌”,而且在不影响台湾的安全、经济与民生的情形下每每奏效。此次选举,民进党的选战策略及其结果也依然如此。此次民众党参加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柯文哲、吴欣盈得票数369万票、得票率26.46%,造成国民两党得票率较2020年下降。众所周知,民众党的支持者主要是不喜欢国民党和民进党的人士、中间选民及年轻一代,而其中多数支持者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意识形态和两岸立场偏绿,是因不喜欢民进党而转投民众党的。   “立法院”113席“立委”中,没有党派取得过半议席,出现蓝52席、绿51席、白8席、无党籍2席的局面。唐永红分析,未来民进党当局推行有利于民进党的政策、法案将面临一定阻力,定要寻求跨党派的合作。尤其在推动涉及两岸关系政策、法案上,更不会那么容易。唐永红又指,民进党近期也不会从法理层面走完“台独”最后一里路,因为这一定会引起台海战争,而大部分台湾民众都想避战求和;民进党当局只会在美国等境外势力愿意出兵“保护”台湾的情况下才会加以推动。

  唐永红认为,民进党4成得票率及“立法委员”席次未过半意味着并未获得过半民众的支持,很多政策法案将难以成法推动,未来仍然有丢掉政权的可能,关键在于在野党能否形成联盟,但理念与利益分歧较大使得联盟合作较难。事实上,深层次来看,柯文哲本人和多数支持者是绿的,国民党和民众党在理念和利益层面大体上很难谈拢,对“九二共识”的态度就是南辕北辙。两岸关系上,除了希望两岸相互承认、和平发展、只经不政与拓展台湾国际空间,以及反对大陆军演台海是蓝白两党共识外,其他方面难有合作空间。

  国台办13日表示,这次选举改变不了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改变不了两岸同胞走近走亲、越走越亲的共同愿望,更阻挡不了祖国终将统一、也必然统一的大势。唐永红指出,从两岸关系的性质定位来看,目前两岸的“宪制规范”都规定“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以联合国为代表的主流国际社会也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因此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确实无法为台湾选举所改变;两岸关系发展终极走向统一也是实力对比决定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现实层面看,大多数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和统一意愿是与其“宪制规范”相矛盾的,他们坚持“一边一国”或“一中一台”的“国家认同”,表面上说维持现状,但内心深处期望将来有机会“台独”。   唐永红进一步谈到,必须要区分台湾民众和台湾同胞。认同“九二共识”的才是同胞。支持、从事“台独”的,勾连外部势力阻碍国家发展的,乃国家的敌人或汉奸之流。目前来看,由于民进党当局先前出台了所谓“国安五法”、“反渗透法”等威胁、恐吓、阻碍、减少两岸民间交流的法规与政策,加之世界经济与两岸经济发展态势问题,两岸关系中“官冷民热”出现的可能性较低。民进党或受经济压力会主动放开陆客入台,这就涉及两岸公权力层面、政策层面的合作交流。

  唐永红指出,两岸公权力层面、政策层面的合作必须要建立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之上,两岸才会相向而行,两岸和平发展与交流合作才能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实践中,要把“九二共识”这一抽象的政治概念和具象的民众福祉紧密挂钩,体现在台湾的安全与发展之上。认同“九二共识”,台海才有和平,才开放交流合作,让台湾民众体认到“九二共识”会带来安全上的好处、经济上的好处、民生上的好处。反之,如拒不认同“九二共识”、搞“台独”分裂、勾连外部势力阻碍国家发展,那么不仅没有公权力层面的开放、政策层面的合作,没有台海和平与两岸交流合作的好处,而且,更要在政策方面对“台独”分裂势力、损害国家核心利益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由此让台湾民众体认到搞“台独”分裂、阻碍国家发展有切切实实的坏处。如此,台湾民众迟早就会知道该做如何选择。   唐永红认为,未来在没有“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的情形下,ECFA中的关税减让安排与惠台让利应该会全面中止,反“独”反分裂天经地义,合理、合法、合情,不仅如此,还应视民进党当局损害国家核心利益的言行严厉打击民进党执政的经济基础与安全基础,方能进一步让台湾民众体认到民进党执政对台湾不仅没有任何好处,只有切实的坏处。

  唐永红表示,推进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是既定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切实加以推进就是战略定力的表现。现实中任何具体的策略与政策都必须与时具进地调整,必须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岛内局势的变化而做相应调整。如此,才有助于目标的实现。否则,墨守成规,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唐永红指,赖清德标榜自己是“务实的‘台独’工作者”,表明“台独”是他的梦想,并会以“务实”的手段去实现。现实中,所谓“务实”,意味着他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踏踏实实地推进“台独”目标的实现,但他知道多数支持者希望“和平台独”,因此他不会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推动“法理台独”。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分裂势力一直以来寄希望于美国的支持与保护。但美国奉行国际现实主义,只有当美国盘算好什么时候正式支持“台独”包括与台湾“建交”、出兵“保护台湾”对美国最有利才会去做,但未来四年这个可能性极小。

  唐永红进一步指,美国如今内忧外患,今年恰逢选举年,外部还有两场战争拖后腿,维持中美邦交关系还有着巨大现实利益难以割舍;在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中拉帮结派尚未成型、“北约亚太化”尚未成军、武装台湾尚未到位,还需要为与中国摊牌争取时间来做准备。因此,近期上美国会和中国继续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为此,美国宣称要在中美战略竞争上设置护栏,继续维持“战略模糊”。一方面,主动寻求中美对话,宣称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另一方面,在打“台湾牌”“以台制华”中以不摊牌、不断交为前提,既不与台湾“建交”,更不承诺出兵“护台”,还不断敲打着民进党当局,不让其在“台独”道路上冒冲,避免在美国没有准备好之前被民进党当局完全拖下水。   唐永红认为,至少在可预见的2028年之前,中美都会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民进党也不敢贸然“修宪”推动“法理台独”,台海局势因此总体可控;但民进党必然会小动作不断,例如,会继续搞“去中国化”,阻碍两岸人文社会交流,特别是会继续与美国等外部势力勾连,导致两岸对抗态势强化。

  唐永红担忧道,民进党当局虽然不会轻举妄动“修宪”搞“法理台独”,但会持续推进“去中国化”,持续强化“台独”意识形态。岛内的教育、传媒等机构会继续被收编,教育体系、舆论体系、政治体系会继续基于“一中一台”定位运转。在中美战略竞争过程中,民进党当局会继续勾连美国等外部势力,以抗拒两岸统一、谋求“台独”分裂,并阻碍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这些将不仅严重冲击到两岸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升高统一前的代价、统一中的成本、统一后的治理难度,而且将严重冲击到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环境,升高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代价与难度。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唐永红(中评社 陆文煜摄)

  中评社香港1月16日电(记者陆文煜)2024台湾大选13日落幕,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唐永红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就2024台湾地区两项选举结果予以解读。唐永红表示,民进党如其2016年、2020年选后之预期胜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但4成得票率及“立法委员”席次未过半意味着并未获得过半民众的支持,很多政策法案将难以成法推动,未来仍然有丢掉政权的可能,关键在于在野党能否形成联盟,但理念与利益分歧较大使得联盟合作较难。唐永红预计,未来四年中美都要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民进党当局不敢贸然“修宪”推动“法理台独”引战,台海形势总体可控,但民进党当局必定会小动作不断,两岸关系的对抗态势会有所强化。大陆有必要调整对台政策,强化反“独”促统。

  “民进党、国民党的得票率符合其各自的基本盘。我在2016年选完接受中国评论通讯社采访就讲过民进党大概率有12年执政的机会,2020年选后再次讲过。《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5月号发表我的专文《台湾社会的脉动与国民党的出路》,文中有提到。”唐永红指出,2014年台湾发生太阳花反服务贸易运动之后的民意调查,就发现民进党成功地改变了台湾民心民意与社会意识形态,进入了所谓“政治正确”的政治收获期,因此大选时总是设法打“统独牌”、“主权牌”、“抗中保台牌”,而且在不影响台湾的安全、经济与民生的情形下每每奏效。此次选举,民进党的选战策略及其结果也依然如此。此次民众党参加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柯文哲、吴欣盈得票数369万票、得票率26.46%,造成国民两党得票率较2020年下降。众所周知,民众党的支持者主要是不喜欢国民党和民进党的人士、中间选民及年轻一代,而其中多数支持者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意识形态和两岸立场偏绿,是因不喜欢民进党而转投民众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