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达琪:蓝硬推“侯正柯副”很可能走不下去
中评社台北10月3日电(记者 杨腾凯)2024大选,中国国民党侯友宜与台湾民众党柯文哲是否能整合?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荣誉教授廖达琪向中评社分析,蓝绿白三足鼎立下,国民党蒋万安2022在台北市赢过,但现在民进党赖清德比当时民进党台北市候选人陈时中更强,蓝不见得能复制台北市长胜果,如果蓝硬推“侯正柯副”,很可能走不下去。
廖达琪表示,蓝白可以谈如何走向“共识决型民主”,括“内阁”席位该按照什么样的专业性来调配,看看谁可以推选什么样的人才,这事先都可以谈。例如柯文哲较欠缺经济治理人才,不过柯很在意司法,也许司法部门就能让柯来安排人选,可是传统经济领域事务、两岸事务,国民党还是比较擅长,蓝白都有各自擅长的政治领域,就可以各自安排适合的人选,这其实不是政治分赃。
廖达琪为美国密西根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台湾政治学会会长、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访问教授,研究专长包括比较政治、比较地方政府与政治、组织理论、比较议会、政治与资讯,现为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荣誉退休教授。
柯文哲日前表达蓝白可以比民调输得的退选,后来又说,2004年国亲合,后来亲民党就不见了。柯文哲讲这些话是希望合作,只是先抬高价码;还是柯文哲不想合作,讲这些话在制造合作的壁垒?
廖达琪表示,柯文哲当然属于前者,相信柯文哲也知道合作才能取得最大利益,所以目前才不停地提高价码。因为国民党的框架看起来,第一个侯友宜不可能退选,第二个,侯友宜要当副手也是困难重重。这个框架之下,民众党当然会担心重新回到2004年“国亲合”的模式,就是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当副手,可是后续就要面对给亲民党自己造成的损伤。
廖达琪指出,就自己瞭解,民众党内部对于2004年亲民党的前车之鉴确实非常介意,他们确实很想避开2004年“国亲合”采取的模式,就是柯文哲担任副手,民众党应该是希望得到一个最大谈判筹码,现在柯文哲提出蓝白比民调输的退选,这应该都是柯文哲的策略。
廖达琪分析,当然不能排除三足鼎立的情况下,最后弃保会如何发生,三足鼎立的情况下,基本上就是三种可能性,第一种是2022年新竹市长选举民众党高虹安藉由弃保当选的模式,第二种是2022年台北市长选举国民党蒋万安护住蓝军基本盘当选的模式,第三种是2000年大选民进党陈水扁藉由蓝军分裂当选的模式。
廖达琪指出,2022台北市长选举,蒋万安得票率42%,民进党陈时中32%,无党籍黄珊珊25%,陈时中是相对比较弱的候选人。可是现在看起来,赖清德是不会比陈时中弱的,赖清德犯的错也比较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如果还是想硬推“侯正柯副”,自己认为很可能会走不成。
廖达琪表示,其实蓝白需要谈的是“联合内阁”怎么组,台湾应该走向“共识决型民主”,柯文哲也说过不要“总统”一人全拿,而且我们“宪法”也没有给“总统”这么至高无上的权力,只是实际上“行政院长”是由“总统”提名,且不需经由“国会”同意,才造成现在的状况。
廖达琪指出,如果按照“宪法”的原理原则,来推动“共识决型民主”,不是“内阁制”,也不是纯粹“总统制”,而是共识决型的,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的民主类型,这才符合所谓民主是多数人统治,而不是有一方过半数就全拿,传统赢者全拿的,叫做“多数决型民主”。在“共识决型民主”之下,“国会”、“内阁”都是分的,如果这次大选能就“共识决型民主”做出实质成果,对台湾民主将是一个进步。
廖达琪表示,台湾其实可以比照法国模式,“行政院长”一上来如果是组联合“内阁”的话,就可以先要求“国会”的同意票,奠定“行政院长”指挥政策推动的基础,这些都是在选前就可以签同意书或契约,表明我们希望朝“共识决型民主”来思考,“共识决型民主”不是谈权力分赃,而是进一步提升台湾民主的品质。
柯文哲如果很在意2004年“国亲合”的状况,可是关键是2004年“连宋配”并未能当选,如果2004年连宋配当选,后来发生的故事会不会不一样?
廖达琪指出,柯文哲本身民调支持度有两成多,柯文哲所代表的群众有不少的年轻人,如果要顾及各类型的选民意见,其实就要藉着“共识决型民主”让更多人可以参与。只是要先谈好,包括“内阁”席次是按照什么样的专业性来调配,看看谁可以推选什么样的人才,这事先都可以去谈。
廖达琪表示,包括柯文哲可能比较欠缺经济治理的人才,不过柯很在意司法,也许司法部门就能让柯来安排人选,可是传统经济领域事务、两岸事务,国民党还是比较擅长,蓝白都有各自擅长的政治领域,就可以各自安排适合的人选,都可以事先谈,按照专长来区分,甚至有些职位两党联合内个也可以海选,让多点人参与。
廖达琪强调,“共识决型民主”是大家可以坐下来谈,但不会落入传统的分赃,国民党也要拿出胸襟,看怎么样让更多人参与,毕竟国民党是个曾经执政很久的政党,有太多既得利益者在把持。
中评社台北10月3日电(记者 杨腾凯)2024大选,中国国民党侯友宜与台湾民众党柯文哲是否能整合?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荣誉教授廖达琪向中评社分析,蓝绿白三足鼎立下,国民党蒋万安2022在台北市赢过,但现在民进党赖清德比当时民进党台北市候选人陈时中更强,蓝不见得能复制台北市长胜果,如果蓝硬推“侯正柯副”,很可能走不下去。
廖达琪表示,蓝白可以谈如何走向“共识决型民主”,括“内阁”席位该按照什么样的专业性来调配,看看谁可以推选什么样的人才,这事先都可以谈。例如柯文哲较欠缺经济治理人才,不过柯很在意司法,也许司法部门就能让柯来安排人选,可是传统经济领域事务、两岸事务,国民党还是比较擅长,蓝白都有各自擅长的政治领域,就可以各自安排适合的人选,这其实不是政治分赃。
廖达琪为美国密西根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台湾政治学会会长、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访问教授,研究专长包括比较政治、比较地方政府与政治、组织理论、比较议会、政治与资讯,现为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荣誉退休教授。
柯文哲日前表达蓝白可以比民调输得的退选,后来又说,2004年国亲合,后来亲民党就不见了。柯文哲讲这些话是希望合作,只是先抬高价码;还是柯文哲不想合作,讲这些话在制造合作的壁垒?
廖达琪表示,柯文哲当然属于前者,相信柯文哲也知道合作才能取得最大利益,所以目前才不停地提高价码。因为国民党的框架看起来,第一个侯友宜不可能退选,第二个,侯友宜要当副手也是困难重重。这个框架之下,民众党当然会担心重新回到2004年“国亲合”的模式,就是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当副手,可是后续就要面对给亲民党自己造成的损伤。
廖达琪指出,就自己瞭解,民众党内部对于2004年亲民党的前车之鉴确实非常介意,他们确实很想避开2004年“国亲合”采取的模式,就是柯文哲担任副手,民众党应该是希望得到一个最大谈判筹码,现在柯文哲提出蓝白比民调输的退选,这应该都是柯文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