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参加俄“高加索2020”战略演习回眸
中评社北京10月5日电/“这里,乌云在我脚下俯顺地飘逸,透过乌云,我听见喧响的瀑布,峥嵘赤裸的层峦在云下耸立……”这是著名诗人普希金笔下的高加索。
这里曾经是一个激烈的战场。78年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伏尔加河畔打响。
这里也是一个现代的演兵场。78年后,一场多国部队联合集群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携手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实兵演习在这里举行。
狂飙乍起处,硝烟漫天起。踏寻着历史足迹,我军官兵在这片饱经战争洗礼的沧桑大地上,参加俄“高加索-2020”战略演习,在异国陌生地域与多国部队联合举行实战化练兵,展示了形象、锤炼了能力、收获了经验。
突破练兵环境之变
地形越陌生,越要展示过硬的打仗能力
对于常年驻守祖国西部的中方参演官兵来说,高加索地域与我国西部自然环境有颇多相似之处。
然而,现实中的困难相当艰巨。受多重因素影响,出征前,中方参演部队一次也未与俄方进行当面磋商、一次也未组织现地勘察,官兵对演习地域一片陌生;到达后,就要面临第一天接装、第二天合练、第三天组织实弹射击的紧张安排。此外,官兵还要面对安营扎寨任务重、训练节奏转换快、任务计划变化大等诸多挑战。
未来战争,并不是所有战场都会在熟悉的地形展开,也不是所有的仗都会等部队完全准备好了才开战。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既是现代军人的必备素质,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必修课。出征动员大会上,中方联合战役指挥部副指挥员、西部战区参谋长助理邢国良发出号召:“越是环境恶劣、地形陌生,越要展示中国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越要展现中国军队不怕吃苦、敢于冲锋的优良作风!”
这是一次陌生机场的起降考验,更是一次超远航程的战略投送。为降低机动途中的疫情风险,经报请上级批准,参演部队机动采取空中远程定点投送方式进行。负责拟制航空投送计划的战区空军某师飞行大队大队长龙贻飞介绍说,这是运-20飞机首次在全新航线上执行跨国远程多机编队飞行任务。虽然俄方提供了降落机场的基础飞行资料,但机场附近陌生的地形地貌和沿途未知的气象条件仍是不小的挑战。从集结地域装载出发到中转地通关出行,再到目的地降落转场,往返飞行时间超过15个小时。
对此,俄罗斯南部军区第58集团军某摩步旅坦克教练员鲍里斯这样评价:中国军人坚忍不拔,有着过硬的军事素质。中国军队是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部队!
突破指挥协同之难
情况越复杂,越要提高两军协同配合的能力
语言交流不通、指挥方式不同,是制约两军联合作战筹划、联合实兵行动的一道障碍。“中部-2019”战略演习期间,为破解两军文书流转不畅等问题,双方向对方指挥机构派出军事协调参谋小组,以人工传递的方式互换文书,费时费力,效率也不高。
“不能把去年演习中暴露的问题带到今年,必须要做到一年更比一年好。”中方参演部队形成了共识。
加强联合指挥演练,既是命令,更是现实需求。
为确保双方在同一态势、同一时空基准下展开作业,中俄双方在各自导演部安装了热线电话,建起了视频系统。联络过程中,则采取翻译先口述简译、再精准细翻的方式,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
研判敌情、理解任务、定下决心……两军各级指挥员在作战筹划期间,不断破除语言障碍、化解文化理念差异、增进相互了解信任。演习中,两军近距离学习借鉴,不断深化两军指挥协同水平,推动作战能力的提升。
9月22日,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战役训练局局长萨尔瓦洛夫在与中方参演部队研究敌情态势后表示,中方联合战役指挥部收到俄方通报的有关战略意图和行动构想文书时,能够迅速领会俄军的战役布势要点,提出精准的意见建议,充分体现了中俄两军近年来多次联合演习的成果。
当然,中俄两军在作战筹划时,也面对着一些不容回避的挑战。比如在战役集群编成上,由于两军编制不同,作战力量编成各异,最后根据演练中的作战任务需要,互相磋商后才完成预定作战力量编组。
突破用装时间之紧
挑战越艰巨,越要提升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能力
驾驶俄军步战车,在卡普斯京亚尔靶场纵横驰骋,是某合成旅中士朱京余之前不曾想到的;使用俄军坦克在实弹射击中打出优异成绩,让该旅坦克射击技师、二级军士长刘来仓成为俄军官兵眼中的装备操作能手……
战场上,武器装备是军人的“第二生命”。俄方不仅将自己的坦克、步战车、防空导弹等武器装备转交给中方参演部队使用,还主动给中方军人讲授如何操作。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李抒音深有感触地说,这是两军高层交流合作深度互信的展现,也是战略共识在战术行动中落地落实的具体举动。
根据俄方安排,9月14日中方参演官兵进行接装训练,9月15日组织演习全流程合练,9月16日进行多弹种实弹射击。短短3天,我军参演官兵要实现对俄制装备从接装到熟练操作运用,无疑是个艰巨的考验。
“俄军装备在功能区布设上与我军有许多差异,主要是各型仪表、按钮的操作调节区别很大。”步战车驾驶员赵佳兴告诉记者,经过一番努力摸索,大家很快掌握了战车性能、操作要领以及故障排除方法。
对胜战的追求,让中方参演官兵学得格外认真。在某型防空导弹操作现场,中士谭石紧盯射击瞄准镜,不时通过翻译向身边的安德斯中尉请教操作要领。遇到难以翻译的专业术语,他们就边比划边用简易图示沟通。谭石很快掌握了该型防空导弹的基本操作流程。
“中国军人的眼里没有‘困难’二字。”中方参演部队合成战斗群指挥员、某合成旅参谋长裴晓磊说。出征前,旅里组织参演官兵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认真学习研究。接装后训练,大家注重研究创新,苦练加巧练,高标准完成了任务。
实兵行动演练展开后,中方参演官兵驾驶坦克、步战车与俄军参演官兵按照战斗队形冲锋在卡普斯京亚尔靶场;肩扛俄军防空导弹紧盯当面空情,时刻准备打击空地来犯之“敌”……
车卷黄沙、荒原留痕。中方参演官兵踏上归国征程时,他们带回的不只是炮火连天的战斗记忆,还有与各国参演部队结下的战斗情谊,以及值得认真总结盘点的战斗经验……
评演论兵
由于各个国家作战理念、战法运用不一样,通过联合军演可以熟悉对方的作战思维和作战筹划方式,达到互相学习了解、深化协同配合的目的。
——中方联合战役指挥部作战筹划与控制要素主任、西部战区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副局长黄宏愿
通过与外军部队同场演练,我们既能看到我军部队在作战训练上的优长,也能找到部分课目的短板弱项,便于我们在今后的训练中取长补短,在未来战场上扬长避短。
——中方参演部队合成战斗群指挥员、某合成旅参谋长裴晓磊
连续参加俄方战略演习,我们近距离看到了未来信息化战场的作战样式。通过参演我们发现,俄军的作战素养很高、实战意识很浓。
——中方参演部队合成战斗群战斗员、某合成旅下士唐光辉
每次进出中方联络帐篷都能够接触到中国军人,我认为中国军人很有精气神,素质非常过硬。
——俄军联络官米哈伊尔中校
——俄军翻译安东尼少尉
从学习俄军武器装备操作上看,中国军人非常热爱学习,而且学习能力很强,很快就掌握了操作要领。
——俄南部军区第58集团军参谋吉玛大尉
“高加索-2020”战略演习“高”在何处
9月26日,俄“高加索-2020”战略演习落下帷幕,受邀参演的各国官兵陆续踏上归建的行程。作为长期关注俄军发展建设的研究人员,笔者曾数次参加“和平使命”系列联合军演和俄军年度战略方向演习。亲历今年这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国际格局不确定性增大背景下举行的战略演习,笔者对俄军作战能力、美俄军事关系、中俄两军合作水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
高水准
俄“打仗军区”名不虚传
俄“高加索”系列演习主要是检验其南部军区保卫国家西南边境及相应战略方向的能力,每4年举行一次。在俄军依托军区举行的战略方向演习中,只有“高加索”系列演习没有以所在的南部军区名称命名。据俄军介绍,这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延续俄南部军区的前身高加索军区的光荣传统,保留其“打仗军区”之美誉。
细想之下,的确如此。2008年的俄格战争、2014年的克里米亚行动及目前仍在持续的叙利亚军事行动,南部军区都是主力,其绝大部分军官都有在叙利亚的作战经验。军区司令德沃尔尼科夫大将曾于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间担任俄军首任驻叙利亚部队集群司令,指挥俄叙联军重创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其本人也是目前俄唯一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军区司令。
高强度
美俄博弈不断升级加码
“高加索-2020”战略演习设定的场景是俄西南边境地区受到国际恐怖势力入侵,俄被迫实施机动防御以捍卫领土完整。同时,俄高层强调,作为年度战役和战斗训练活动的总结,此次演习不针对第三方。俄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在对各国武官的吹风会上特意表示,此次主演习场设在位于俄境内纵深的卡普斯京亚尔靶场,而不是毗邻国境的其他靶场,目的就在于降低演习的敏感度。
然而,美西方并未因此降低对俄的军事防范和打压力度,在俄军邀请和筹备其他国家参演的过程中,频频施压,迫使阿塞拜疆等数个国家退出实兵演习。格拉西莫夫还称,不久前在北约框架下举行的“欧洲捍卫者-2020”联合演习,曾计划动用约2.8万名军人、700多辆装甲坦克车辆和95架直升机,规模之大为近年来罕见。更令俄方不满的是,该演习许多课目直指俄境内目标,遏制俄罗斯的意图彰显无疑。这种强烈反差再次表明,美西方对俄遏制打击层层加码,双方军事对峙态势不断升级。
高互信
中俄军事合作务实高效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各国间军事交流活动普遍有所减少的背景下,中俄军事合作依然保持良好势头,各层级、各领域活动持续开展。6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出席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活动;8月,中国军队派出6支参赛队赴俄参加“国际军事比赛-2020”并取得佳绩;9月,魏凤和再度赴俄,参加上海合作组织、独立国家联合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联合会议;近期,中方参演部队赴俄参加“高加索-2020”战略演习,进一步体现了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务实性。格拉西莫夫在看望中国参演部队时说:“感谢中国军队在全球抗击疫情的重要时刻,仍然决定参加此次演习。”
演习中,首次成建制使用俄军装备的中方官兵与俄军配合默契,协同高效;“中军帐”里,双方指挥员共同分析判断敌情,筹划作战方案。双方对演习情况分析相近、对作战企图理解一致,不仅体现出战略层面的高度互信,也在战役和战术层级实现了高度融合。中俄双方在深度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战斗中,推动了两国战略共识的落地落实,促进了两军友谊的升华。
(作者:李抒音——单位: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
“东方-2018”战略演习
时间:2018年9月11日至15日
地点: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楚戈尔训练场
课目:机动防御、火力打击、转入反攻等
参演兵力:中方参演兵力约3200人,各型武器装备900余台(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30架
“中部-2019”战略演习
时间:2019年9月16日至21日
地点:俄罗斯奥伦堡州东古兹靶场
课目:应对空袭、火力打击、稳控态势等
参演兵力:中方参演兵力约1600人,各型武器装备300余台(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近30架
时间:2020年9月21日至26日
地点: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州
课目:机动防御歼敌、联合火力打击、立体突入围歼、稳控战场局势等
参演兵力:中方参演部队以西部战区为主,携部分轮式装备及轻武器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中评社北京10月5日电/“这里,乌云在我脚下俯顺地飘逸,透过乌云,我听见喧响的瀑布,峥嵘赤裸的层峦在云下耸立……”这是著名诗人普希金笔下的高加索。
这里曾经是一个激烈的战场。78年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伏尔加河畔打响。
这里也是一个现代的演兵场。78年后,一场多国部队联合集群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携手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实兵演习在这里举行。
狂飙乍起处,硝烟漫天起。踏寻着历史足迹,我军官兵在这片饱经战争洗礼的沧桑大地上,参加俄“高加索-2020”战略演习,在异国陌生地域与多国部队联合举行实战化练兵,展示了形象、锤炼了能力、收获了经验。
突破练兵环境之变
地形越陌生,越要展示过硬的打仗能力
对于常年驻守祖国西部的中方参演官兵来说,高加索地域与我国西部自然环境有颇多相似之处。
然而,现实中的困难相当艰巨。受多重因素影响,出征前,中方参演部队一次也未与俄方进行当面磋商、一次也未组织现地勘察,官兵对演习地域一片陌生;到达后,就要面临第一天接装、第二天合练、第三天组织实弹射击的紧张安排。此外,官兵还要面对安营扎寨任务重、训练节奏转换快、任务计划变化大等诸多挑战。
未来战争,并不是所有战场都会在熟悉的地形展开,也不是所有的仗都会等部队完全准备好了才开战。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既是现代军人的必备素质,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必修课。出征动员大会上,中方联合战役指挥部副指挥员、西部战区参谋长助理邢国良发出号召:“越是环境恶劣、地形陌生,越要展示中国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越要展现中国军队不怕吃苦、敢于冲锋的优良作风!”
这是一次陌生机场的起降考验,更是一次超远航程的战略投送。为降低机动途中的疫情风险,经报请上级批准,参演部队机动采取空中远程定点投送方式进行。负责拟制航空投送计划的战区空军某师飞行大队大队长龙贻飞介绍说,这是运-20飞机首次在全新航线上执行跨国远程多机编队飞行任务。虽然俄方提供了降落机场的基础飞行资料,但机场附近陌生的地形地貌和沿途未知的气象条件仍是不小的挑战。从集结地域装载出发到中转地通关出行,再到目的地降落转场,往返飞行时间超过15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