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郭至君在韩国与学生谈记者人生
中评社首尔9月28日电(记者 崔银珍)应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黄载皓的邀请,中国评论通讯社助理总编辑、国际部主任郭至君日前赴位于首尔的韩国外国语大学本部,为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正在外大念本科的国际学生们举办了一场英文特讲,主题是向学生们介绍自己为何选择记者这个职业,以及从业十年的一些经历和感悟。
郭至君在特讲会上首先介绍了自己成长、学习的经历,她表示是因为受父母影响,从小对新闻工作感兴趣,因而选择在本科时学习国际新闻专业。“大学四年级时,我看上了当时号称在亚洲排名第一的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考上了该院国际新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抱着更多瞭解香港、融入香港,与国际接轨的想法,开始了新的求学之路。事实证明,我的选择非常正确,在浸会大学我不仅学习到了更多有关国际新闻的专业知识,还踏进了学习国际政治与关系的大门。当时我刚好在写一篇论文,无意间看到一个关于美国白宫资深记者海伦汤玛斯(Helen Thomas)提问的视频,经瞭解之后才发现原来那年她已九十高龄,但她犀利、直接、精辟的提问让历任美国总统在回答时都严谨以待,不敢怠慢。《华盛顿邮报》曾经评价她——40多年来,当这个女人走近时,总统们会发抖。她有刀子似的舌头和利剑般的智慧。”郭至君说。
郭至君表示当时她内心深处有了很强的触动,她想,如果可以进一步学习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并将其与新闻结合,将来会不会也能成为一位这样优秀的记者呢?因此,在研究生毕业、同学们纷纷准备进入职场之际,她选择了继续进修,报考英国的大学硕士学位。幸运的是,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是第一家向她抛来橄榄枝的大学,因此她就选择去该校继续攻读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尽管我比其他同学晚两年进入职场,通过在香港、英国的学习,我阅读专业书籍、掌握专业英文、培养锻炼了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为我今后的新闻工作打下了知识基础。”她说。
郭至君也向学生们分享了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感受。她说,在当今国际秩序中,不可能排除美国因素,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因此为了弥补自己知识的缺陷,她曾赴哥大东亚所(Weatherhead East Asian Institute)进行了研修工作。在工作中与美国学者们对谈时,她深刻感悟到东西方的智慧是可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她也因此更加对这份工作着迷,因为她觉得能够与各国智者对话是幸运、幸福的一件事。
郭至君也提到当今处于资讯爆炸、资讯碎片化的时代,在“后真相”的大背景下,假新闻无处不在,极端民粹主义也因此催生,连带国际关系受到负面影响。“我对这个现象很担忧,作为一名一线记者,我仍坚持自己的新闻专业主义和新闻理想,做一个摆事实、讲道理,能发挥正确引导作用的记者。”郭至君说。她同时也鼓励即将毕业的本科生们,要好好思考未来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方向,同时要保持好奇心、感恩心和积极的情绪。
特讲结束后,十多位来自德国、法国、加拿大、美国、巴西等国家的留学生们踊跃向郭至君提问,包括怎么看待新闻自由、工作中最喜欢的部分、后真相时代做记者是否有压力、如何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保持长时间的热情等,对此,郭至君也结合自身实际给出了答案,并鼓励留学生们找机会亲身去中国内地和香港走走看看,消除一些刻板印象和误解。在场旁听的黄载皓教授评价说:这一场特讲很成功,学生们的反应相当热烈。
中评社首尔9月28日电(记者 崔银珍)应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黄载皓的邀请,中国评论通讯社助理总编辑、国际部主任郭至君日前赴位于首尔的韩国外国语大学本部,为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正在外大念本科的国际学生们举办了一场英文特讲,主题是向学生们介绍自己为何选择记者这个职业,以及从业十年的一些经历和感悟。
郭至君在特讲会上首先介绍了自己成长、学习的经历,她表示是因为受父母影响,从小对新闻工作感兴趣,因而选择在本科时学习国际新闻专业。“大学四年级时,我看上了当时号称在亚洲排名第一的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考上了该院国际新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抱着更多瞭解香港、融入香港,与国际接轨的想法,开始了新的求学之路。事实证明,我的选择非常正确,在浸会大学我不仅学习到了更多有关国际新闻的专业知识,还踏进了学习国际政治与关系的大门。当时我刚好在写一篇论文,无意间看到一个关于美国白宫资深记者海伦汤玛斯(Helen Thomas)提问的视频,经瞭解之后才发现原来那年她已九十高龄,但她犀利、直接、精辟的提问让历任美国总统在回答时都严谨以待,不敢怠慢。《华盛顿邮报》曾经评价她——40多年来,当这个女人走近时,总统们会发抖。她有刀子似的舌头和利剑般的智慧。”郭至君说。
郭至君表示当时她内心深处有了很强的触动,她想,如果可以进一步学习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并将其与新闻结合,将来会不会也能成为一位这样优秀的记者呢?因此,在研究生毕业、同学们纷纷准备进入职场之际,她选择了继续进修,报考英国的大学硕士学位。幸运的是,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是第一家向她抛来橄榄枝的大学,因此她就选择去该校继续攻读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尽管我比其他同学晚两年进入职场,通过在香港、英国的学习,我阅读专业书籍、掌握专业英文、培养锻炼了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为我今后的新闻工作打下了知识基础。”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