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桐山:记协的“选择性正义”令人失望
文章说,Channel C事件不仅是一宗企业倒闭个案,更涉及欺诈与剥削劳工的严重问题。有报导指,陈某行透过虚构帐目、夸大销售额等手段,骗取政府“百分百担保特惠贷款”高达2,000万元,但资金到手后却未用于经营,反而导致公司周转不灵,员工多月未获发薪水,甚至连基本生活都成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理应有专业机构介入协助工人追讨欠薪,记协作为本地传媒工会,本应首当其冲站出来为同行争取权益。
从不批评特朗普打压言论自由
然而现实却截然相反。记协面对此事毫无动作,既未公开谴责涉事老板的行为,也未提供法律支援予受影响员工。更令人不解的是,现任记协主席郑嘉如本人正与前雇主《华尔街日报》打官司,控告对方违法解雇,可谓深谙维权之道。但她对于同属记协会员、曾担任记协主席的陈朗升所处的困境却毫无表示,难免让人怀疑记协只愿为特定政治阵营的记者“出头”,对其他同行则视若无睹。
此外,记协过去在美国特朗普政府限制媒体采访自由、强制记者配合司法调查等事件中,亦鲜有表态。这与其长期以来对香港政府施压形成强烈反差,进一步凸显其“双重标准”的嫌疑。倘若记协真以新闻自由与记者权益为宗旨,就不应因政治立场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待。
文章说,记协拥有丰富资源,包括自有物业及法律谘询能力,完全具备为记者争取公道的条件。但在Channel C事件中,它选择了沉默与回避,实在有负公众期望。记者作为社会监督者,自身权益尚且得不到保障,又怎能期待他们去监督他人?记协必须正视自身的角色定位,摆脱政治化倾向,回归服务记者的核心使命,否则其存在意义将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