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际化优势 传播中国可信可爱形象
中评社北京8月3日电/据大公报报导,如今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决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成为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此,多位专家向大公报表示,无论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还是应对国际文化竞争,都要走深化改革道路,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香港拥有独特的国际传播渠道,以及不同的文化品牌平台,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向世界传播真实、立体、全面和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还可举办更多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大公报记者 江鑫娴
《决定》提出,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推动走出去、请进来管理便利化,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China Travel”火爆 巧用“他者”视角冲破“信息茧房”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郭媛媛认为,未来,主流媒体在组织功能上要发挥更好的作用,还要协同社会媒体,构建“大文化”传播的健康格局。相关部门还应更多地尊重、支持和发挥人民群众在国际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在新的文化传播面貌之下,建立更好的机制,推动文化和新技术的联盟,助力国际文化传播。
郭媛媛提到,如今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瞭解中国的窗口。在提升文化自信的同时,要有更多、更贴近中华民族优秀本质的阐发,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当代化、产品化、生态化。“中国人、中国事,中国思想、中国道路……我们有足够丰富的故事元素,也有太多可供表达、讲述的情愫。”她建议,在坚守中国立场的前提下,有方法、有针对性、有力量地讲好中国故事,使国际国内受众乐于接受并主动传播,形成有生长力的文化软实力、社会影响力。
另外,“China Travel”近期火爆全球社交媒体,很多人将其归功于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并将该政策称为中国新的顶级名片。对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表示,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利用外国游客来华旅游的“他者”视角把我们的文化、生活、城市建设等中国形象完全呈现给世界。同时,要从订票、支付等各个环节进一步优化服务,继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使“他者”视角成为冲破西方民众对华“信息茧房”的一把钥匙。
针对香港如何更好参与中华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问题,华才荟创新孵化中心(前海)策划总监、艺文发展基金会执行主席李国辉表示,香港拥有独特的国际传播渠道,以及不同的文化品牌平台。可利用香港的国际传媒平台和资源,向世界传播真实、立体、全面和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同时,结合中国非遗传承、传统文化IP创新、文旅新方式、当代舞台演出创作新形式等不同热门主题内容,香港可举办更多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互鉴。
他还提到,在内容创作方面,香港具备成熟的影视、音乐、出版等文化产业链,可积极参与创作符合时代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作品,利用自身国际化优势,打造面向国际的文化交流平台,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李国辉提到,这要求香港业界既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的积淀,又要对当代中国的发展脉络有深刻的认识,更要掌握好当下包括“两微一短”等热门传播手段,因此香港需要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专业人才。“长远而言,通过文化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内容的紧密合作,亦可进一步加强香港与内地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增进香港同胞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
中评社北京8月3日电/据大公报报导,如今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决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成为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此,多位专家向大公报表示,无论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还是应对国际文化竞争,都要走深化改革道路,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香港拥有独特的国际传播渠道,以及不同的文化品牌平台,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向世界传播真实、立体、全面和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还可举办更多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大公报记者 江鑫娴
《决定》提出,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推动走出去、请进来管理便利化,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China Travel”火爆 巧用“他者”视角冲破“信息茧房”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郭媛媛认为,未来,主流媒体在组织功能上要发挥更好的作用,还要协同社会媒体,构建“大文化”传播的健康格局。相关部门还应更多地尊重、支持和发挥人民群众在国际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在新的文化传播面貌之下,建立更好的机制,推动文化和新技术的联盟,助力国际文化传播。
郭媛媛提到,如今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瞭解中国的窗口。在提升文化自信的同时,要有更多、更贴近中华民族优秀本质的阐发,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当代化、产品化、生态化。“中国人、中国事,中国思想、中国道路……我们有足够丰富的故事元素,也有太多可供表达、讲述的情愫。”她建议,在坚守中国立场的前提下,有方法、有针对性、有力量地讲好中国故事,使国际国内受众乐于接受并主动传播,形成有生长力的文化软实力、社会影响力。
另外,“China Travel”近期火爆全球社交媒体,很多人将其归功于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并将该政策称为中国新的顶级名片。对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表示,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利用外国游客来华旅游的“他者”视角把我们的文化、生活、城市建设等中国形象完全呈现给世界。同时,要从订票、支付等各个环节进一步优化服务,继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使“他者”视角成为冲破西方民众对华“信息茧房”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