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阆中:古城绽芳华 日子更红火

  中评社北京1月24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动人嗓门亮起来,优美舞蹈跳起来哦!”兔年春节到,2023中国(阆中)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的文艺演出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拜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四川阆中古城原住居民刘军高兴地说,“我们阆中古城街道巷落早已张灯结彩,灯笼高挂,家家户户贴上了对联、门神,红红火火,年味十足。”原来,作为春节文化发源地之一,从每年的农历“腊八”开始,阆中就开始“过年”了,一直到二月初二结束,长达54天。

  举办百家百院同品腊八粥、东西部协作年货节、家乡的团圆饭、春节之乡民俗荟、阆中春节大舞台、二十四节气特色视频展播、中国“年味”艺术作品展、春节之乡奇妙游……整个阆中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之中。

  武庙街、醋房街、北街……徜徉在阆中古城,注视着脚下一块块或深或浅的青石板,不少游客都有俯下身子触摸历史的冲动。不过很多游客没有注意到的是,古城居民的幼儿园、便民市场、消防站、停车场等,其实也位于刚刚路过的一处处古色古香的院落中。在这里,旅游景区发展与居民日常生活,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我在古城脚下长大,看到古城一天天重现芳华,游客也越来越多,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刘军不胜感慨。

  阆中古城地处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中上游、秦巴山南麓,山围四面、水绕三方,自然与人居环境高度协调融合。在古代,阆中曾是巴国的都城,被誉为“川北重镇”“巴蜀要冲”,历来为川北文化、经济中心和军事要塞。73条“井”字形街巷、270座川北民居院落构筑了1.78平方公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核心保护区,如今也是4万余常住人口闲适生活之地。   这座总面积达4.59平方公里的古城,缘何能够不断焕发生机?早在2004年7月,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阆中古城被专门立法保护。2018年5月,阆中古城景区管理局成立,专门负责古城保护工作。2019年5月,每年7月30日被定为“阆中古城保护日”……对古城的法治化、规范化和有序化管理持续加强。

  近年来,阆中通过实施各类古城保护项目,坚持“传承风貌、修旧如旧”,修复古建的面积达12万多平方米,完成60多个文保古建筑的抢救性修缮,建成开放阆中市博物馆、王皮影艺术博物馆、保宁醋博物馆等20多个文化场馆。同时,一批古城惠民便民工程也同步推进,改善了5000多户居民的居住条件,古城居民幸福感越来越强。

  2022年,阆中古城保护利用工程再发力:古城基础建设提升项目、新建停车场、滨江路绿化工程等一批古城保护利用工程项目相继实施;2022四川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阆中召开,让来自各地的嘉宾走进古城、喜欢上古城;阆中还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四川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一项项基础设施,一串串亮点数据,一张张市民笑脸,正是古城保护利用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见证。

  “阆中古城是阆中城市发展的文化根脉,是展示阆中形象的魅力之窗和城市名片,下一步我们将以开放性的思维搞好古城建设规划,用特色吸引人、留住人,让古城不断释放新的生机活力。”阆中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谈道,通过保护和开发相互融合、共同促进,阆中古城彰显了文化魅力,古城人民增强了文化自信,也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发展和民生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评社北京1月24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动人嗓门亮起来,优美舞蹈跳起来哦!”兔年春节到,2023中国(阆中)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的文艺演出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拜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四川阆中古城原住居民刘军高兴地说,“我们阆中古城街道巷落早已张灯结彩,灯笼高挂,家家户户贴上了对联、门神,红红火火,年味十足。”原来,作为春节文化发源地之一,从每年的农历“腊八”开始,阆中就开始“过年”了,一直到二月初二结束,长达54天。

  举办百家百院同品腊八粥、东西部协作年货节、家乡的团圆饭、春节之乡民俗荟、阆中春节大舞台、二十四节气特色视频展播、中国“年味”艺术作品展、春节之乡奇妙游……整个阆中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之中。

  武庙街、醋房街、北街……徜徉在阆中古城,注视着脚下一块块或深或浅的青石板,不少游客都有俯下身子触摸历史的冲动。不过很多游客没有注意到的是,古城居民的幼儿园、便民市场、消防站、停车场等,其实也位于刚刚路过的一处处古色古香的院落中。在这里,旅游景区发展与居民日常生活,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我在古城脚下长大,看到古城一天天重现芳华,游客也越来越多,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刘军不胜感慨。

  阆中古城地处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中上游、秦巴山南麓,山围四面、水绕三方,自然与人居环境高度协调融合。在古代,阆中曾是巴国的都城,被誉为“川北重镇”“巴蜀要冲”,历来为川北文化、经济中心和军事要塞。73条“井”字形街巷、270座川北民居院落构筑了1.78平方公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核心保护区,如今也是4万余常住人口闲适生活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