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观察:2024世界局势不稳定、不确定
中评社北京2月4日电(记者 海涵)日前,北京智库中海安发布蓝皮书研判2024年中国海外安全形势,并同期举行中国海外安全论坛,就2024年中国海外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笔者认为,随着持续深入推进对外开放,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愈发紧密。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中国的开放之路更加走深走实。在此情况下,科学、准确观察和预测全球战略安全形势至关重要。
结合蓝皮书内容以及论坛嘉宾研讨,笔者观察到,与会嘉宾普遍认为,2024年,全球安全形势呈现“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这两大特性。
其一,不稳定性。近些年来,全球局势不稳定性日渐凸显。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与之而来的是国际力量的分化组合、地区秩序的变乱难定、国际体系的调整转型,不稳定性成为国际社会重要表征。就拿过去一年来看,俄乌冲突延宕不决,巴以局势陡然升级,非洲地区动荡风险居高不下,大国博弈持续加剧,全球安全形势呈现明显“动荡”;此外,受到地缘政治局势与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全球供应链产业链、能源供应与粮食安全也面临冲击,气候等全球性议题也进一步凸显,国家间分歧日益增多。
2023年出现的上述风险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持续存在,将是致使2024年全球安全形势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不少学者提到,2024年,全球安全形势将持续动荡,一是地缘政治冲突风险加剧。可以预见,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传统安全问题仍将延宕。乌克兰危机进入消耗战阶段,双方何谈分歧仍然很大;巴以局势仍然紧张。这两个地区冲突持续,对地区稳定合作以及世界和平安定造成重大影响。二是,热点海域逐渐成为大国竞争前沿。包括南海、东海在内的中国周边海域面临安全风险,美菲搅动南海局势、美日韩搅动东海局势,导致热点海域矛盾持续激化。此外,红海航道安全也面临风险,美伊在红海的博弈不断突出。
2024年是“全球大选年”,将有约50多个国家举行领导人换届选举,其中最为人瞩目的是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大国的选举。这些国家政局的变化有可能引发党派斗争、社会撕裂,并会产生外溢效应,进一步影响到全球政局,是大国竞争和地缘政治出现新的不确定性。
此外,可以看到,近年来大国间经济关系逐渐弱化甚至成为国家关系的“负资产”,经济关系已经失去过往的“压舱石”作用甚至成为打击对方的武器。这一趋势在2024年还将继续,大国间经济关系的泛安全化也为国际局势蒙上一层不确定的阴影。同时,在国际机制和规则的领域,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开始破坏基于开放和多边主义的全球化秩序,多边主义、保护主义、脱钩断链盛行,这些都在瓦解和破坏国际秩序的根基,更是确定性世界的最大挑战。
在笔者看来,近些年来,世界并不太平,大国竞争日益激烈,传统安全问题加剧;热战在全球多点爆发,东西方分歧与误解加深。“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出,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是人们谈起世界局势时常常用到的词语。面对这样的变局、乱局,我们应该用历史的思维和辨证的思维加以看待。
中评社北京2月4日电(记者 海涵)日前,北京智库中海安发布蓝皮书研判2024年中国海外安全形势,并同期举行中国海外安全论坛,就2024年中国海外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笔者认为,随着持续深入推进对外开放,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愈发紧密。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中国的开放之路更加走深走实。在此情况下,科学、准确观察和预测全球战略安全形势至关重要。
结合蓝皮书内容以及论坛嘉宾研讨,笔者观察到,与会嘉宾普遍认为,2024年,全球安全形势呈现“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这两大特性。
其一,不稳定性。近些年来,全球局势不稳定性日渐凸显。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与之而来的是国际力量的分化组合、地区秩序的变乱难定、国际体系的调整转型,不稳定性成为国际社会重要表征。就拿过去一年来看,俄乌冲突延宕不决,巴以局势陡然升级,非洲地区动荡风险居高不下,大国博弈持续加剧,全球安全形势呈现明显“动荡”;此外,受到地缘政治局势与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全球供应链产业链、能源供应与粮食安全也面临冲击,气候等全球性议题也进一步凸显,国家间分歧日益增多。
2023年出现的上述风险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持续存在,将是致使2024年全球安全形势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不少学者提到,2024年,全球安全形势将持续动荡,一是地缘政治冲突风险加剧。可以预见,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传统安全问题仍将延宕。乌克兰危机进入消耗战阶段,双方何谈分歧仍然很大;巴以局势仍然紧张。这两个地区冲突持续,对地区稳定合作以及世界和平安定造成重大影响。二是,热点海域逐渐成为大国竞争前沿。包括南海、东海在内的中国周边海域面临安全风险,美菲搅动南海局势、美日韩搅动东海局势,导致热点海域矛盾持续激化。此外,红海航道安全也面临风险,美伊在红海的博弈不断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