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外闯易受挫 迁厂“没那么美好”
林宏锺的妻子张咏梅与合伙人去年在越南花200多万元人民币,装修了2万多平米的无尘生产车间,准备在化妆品制造领域大干一把。没想到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计划,工厂没开张却仍需交租金,“每平米3.5美元一个月,一年下来,光租金就付出了六七十万人民币,这些因疫情都变成了沉没成本。装修的墙和地砖我们也抠不回来。”张咏梅有些无奈。
疫情突袭 无法开工租金照交
“越南开工厂,土地是不卖给外国人的,中国人去了之后,没办法自己买地建工厂,都是需要向当地租工厂,而租金又不像在中国一个月一付,租金是一年一付,压的钱也比较多;而设备只要出去了,一旦你不干了,又是拉不回来的,拉回来要给海关交税,不划算,最终也就是一堆废铁。”在林宏锺看来,如果不是车缝类的纺织服装等制造企业,盲目转移到东南亚生产大概率会受挫。
以林宏锺自己的企业为例,他解释:“越南的制造业产业链远没有中国完整,很少有做模具所需要的加工厂,加工设备和熟练的人才都不足,要找一家开模的工厂可能要跑到两三百公里以外,还不一定能找到,不像珠三角,50公里内啥都能解决;此外,当地的基础社会是也很薄弱,路况不好、电供应不足,医疗资源也有限,看个感冒要花100美元,多数中国的管理人员不愿意去当地工作。”
在林宏锺看来,纺织服装等车缝类的工种可以搬去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但稍微带点技术含量的工厂搬去越南很难存活,因为工人未经长期训练,看似单个人的工资成本低于中国,但在国内只需一人完成的工序,到了东南亚,可能要被拆解成两道简单的工序,雇佣两个人,最后综合成本可能比国内还高。比较再三,林宏锺的工厂还是留在了东莞。
工人换工频繁 增运营成本
情况相似的还有深圳欧飞集团,“我们的外贸出口额大概占到公司总销售额的30%,国内的生产动能完全可以满足国外客户的需求。”欧飞集团旗下飞鑫电子外贸总监荣子昂透露,公司暂时不会考虑到东南亚去设立工厂,主要原因是国内的用工及管理制度与东南亚有很大的不同;而人员的稳定性也关系到工厂的运营成本,东南亚各种小工厂多,工人们换工频繁;此外,在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方面,国内要远远好于东南亚。
不是每一类中国制造都适合转移到海外,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林宏锺认为,曹德旺在美国开设福耀玻璃的工厂是因为天然气便宜、在美国本土生产又卖给美企,可以节约高昂的运输成本;维多利亚秘密的代工厂将生产线迁往越南是因为品牌商维多利亚愿意扶持这家代工厂、给了付款账期等很多方面的优惠条件、又能节约25%的关税。
林宏锺的妻子张咏梅与合伙人去年在越南花200多万元人民币,装修了2万多平米的无尘生产车间,准备在化妆品制造领域大干一把。没想到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计划,工厂没开张却仍需交租金,“每平米3.5美元一个月,一年下来,光租金就付出了六七十万人民币,这些因疫情都变成了沉没成本。装修的墙和地砖我们也抠不回来。”张咏梅有些无奈。
疫情突袭 无法开工租金照交
“越南开工厂,土地是不卖给外国人的,中国人去了之后,没办法自己买地建工厂,都是需要向当地租工厂,而租金又不像在中国一个月一付,租金是一年一付,压的钱也比较多;而设备只要出去了,一旦你不干了,又是拉不回来的,拉回来要给海关交税,不划算,最终也就是一堆废铁。”在林宏锺看来,如果不是车缝类的纺织服装等制造企业,盲目转移到东南亚生产大概率会受挫。
以林宏锺自己的企业为例,他解释:“越南的制造业产业链远没有中国完整,很少有做模具所需要的加工厂,加工设备和熟练的人才都不足,要找一家开模的工厂可能要跑到两三百公里以外,还不一定能找到,不像珠三角,50公里内啥都能解决;此外,当地的基础社会是也很薄弱,路况不好、电供应不足,医疗资源也有限,看个感冒要花100美元,多数中国的管理人员不愿意去当地工作。”
在林宏锺看来,纺织服装等车缝类的工种可以搬去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但稍微带点技术含量的工厂搬去越南很难存活,因为工人未经长期训练,看似单个人的工资成本低于中国,但在国内只需一人完成的工序,到了东南亚,可能要被拆解成两道简单的工序,雇佣两个人,最后综合成本可能比国内还高。比较再三,林宏锺的工厂还是留在了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