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外劳纾人手荒 提升服务质素

右图:太古资源人力资源总经理邝慧虹表示,聘用外劳的成本不低于招聘本地员工。左图:外劳小霞(左)有多年零售经验,店长阿锋(右)指她花两个月便熟练香港的工作环境。(大公报)

  中评社香港7月18日电/大公报报导,香港零售和餐饮业长期人手短缺,零售店常面临“招进即离”问题,新员工首年流失率逾五成,餐饮业依赖临时工难补缺口。业界表示,政府推出“补充劳工优化计划”有效降低行业空缺率,输入劳工工作稳定性更强,与本地员工良性互补,有助提升行业服务质素。

  业界强调,输入劳工成本并不低于聘请本地员工,需达薪金中位数且解决住宿等问题,建议政府协助解决住宿等配套问题。

  “输入劳工前,有很长一段时间人手不太够,甚至要问其他店铺借人,同事要硬顶、加班”,阿锋是运动及服饰品牌Catalog九龙湾分店的店长,他说,零售店新员工流失速度惊人,“有时一个月招进2至3人,却在一周或一个月内陆续离职”。他解释,本地求职者选择较多,不少人因难以适应零售行业而辞职,店铺长期仅有3至4名员工支撑营运。

  店长:本地员工流失速度快

  对于引入外劳,阿锋最初曾担心语言和文化差异影响协作,但来自内地的劳工小霞改变了他的看法,“她有多年零售经验,虽需时适应香港的电脑系统和器材,但勤奋肯学,两个月就完全熟练”。更让他惊喜的是,外劳的稳定性显着高于本地新员工,“他们专门来港打工,责任心强,不会轻易离职。”如今店铺员工增至5人,排班压力大幅减轻,“输入劳工对本地雇员来说是好事”。

  透过补充劳工优化计划来港工作已有十个月的小霞,此前在珠海从事女装零售。谈及来港初衷,她直言:“想多赚钱,也想和优秀同事学习,累积经验。”初到港时,她仍需适应这边快节奏和中英夹杂的沟通方式。她笑称,“面对外国顾客时曾因英语不足紧张,同事们会立刻帮忙,事后还教我简单对话,现在已经能独立应对”,渐渐地与同事们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