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万安提5次双城好两岸好 两岸如江河行舟
中评社上海8月30日电(记者 张颖齐)台北、上海双城论坛30日上午9点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登场,中国国民党台北市长蒋万安、上海市长龚正等人将一同出席“新趋势、新发展”主论坛。蒋万安一开口致词就提“双城好,两岸好”,致词10分钟提了5次这句。蒋强调,在不平静的两岸关系下,要创造可以对话空间,两岸关系恰如江河行舟,不该“过尽千帆皆不是”,也不能一厢情愿的认为“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困难中摸索方向,在迷雾中冷静思维。
双城论坛于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登场,蒋万安偕台北市政府、台北市议会团队及台湾企业、学术界一同出席。上海方为市长龚正以及上海市人大副主任陈靖、上海市副市长华源、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黄震、上海市政府秘书长马春雷、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章雄、上海市台办主任锺晓敏、上海市人大侨民宗委主任委员黄红、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等人,还有在上海的台商、台青、专家学者等。
主论坛主持人为华源,华源开场介绍后,由龚正先致词,接着蒋万安致词。
“双城好,两岸好,是我今天想要分享的感想!”,蒋万安表示,各位都知道,这趟双城论坛之行,能顺利举行,并不是想当然尔的容易。我们必须克服彼此的分歧,我们必须创造可以对话的空间,然后,尤其重要的是,我们愿意对话,愿意在不平静的两岸关系下,找寻可以对话,可以共享的价值。
蒋万安说,“双城好,两岸好”,之所以这样讲,无非是因为上海是了不起的城市,而台北也是非常独特的城市。两座在历史上关系甚深的现代化城市,若能持续秉持理性、开放、进步的治理原则,往前走,持续维持双城之间的论坛,以及各项合作的领域,相信“双城好,两岸好”的期待,必定可为。
蒋万安强调,他在来上海之前,在台北参加了一场很棒的纪念展,是关于俞大维部长的纪念展。俞大维先生的家族几乎就是半部中国现代史的缩影,俞读过上海圣约翰大学,抗战时投笔从戎,担任过兵工署长,是抗战成功的幕后英雄。后来,迁到台湾,他在金门八二三炮战时负伤。从上海到台北,这是大时代的命运,也是个人际遇的选择。
蒋万安说,来到上海,他想到一位上海人对台北、对台湾的影响。她就是从台北又红回上海的作家张爱玲,张爱玲是在抗战时期以“孤岛上海”成名的,却在台北出版了全集,红遍华人世界,又在大陆改革开放后,红回上海。“这些都是信手拈来,我可以想到的”。在现代史上,上海与台北的关系连结,尤其在人的身上。
蒋万安说,大时代会影响个人的命运,但个人的选择会影响生命意义与价值,这就牵涉到了一座城市到底可以做些什么?又或者一座城市在大时代里,可以扮演怎样的角色,来影响时代的巨轮?台北与上海是在大时代历史之中前进的双城,身为双城首长之一,他相信他跟上海市龚市长一样,都渴望在大时代里,把“城市治理”做好,这就是我们把这次双城论坛的主轴,设定为“新趋势,新发展”、聚焦在“低碳永续”、“数位经济”以及“智慧医疗”的原因。
蒋万安说,他相信任何一座城市,都要赶上世界潮流,搭上发展列车,才可以为城市居民创造福祉。但台北与上海的双城论坛,又不仅仅止于这样的城市治理角色,双城论坛还肩负了两岸关系中,重要的、关键性的指标意义。
蒋万安谈及两岸关系,直言两岸关系恰如江河行舟,当然不应该“过尽千帆皆不是”,可是也不能一厢情愿的认为“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困难中摸索方向,在迷雾中冷静思维。
他再次强调,所以他才说,“双城好,两岸好”,尤其在此刻,我们更当珍惜这样的论坛,务实的对话,理性的对话,诚恳的对话。当双城记取了昔日大时代对个人命运的冲击,我们就珍惜、理解了和平的可贵。当双城可以成功的化解分歧,消弭对立,双赢散发出的连环效应,将无可限量。
蒋万安最后再提第5次,请让他再强调一次,“双城好,两岸好”,我们要有耐心,要有信心,祝论坛成功,双城进步。
致词完毕,掌声如雷,接着由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与台北市资讯局长赵式隆讨论数字经济合作演讲。
中评社上海8月30日电(记者 张颖齐)台北、上海双城论坛30日上午9点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登场,中国国民党台北市长蒋万安、上海市长龚正等人将一同出席“新趋势、新发展”主论坛。蒋万安一开口致词就提“双城好,两岸好”,致词10分钟提了5次这句。蒋强调,在不平静的两岸关系下,要创造可以对话空间,两岸关系恰如江河行舟,不该“过尽千帆皆不是”,也不能一厢情愿的认为“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困难中摸索方向,在迷雾中冷静思维。
双城论坛于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登场,蒋万安偕台北市政府、台北市议会团队及台湾企业、学术界一同出席。上海方为市长龚正以及上海市人大副主任陈靖、上海市副市长华源、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黄震、上海市政府秘书长马春雷、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章雄、上海市台办主任锺晓敏、上海市人大侨民宗委主任委员黄红、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等人,还有在上海的台商、台青、专家学者等。
主论坛主持人为华源,华源开场介绍后,由龚正先致词,接着蒋万安致词。
“双城好,两岸好,是我今天想要分享的感想!”,蒋万安表示,各位都知道,这趟双城论坛之行,能顺利举行,并不是想当然尔的容易。我们必须克服彼此的分歧,我们必须创造可以对话的空间,然后,尤其重要的是,我们愿意对话,愿意在不平静的两岸关系下,找寻可以对话,可以共享的价值。
蒋万安说,“双城好,两岸好”,之所以这样讲,无非是因为上海是了不起的城市,而台北也是非常独特的城市。两座在历史上关系甚深的现代化城市,若能持续秉持理性、开放、进步的治理原则,往前走,持续维持双城之间的论坛,以及各项合作的领域,相信“双城好,两岸好”的期待,必定可为。
蒋万安强调,他在来上海之前,在台北参加了一场很棒的纪念展,是关于俞大维部长的纪念展。俞大维先生的家族几乎就是半部中国现代史的缩影,俞读过上海圣约翰大学,抗战时投笔从戎,担任过兵工署长,是抗战成功的幕后英雄。后来,迁到台湾,他在金门八二三炮战时负伤。从上海到台北,这是大时代的命运,也是个人际遇的选择。
蒋万安说,来到上海,他想到一位上海人对台北、对台湾的影响。她就是从台北又红回上海的作家张爱玲,张爱玲是在抗战时期以“孤岛上海”成名的,却在台北出版了全集,红遍华人世界,又在大陆改革开放后,红回上海。“这些都是信手拈来,我可以想到的”。在现代史上,上海与台北的关系连结,尤其在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