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鸣:杜拜也招商

杜拜夜景。\资料图片

  中评社香港4月21日电/资深评论员郭一鸣今天发表在大公报维港看云的文章说,几年前去过杜拜旅游,虽有恐高症,但笔者还是登上电梯闭上眼睛,勇敢地登上天下第一高楼哈里发塔,眺望这座中东最繁华,甚至堪称世界上最豪华的城市,很难想像如果不是半个世纪前发现石油,这个地方今天会是怎样的景象。不过,今天的杜拜不再依赖石油经济,而是中东地区的金融中心,观光旅游业、房地产也成为重要经济支柱,“杜拜是阿拉伯地区经济转型最成功的城市,也可能是香港商界发挥国际化优势、助推‘一带一路’的重点进军目标,杜拜的投资环境比我想像中好得多”,刚刚从杜拜考察返港的T先生说。

  文章说,T先生是本港两家上市公司主席,上月和家人到杜拜旅游兼考察,入住著名的棕榈岛一座别墅式酒店,大约六千呎,有四间房,背向私家沙滩,一个晚上收费折合港币一万元,平均每间房两千五百元,不算贵,香港四星级酒店的房间也要这个价钱。日前一个周末下午,马鞍山恒园春花怒放,T先生一边喝用家乡凤凰单丛泡的功夫茶,一边向我们讲述此番考察杜拜的两个真人真事。

  第一个叫做旧地重逢。有一天T先生在杜拜逛街见到一名印度男子很像二十年前一个客户D先生,主动跟他打招呼,果然是他,真是太巧了,D邀请T先生到他开的家俬专卖店,原来还是二十年前的那家店,但今时不同往日,“我在杜拜开设了家俬工厂,从家乡印度引入工人,实现产销一条龙,产品不仅在杜拜销售,而且卖回印度”。据D介绍,杜拜的税制优惠得令人难以置信,“多年来当地一直免利得税、免入息税,但从今年年底开始要收百分之八利得税,入息税则继续免收”。香港一直自诩拥有简单低税制的营商优势,但和杜拜比起来,香港的税制显然是劣势。至于人工成本,T先生引述D介绍说,从印度引入劳工,比起在印度生产后运到杜拜,成本只有四分之一,薪金成本大约为目前中国内地的三分之一。还有一点很重要,“如果在中国生产的床垫出口到美国,要被征收百分之二十五的关税,而杜拜生产的床垫则免关税”。T总结他瞭解到的在杜拜开设工厂的三点优势,一是人工成本低,二是税赋低,三是有出口关税优惠。可能是笔者孤陋寡闻,这些信息,本港传媒似乎少有报导。

  第二个真人真事的主角C女士,是T先生在杜拜认识的新朋友,五十岁左右,十八年前从浙江到杜拜发展,目前在当地拥有五家餐厅,经营中餐和日本菜等,连王室的国宴也曾在她名下的餐厅举行,此外还拥有房地产公司和大型商场。“C女士很热情地请我们一行到她名下食肆吃日本餐喝清酒,向我们介绍杜拜的经商环境以及最新的商机,我们也向她介绍香港的最新情况,我很想知道当初C女士为何会选择到杜拜发展事业,但还来不及问,晚餐已经结束”,T先生似乎还在回味当晚的情景。据介绍,目前阿联酋大约有三十万中国人,其中约二十万人在杜拜,当中不少是像C女士这样到当地发展的中国内地商人,有办企业,也有从事金融、贸易、旅游等等。

  听得出来,T先生杜拜之行颇有收获,而且有些心动,我问他是否考虑到杜拜投资设厂?他承认有这个想法,当地政府对于招商引资表现出非常积极进取,不仅有优惠政策,据说有些项目,王室成员也愿意出面促成。“当然,真要付诸实施,仍需要考虑其他条件和因素,毕竟我们对阿拉伯文化瞭解不多”,T先生喝了一杯刚换了新茶叶的功夫茶,结束讲故事。我突然发现,这位在商界叱咤风云的企业家,还是一名讲故事的高手,他讲的是当代阿拉伯的故事。

  年轻时读《一千零一夜》,书中的神奇故事,令我对中东地区阿拉伯世界充满想像,对阿拉伯人的智慧非常佩服。笔者第一次到杜拜旅游时,曾经坐在沙滩看不远处矗立在阿拉伯海湾之滨的帆船酒店,一个又一个的海浪涌过来,我想起《一千零一夜》故事中辛巴达航海的故事,不知道这家举世闻名、全球独一无二的七星级酒店的帆船造型,是否与这个神奇的航海故事有关。而听完T先生讲述杜拜的故事,我相信,今天的阿拉伯人正在书写新的《一千零一夜》,像C女士这样的中国内地企业家就是当中一个故事的主角,也会有港人(或许已经有)成为另一个故事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