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国港口的国际竞争力有目共睹
中评社香港9月1日电(评论员 陈鸿斌)赴参加“双城论坛”的台北市长蒋万安一行,8月29日抵达上海后首先参访的就是洋山港四期的全自动化码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13年保持全球第一。上海港其实只是中国港口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一个缩影。
此前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港口实力令西方难以脱钩。亚洲其他地区的港口需要大量投资才可能与中国港口相匹敌。在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加剧之际,美国和欧洲流露出希望将部分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意向。然而航运业人士警告:亚洲其他地区必须加大港口建设力度,才可望让巨型集装箱货轮在其港口靠泊。中国有76个港口可停靠1.4万箱以上的大货轮,而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一共只有31个这样的港口。
中国已然成为全球最领先的港口强国,而且根本没有并驾齐驱者。若干数据可以证明: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有7个是中国的,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13年在全球独占鳌头,而且领先幅度越来越大。苏州港作为内河港,居然也跻身前20名之内。而日本最大的东京港集装箱吞吐量才排名世界第40位!在全球前50大集装箱港口中,中国有16个之多。2022年中国这些港口的吞吐量增加了4.2%,而其他34个港口的增长率仅为0.1%!
至于散装货物的吞吐量排名,中国港口的优势更加明显。在全球十大港口中,中国占据8个之多,而且囊括前5名,连苏州这个内河港也跻身其中,美国最靠前的南路易斯安那港仅排名第33。在全球前50大港口中,中国占据29个之多,连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也排名第36位。
以上还只是就吞吐量而言,如果从港口的现代化水平来看,上海洋山港四期是全球第一个全自动化码头,其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在全球独领风骚。台湾的高雄港曾多年名列全球三甲行列,但去年才排名第18位。
洋山港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单体全自动化码头,也是全球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自2017年12月开港以来,码头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不断释放,2021年突破570万标准箱,已基本实现码头设计年通过能力。
而在2014年洋山港四期码头开工建设前,曾遭到来自国外专家的质疑:中国有能力搞自动化码头?建设团队多次奔赴国外自动化码头考察,但国外同行却连捂带盖。于是上港集团组建了“科技芯港”创新团队,开启了上海港自动化码头“从无到有”的进程。
除了洋山港四期以外,青岛港、厦门港和天津港等也相继建成了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而这样的港口建设当然花费不菲。今年上半年中国水运建设投资超过93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6.7%!
中国港口建设大军还陆续在海外展现实力。如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是欧洲十大港口之一,但此前的港口装卸能力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于是中远集团从2010年开始协助该港口的现代化改造。改造后的集装箱吞吐量从2019年的88万箱猛增至2019年的580万箱,其全球排名从第93位跃升至第32位。同样以色列的海法港改造也得到了中国的大力支持,另外中国还援建了尼日利亚的莱基深水港。
中国港口为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中评社香港9月1日电(评论员 陈鸿斌)赴参加“双城论坛”的台北市长蒋万安一行,8月29日抵达上海后首先参访的就是洋山港四期的全自动化码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13年保持全球第一。上海港其实只是中国港口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一个缩影。
此前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港口实力令西方难以脱钩。亚洲其他地区的港口需要大量投资才可能与中国港口相匹敌。在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加剧之际,美国和欧洲流露出希望将部分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意向。然而航运业人士警告:亚洲其他地区必须加大港口建设力度,才可望让巨型集装箱货轮在其港口靠泊。中国有76个港口可停靠1.4万箱以上的大货轮,而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一共只有31个这样的港口。
中国已然成为全球最领先的港口强国,而且根本没有并驾齐驱者。若干数据可以证明: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有7个是中国的,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13年在全球独占鳌头,而且领先幅度越来越大。苏州港作为内河港,居然也跻身前20名之内。而日本最大的东京港集装箱吞吐量才排名世界第40位!在全球前50大集装箱港口中,中国有16个之多。2022年中国这些港口的吞吐量增加了4.2%,而其他34个港口的增长率仅为0.1%!
至于散装货物的吞吐量排名,中国港口的优势更加明显。在全球十大港口中,中国占据8个之多,而且囊括前5名,连苏州这个内河港也跻身其中,美国最靠前的南路易斯安那港仅排名第33。在全球前50大港口中,中国占据29个之多,连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也排名第36位。
以上还只是就吞吐量而言,如果从港口的现代化水平来看,上海洋山港四期是全球第一个全自动化码头,其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在全球独领风骚。台湾的高雄港曾多年名列全球三甲行列,但去年才排名第18位。
洋山港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单体全自动化码头,也是全球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自2017年12月开港以来,码头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不断释放,2021年突破570万标准箱,已基本实现码头设计年通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