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投资再迎政策暖风
中国铁建有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基建投资在这一轮稳增长中的重要地位,细化了今后投资的重点和方向,也为我们今后开展生产经营提供了很好的指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为了稳定当前的经济增长,疫情背景下需要更多的政府投资来提升经济增速、保持经济基本面稳定,加大基建投资是最有效的措施,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速和市场预期,对A股市场也会起到支撑作用。”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表示。
从目前已披露的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数据来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上市公司业绩较为理想。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在已披露2021年年报的55家土木工程建筑业公司中,有33家实现净利润增长。其中,中国中铁净利润最高,达304.7亿元;在已披露2022年一季报的29家公司中,14家实现净利润增长,其中,中国化学净利润最高,达10.77亿元。
传统基础设施建设:
补短板提升网络效益
此次会议既强调要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也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包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关注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该人士表示,铁路、高速公路、城轨等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是中国铁建的核心优势所在。此次会议把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基建的几个重点之一,公司会在这方面持续发力。
作为基建龙头,中国建筑有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建筑的主业,2021年公司基建业务新签合同额达到800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达到4000亿元以上,分别同比增长24%和18%。
“今年我们将继续发挥优势,全面对接国家和地方投资建设需求,抓住国家和地方重大工程。争取在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水网、水利航道等细分领域进一步深入拓展,同时,积极布局抽水蓄能电站、充电桩、数据中心、城际高铁、智慧停车等领域,推动基础设施业务向智慧化、绿色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该人士表示。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新能源成为重要增长点
此次会议提到,要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一批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智能道路、智能电源、智能公交等智慧基础设施建设。
记者了解到,新能源建设已经成为建筑业央企新签合同的增长重点。中国电建方面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将加快新能源、抽水蓄能项目的投资开发进程。2021年,中国电建新签能源电力业务合同金额2400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30.8%,同比增长28.6%。其中,新签风电业务合同金额865.2亿元,同比增长29.8%;光伏发电业务合同金额379.8亿元,同比增长84.2%;抽水蓄能电站业务合同金额202.4亿元,同比增长342.90%。
中国能建方面表示,“十四五”时期,能源电力领域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特别是风电、光伏发电将成为电源增量的主体,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成为未来新能源发展的两种主要模式,海上风电发展由“探索模式”进入“突破发展模式”,储能、氢能将迎来高速发展期。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和跨省区电力输送需求增加,将推动特高压新一轮建设高潮。基建领域投资将继续发挥稳增长重要基石作用。
记者了解到,中国能建提出,要把新能源作为最优先发展的产业。在抢抓传统能源市场机遇的同时,加快发展新能源业务,大力推进新能源投建营一体化发展,聚焦大型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传统集中式、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项目,获取新能源投资建设指标。2021年,中国能建在新能源工程市场的国内新签合同额达1460.6亿元,同比增长110.2%,新能源业务全年获取的风光新能源开发指标是过去五年总和的4倍。
此外,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环保、智慧城市等领域也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电建方面表示,公司将聚焦“两新一重”、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国家水网、城市更新、公路铁路机场建设等,培育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绿色智能建筑和城市地下空间优势业务。
此外,数字化也有望助推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质增效。紫光股份方面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数字化与智能化是新基建的主要抓手与核心。此次会议指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包括交通、能源、水利、产业升级、城市基建和农村基建等。信息产业本身也需要不断的升级,信息产业的升级和智能化应用会为传统基建统筹布局、提质增效带来新理念和新模式,新老基建融合发展将会进入新阶段。
中国铁建有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基建投资在这一轮稳增长中的重要地位,细化了今后投资的重点和方向,也为我们今后开展生产经营提供了很好的指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为了稳定当前的经济增长,疫情背景下需要更多的政府投资来提升经济增速、保持经济基本面稳定,加大基建投资是最有效的措施,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速和市场预期,对A股市场也会起到支撑作用。”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表示。
从目前已披露的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数据来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上市公司业绩较为理想。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在已披露2021年年报的55家土木工程建筑业公司中,有33家实现净利润增长。其中,中国中铁净利润最高,达304.7亿元;在已披露2022年一季报的29家公司中,14家实现净利润增长,其中,中国化学净利润最高,达10.77亿元。
传统基础设施建设:
补短板提升网络效益
此次会议既强调要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也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包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关注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