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拥抱双循环 进博抓商机
中评社香港11月6日电/港展区增大两成仍一位难求,疫市发明及港品牌成亮点。
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企业是每届进口博览会的积极参与者,今年也不例外。尽管遭遇疫情的重大打击,但香港厂商仍然以饱满热情,组织了精彩的展品和服务来到上海参展。其中,响应贸发局组织的企业就超过40家,分别于国家会展中心2.1号馆和8.2馆搭建了“香港食品馆”和“香港服务业展区”,展览总面积超过1,700平方米,比上届增加两成。除了持续推广品牌,拥抱双循环谋新发展,也是港商们今年参展的重要意图。
香港贸发局中国内地总代表锺永喜表示,新冠肺炎肆虐使得全球实体商业活动受阻,为香港和内地企业带来巨大挑战。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国家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形势下,贸发局积极主动协助更多的港商融入国内大循环,连通双循环,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进博会是港商拓展内地市场的一个重要平台,贸发局已经连续三年组织香港企业参展进博会,把香港的国际贸易资源、商品和专业服务引进内地市场。
记者现场了解到,有不少参展企业都是第三次参展。锺永喜说,今年贸发局牵头打造的香港馆展览规模进一步扩大,但仍然是一位难求,还有很多展商更提前确定了接下来几届的参展意向。
科企盼做深做大内地业务
今年的“服务贸易馆”有不少新亮点。最突出的莫过于科创企业的“异军突起”,结合现时的防疫亮点,带来居家抗疫手环、基因及病毒检测产品等新发明成果。
有一些港商表示,希望通过进博会这样的“国家级”平台,将内地的业务做深做大。如首次参展的“天高创建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系统App开发,此次特别带来了“新冠控制和预防系统”、“健康运动数据收集系统”、“学生运动训练系统”等数款全新产品。负责人Jimmy介绍,希望通过参加进博会,全面拥抱内地市场。
“百年老店”巴马丹拿建筑事务所首次推出结合“BIM+AR”建筑设计协调系统。只要通过平板点击,就可以对一幢建筑从外部环境到内部结构了如指掌,顾客也可以现场滑动屏幕向设计师提出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在电脑上完成全部方案后再进行实地施工。现场工程师介绍,因应疫情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挑战,传统向客户展示纸质图纸的设计方案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所以特地开发了一套新的系统,将企业在建筑设计领域的传统经验与网络和AR技术相结合,有望带来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餐饮食品界望挽全年颓势
众所周知,疫情为餐饮和食品企业带来重创,所以不少参展食品企业均表示,参加进博会也是他们把握本年度最后机会,挽救全年颓势的一个重要契机。
已经连续三届参展的四洲集团,四洲贸易(上海)销售经理杨健琳表示,初入内地时,香港的销售还比内地多,如今内地市场则远远反超。仅以今年为例,下半年内地消费的“报复性”反弹带旺整个企业的销售。同时,内地不断涌现的新兴消费平台如网红直播带货,也让他们尝到了甜头,对于进一步寻找新的市场信心满满。
第一次参展的远大贸易有限公司营业经理李志峰也表示,无论是自有品牌还是代理品牌,第一天参展的反应相当不错,希望接下来扩阔市场至内地更偏远地区。金田食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黄永培表示,进博会让他们这些中小企业有机会结识更多大的经销商,已与一间吉林省电商公司签署了20万美元的意向书。
对于参展企业的后续发展,贸发局华东、华中首席代表吕剑表示,今年也特别搭建了商贸对接平台,邀请采购商到进博会与香港企业洽谈合作。至今已经做了大量前期商贸配对工作。未来还将继续推出不同的服务,协助更多的港商融入国内大循环,连通双循环,学习营销新模式,对接销售新渠道,为港商破局解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