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张家界慈利县感受春日文旅狂欢
慈利板板龙灯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是一项集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体育竞技、民俗于一体的民间艺术。每年春季,当地有“舞起板板龙灯,祈愿一年五谷丰登”的习俗,深受群众的追捧和喜爱。今年春节,慈利板板龙灯还参加了文化和旅游部开展的“舞动中国龙”龙舞大巡游活动。
当日的活动现场,记者看到,慈利板板龙灯由长7尺、宽3寸的木板连接而成,每段木板上安有5个八方灯笼,木板两头均有圆眼,板与板之间用一根小木棒穿插连接,便成了一条长龙。当晚表演的板板龙灯队伍由导灯、排灯、龙头灯、龙身灯、茧灯、龙尾灯、鱼灯、虾灯等组成,其中龙身灯由168块板、840盏灯组成,龙身队伍长400余米。
傍晚时分,板板龙灯点亮,摆出“龙腾盛世”四个大字,表达慈利人民对祖国的祝福、对人民的祝愿。随着板板龙灯传承人李承锋和刘汉周为板板龙灯点睛,展演正式开始。由158名慈利县板板龙灯协会会员和260名慈利县职业中专师生共同舞动400米“长龙”,120面威风鼓鼓声震天,“长龙”跟着节奏,时而抬头,时而摆尾,时而蜿蜒前进,时而上下翻飞,让人目不暇接。
国家级非遗慈利板板龙灯代表性传承人、慈利县板板龙灯协会副会长李承锋告诉记者,慈利板板龙灯有几个固定的传统阵型,当晚表演的阵型主要有“太极图”“扑儿闪翅”和“一笔‘福’”。所有阵型都从绕大盘开始,在导灯和龙头灯的带领下逐渐演变阵型,每个阵型用时10分钟左右。“其表演的复杂性和精准性要求队员不仅要有极高的默契度,还需要对龙灯的控制技巧有精湛的掌握。”李承锋说。
近年来,慈利县积极开展板板龙灯项目普查、人员培训、校园传承和交流推广,截至2023年底,慈利板板龙灯的传承人群已达1000余人。另外,据慈利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统计,近5年来,该县共开展板板龙灯培训23次,培训3200余人次。2014年5月成立的慈利县板板龙灯协会目前共有会员220余人,主要包括传承人和爱好板板龙灯的群众,成为板板龙灯传承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次慈利板板龙灯艺术季活动包括“龙灯舞盛世”板板龙灯展演、“龙腾映青山”舞龙展演、“‘龙’浓故乡情”文艺展演、“龙行慈姑城”旅游营销、“龙乐春风行”非遗进景区、“龙欢佳肴汇”美食展销、“龙幻游乐园”儿童天地、“龙腾欢乐聚”舞龙体验8个以“龙”为主题的活动版块,打造全民文旅狂欢季,展示慈利文化旅游资源,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带动文旅经济发展。
当前,慈利县正依托板板龙灯这张独特的文化名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板板龙灯展演体验、农产品销售等项目,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着力发展张家界东线乡村旅游中心。
李承锋介绍,去年,慈利板板龙灯在郴州参加了《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的录制,国庆假期还受邀在长沙世界之窗演出,这让大家看到了传承推广慈利板板龙灯的更多可能。“不久前,我们慈利县板板龙灯协会刚刚召开了会议,商议将板板龙灯展演规模进行浓缩,更便于外出表演。希望让更多人瞭解板板龙灯,也借这张‘文化名片’更好地推介慈利。”李承锋说。
慈利板板龙灯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是一项集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体育竞技、民俗于一体的民间艺术。每年春季,当地有“舞起板板龙灯,祈愿一年五谷丰登”的习俗,深受群众的追捧和喜爱。今年春节,慈利板板龙灯还参加了文化和旅游部开展的“舞动中国龙”龙舞大巡游活动。
当日的活动现场,记者看到,慈利板板龙灯由长7尺、宽3寸的木板连接而成,每段木板上安有5个八方灯笼,木板两头均有圆眼,板与板之间用一根小木棒穿插连接,便成了一条长龙。当晚表演的板板龙灯队伍由导灯、排灯、龙头灯、龙身灯、茧灯、龙尾灯、鱼灯、虾灯等组成,其中龙身灯由168块板、840盏灯组成,龙身队伍长400余米。
傍晚时分,板板龙灯点亮,摆出“龙腾盛世”四个大字,表达慈利人民对祖国的祝福、对人民的祝愿。随着板板龙灯传承人李承锋和刘汉周为板板龙灯点睛,展演正式开始。由158名慈利县板板龙灯协会会员和260名慈利县职业中专师生共同舞动400米“长龙”,120面威风鼓鼓声震天,“长龙”跟着节奏,时而抬头,时而摆尾,时而蜿蜒前进,时而上下翻飞,让人目不暇接。
国家级非遗慈利板板龙灯代表性传承人、慈利县板板龙灯协会副会长李承锋告诉记者,慈利板板龙灯有几个固定的传统阵型,当晚表演的阵型主要有“太极图”“扑儿闪翅”和“一笔‘福’”。所有阵型都从绕大盘开始,在导灯和龙头灯的带领下逐渐演变阵型,每个阵型用时10分钟左右。“其表演的复杂性和精准性要求队员不仅要有极高的默契度,还需要对龙灯的控制技巧有精湛的掌握。”李承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