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小渔村 今朝好风光
侨港镇位于广西北海市银海区的南边岭海湾。1979年,经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侨港镇正式设立。当时,侨港镇集中安置越南回来的归难侨7700多人,是全国唯一的安置越南归难侨建制镇。
侨港建立之初正逢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侨港由此踏上稳定发展的快车道。40多年来,从越南归国并扎根在侨港的华侨开枝散叶,人口增长迅速。曾经的难民安置点如今成了旅游旺地,从传统渔业到第三产业,多元发展,遍地开花,归侨侨眷安居乐业。
侨港风情街是北海一条特色小吃街,常年游人如织。小吃街以北海、越南风味的特色小吃为主,花样繁多,品牌林立。每当夜幕降临,从市区及外地过来的人们便源源不断地涌进侨港,品尝当地特色的海鲜。
在侨港风情街一家煲仔粉铺里,老板吴玉明正在有条不紊地给顾客煮海鲜粉。大火将水煮沸,加入煲仔粉条和各种食材,不一会,一碗汤鲜、粉滑的海鲜粉就上桌了。“这几年侨港的旅游业发展很快,国内外游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红火。”吴玉明开心地说,他是一名越南归侨,店面刚开业时只有5平方米,如今已经拓展到了100多平方米。
在与侨港风情街临近的电建村,海洋元素、民俗风情、中国梦等主题的特色墙绘为这个小渔村添上了靓丽色彩。一家家风格各异的高品质民宿,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这里将艺术元素与当地文化融合得非常好,店主还专门找了专业摄影师来帮我们拍照。”山东游客韦慧说。
侨港镇党委书记梁锋介绍,侨港镇拥有丰富的疍家文化、海洋文化、渔耕文化、妈祖文化等文化资源。近年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侨港镇开通了环港巴士,将侨港风情街、华侨历史展览馆、电建村、侨港沙滩等景点串珠成链,形成一条“吃住游乐购”精品旅游线路。
近日,位于侨港镇电建村的电建美术馆正式开馆。这是北海市首个乡村美术馆,展出的画作多以滨海风光、渔民生活、疍家风采为创作题材,以水彩画、油画、中国画、版画、雕塑等形式生动展现侨港风情和发展风貌。
除了新建的美术馆,由废弃旧电影院改造而成的港港文化创意中心也成为一个青年文化艺术开放街区。随着特色咖啡店、饰品店以及非遗文创、摄影等各式店铺进驻,这里聚集了一批热爱玩艺术的年轻人。“我们希望通过举办多样的活动,将侨港的疍家文化等在地文化传播出去,同时把外面的文化引进来,通过融合创造更多文艺生活的可能性。”港港文化创意中心负责人冼宙洋说。
“2020年我曾来侨港旅游,当时只能在侨港风情街逛一逛。现在不仅能在这里吃到美味的小吃,还能看展馆、逛集市、住民宿,旅游业态越来越丰富。”湖北游客梁冰深感侨港变化巨大,情不自禁地点赞。
梁锋表示,文化是侨港镇发展的底色,该镇以“文化北海”建设为契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侨港特色滨海文旅资源。近几年,侨港镇先后建成了华侨历史展览馆、渔耕文化馆、虾米工坊、港港文化创意中心等一系列免费开放的文化场馆,成为传播北海海洋文化的窗口。通过举办大树生活节、沙滩音乐节、端午龙舟赛、开海仪式等文化活动,打造侨港文化IP,助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同时,依托民族节庆品牌活动,推进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坚定归侨群体的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梁锋表示,下一步,侨港将坚持“渔文旅”融合,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打造滨海旅游名镇。提升服务品质,用心用情服务游客,让游客感受到“来到北海就是北海人”的温暖,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侨港镇位于广西北海市银海区的南边岭海湾。1979年,经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侨港镇正式设立。当时,侨港镇集中安置越南回来的归难侨7700多人,是全国唯一的安置越南归难侨建制镇。
侨港建立之初正逢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侨港由此踏上稳定发展的快车道。40多年来,从越南归国并扎根在侨港的华侨开枝散叶,人口增长迅速。曾经的难民安置点如今成了旅游旺地,从传统渔业到第三产业,多元发展,遍地开花,归侨侨眷安居乐业。
侨港风情街是北海一条特色小吃街,常年游人如织。小吃街以北海、越南风味的特色小吃为主,花样繁多,品牌林立。每当夜幕降临,从市区及外地过来的人们便源源不断地涌进侨港,品尝当地特色的海鲜。
在侨港风情街一家煲仔粉铺里,老板吴玉明正在有条不紊地给顾客煮海鲜粉。大火将水煮沸,加入煲仔粉条和各种食材,不一会,一碗汤鲜、粉滑的海鲜粉就上桌了。“这几年侨港的旅游业发展很快,国内外游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红火。”吴玉明开心地说,他是一名越南归侨,店面刚开业时只有5平方米,如今已经拓展到了100多平方米。
在与侨港风情街临近的电建村,海洋元素、民俗风情、中国梦等主题的特色墙绘为这个小渔村添上了靓丽色彩。一家家风格各异的高品质民宿,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这里将艺术元素与当地文化融合得非常好,店主还专门找了专业摄影师来帮我们拍照。”山东游客韦慧说。